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些抽血检查项目需要空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6
/ 1

为什么这些抽血检查项目需要空腹

谢慧

安岳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642350

在近些年,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升,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在不断增加,血常规是常规检查项目,根据检查结果对身体健康状况进行相应的判定。当我们在去医院进行抽血体检时,护士经常会询问我们,在早上吃没吃饭、喝没喝水等问题,针对于这些问题,护士主要是确定我们是否为空腹,因为在抽血体检中,需要检查者为空腹状态,这一要求很多人出现不解,为什么抽血检查需要空腹,是不是所有检查都需要空腹状态等,所以本文就抽血检查需要空腹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简单了解一下,到底哪些检查项目,需要空腹抽取血液检查:

  1. 肝功能

血液检查中,对肝功能能进行评价,肝功能主要体现检查者肝代谢的情况,主要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总胆汁酸、蛋白质代谢的总蛋白、球蛋白等,在检查中,这些指标,受到饮食的影响比较大,如果检查者不是空腹,获取到的数据就不准确,无法准确地反映出肝功能,豆奶、鸡蛋等蛋白质类食物,对血液中的转氨酶产生影响较大,海鲜、蘑菇类食物对血肌酐的影响较大,促使指标值升高。

  1. 肾功能

肾功能检查也包括尿酸检查,尿素氮、肌酐、尿酸是反映肾功能的指标,这些指标受到饮食以及运动的影响比较大,所以在检查时,需要空腹,如果在检查前一天进食过多的高嘌呤、高蛋白食物会升高尿素氮指标,尿酸也会升高,而对血肌酐的影响不明显。

  1. 血生化

血生化检查,也包含电解质检查,在进食之后,对身体电解质会产生影响,尤其是在饮酒之后,血浆乳酸和尿酸会增加,而且酒精需要身体代谢,代谢的时间存在差异,对于是长期饮酒,身体中的谷氨酸转移酶等指标较正常人高,如果在检查前一天或者当天未对饮食控制,检查结果会不准确。

  1. 空腹血糖和糖化血清蛋白

空腹血糖指的是空腹状态下的血糖指标,一般来说,是前一晚晚餐到次日清晨,约8-14小时的空腹,在清晨6-10点之间的血糖指标,而在10点之后,为超空腹状态,如果未空腹或者超时检查,其结果都会不准确。糖化血清蛋白对判定检查者血糖指标稳定性的指标,约为4周,检查结果与血糖的浓度关系密切,如果指标值越高,则检查者的血糖浓度越高,如果检查者不是空腹状态,糖化血红蛋白一般较高,导致检查数据不准确。

  1. 血脂

影响血脂检查结果的因素比较多,食物对其产生的影响最大,在进食之后,尤其是比较丰盛的饮食,食物中的脂肪会由小肠吸收进入到血液中,对甘油三酯产生影响,在进食之后,血液中的脂质物增加,血浆呈现为白色或者乳白色,对测定产生干扰。

  1. 血流变

血流变主要观察血浆中的糖、脂肪、蛋白等元素的有形成分量,对该指标来说,需要检查者在安静、空腹状态下检查。

  1. 免疫球蛋白和风湿

主要由血清相关指标数据反映,在检查中,如果检查者不是空腹状态,食物中的激素对测定的激素会产生影响。

  1. 性激素

性激素的最佳检查时间为月经第2-3天,在检查中,需要检查者静坐20分钟,然后收集血液,而且需要检查者为空腹状态,避免身体的代谢处在旺盛的状态中,对检查结果产生影响。

很多检查都需要检查者为空腹的状态,进食食物对检查指标会产生影响,而且饮食对体液检查也会产生影响,如尿液、粪便等检查,所以在检查之前,需要认识到影响因素,尽可能地降低不良因素对结果的影响。那么我们在检查中,如何做好空腹呢:

  1. 饮食

空腹血液是检查者12-14小时之内未进食的静脉血液,一般来说是在第二天8-10点之间抽取,所以在前一天晚上8点,我们需要禁食,可以喝适量水,而且在前一天的饮食应该为清淡食物,如果吃油腻等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对抽血检验结果会产生影响,因为油腻不容易消化食物的消化周期较长;在采血的当天,不能吃早餐,可以喝少量水,最好不喝水,针对于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患者,可以携带白开水和药物进行检查;在检查前一天,一定不能饮酒,不能喝咖啡和浓茶等饮料,该类饮料对激素浓度和药物都会产生影响,血浆中游离的脂肪酸浓度升高,对检查结果产生影响。

  1. 生活习惯

在睡眠上,要保证时间充足;在当天不能进行晨练,不能长跑等活动,在检查前一天,最好不进行剧烈的活动,在采血时,静坐等待为主;在检查中,心情一定要平和,保持积极正确的心态,面对体检。

在血液检查时间上,最好不超过上午10点,7点半-10点之间为最佳采血时间,该时间段,生理内分泌系统比较稳定,对检查结果产生的影响小。

说了这么多,在抽血检查中,是否空腹是影响检查结果的重要因素,所以在检查前,需要了解检查项目,并保证在检查前为空腹状态,在生活习惯等,需要调整,降低不良因素对检查结果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