心血管病一级预防对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胸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6
/ 2

心血管病一级预防对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胸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曹磊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 上海青浦区 201700

【摘要】目的 探讨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胸痛患者应用心血管病一级预防对生活质量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20.1-2020.6未应用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期间所收治的50例患者作为参照组研究对象,另将我院2020.7-2020.12应用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期间所收治的50例患者作为试验组研究对象,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 试验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对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胸痛患者应用心血管一级预防,能够帮助其改善生活质量与血管内皮功能,值得推广。

【关键词】

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在临床上是指患者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50%,而血管内皮功能不全是引起缺血症状与冠状动脉储备功能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不全往往直接影响着心血管预后情况,同时也是引起患者发生胸痛的病理机制之一[1]。为进一步改善冠状动脉患者病情,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本文特选入未应用心血管病一级预防与应用心血管病预防的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胸痛患者进行对比,旨在探讨一级预防对该病患者生活质量及血管内皮功能有何影响,现将内容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纳入我院2020.1-2020.5未应用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期间所收治的50例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胸痛患者作为参照组,另将我院2020.7-2020.12应用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期间所收治的50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参照组男女各26、24例,年龄35-75岁,平均(52.31±1.29)岁;试验组男女各25例,年龄35-75岁,平均(52.64±1.24)岁。两组基线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

1.2方法

予以试验组一级预防,具体内容如下:(1)收集资料: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手机患者相关资料,其中包括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高血压、身高与体重、实验室相关检测指标、治疗所用药物、病情状况。(2)一级随访与指导:为患者建立个人管理档案,通过门诊、微信以及电话等随访方式,与其建立互动机制,引导患者主诉日常自我管理与治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制定相应管理方案。(3)开展一级预防措施:①生活指导:由专业人员对患者心理、戒烟、运动、行为及饮食方面采取干预措施,指导患者合理进食,避免食用高脂、高胆固醇食物,可适当进食含钾类物质食物,起到降血压的作用;饮食中主要以清淡少盐少糖为主;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当避免剧烈运动,可适当进行有氧锻炼,对于出现胸痛患者可予以呼吸训练指导,指导患者有效护理,以吸气为主动,呼气为被动,帮助患者排出二氧化碳;②用药指导:告知患者药物服用方法、具体剂量、药物不良反应,并加以监督管理;③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采用针对性心理疏导,消除患者因病情产生的负面情绪,告知其疾病相关知识与治疗的重要性、注意事项等;嘱患者定期检测血管内皮功能情况,便于医务人员能够时刻掌握其病情变化。

1.3观察指标

根据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2]对两组应用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分,满分:100分,得分与护理效果呈正相关。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6142ecdb2612e_html_c91a64ff6fb5b209.gif ±s)表示,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应用前,两组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应用后,试验组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1。

1比较两组应用前后GQOLI改善情况(分,6142ecdb2612e_html_c91a64ff6fb5b209.gif ±s

组别

n

应用前

应用后

参照组

50

65.69±6.58

72.68±5.28

试验组

50

65.39±6.54

85.59±5.27

t

-

0.229

12.237

P

-

P>0.05

P<0.05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社会经济发展,心血管疾病诱发因素越来越明显,其中包括精神紧张、缺乏运动、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高胆固醇血症等,多种因素导致心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病死率、致残率以及病发率

[3]。为此,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积极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极为重要。

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主要指某些疾病尚未发生或正处于亚健康状态时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其中包括血压与血糖的控制监测、异常血脂的干预、生活干预,如心理平衡、控制体重、规律运动、膳食平衡等。本次研究结果证实,试验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进一步证实心血管一级预防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继而起到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目的。据相关研究报道[4],生活质量与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存在一定联系,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血管内皮功能,分析原因可能在于:不明原因所产生的胸疼症状不仅会给患者带来疼痛困扰,同时能够对医务人员临床症状造成干扰,导致诊断结果出现误诊或漏诊,而明确诊断能够帮助患者有效消除焦虑因素,同时加以心理疏导与精神支持均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从心理角度帮助患者正确面对疾病,纠正其错误认知,帮助其正确认识疾病预后与转归,在经过心理支持与健康教育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其血管内皮功能。同时通过定期检测血管内皮功能,能够帮助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早期发现疾病,对于存在功能障碍者,尽早予以药物治疗及生活方式干预,降低疾病发生率与提高病情治愈率。

综上所述,对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胸痛患者应用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其血管内皮功能,值得运用。

参考文献

[1]谭静,高敬,张迎花, 等.心血管病一级预防对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胸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心血管杂志,2021,26(1):42-45.

[2]刘露,弗瓦德,印国庆, 等.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患者的 1 年预后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9,46(4):244-249.

[3]何旭,刘莹,杨妮.影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并发心房颤动的相关因素分析[J].贵州医药,2020,44(12):1899-1900.

[4]胡月,李潞,赵红丽.血管内皮功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16(11):1525-1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