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患者的急诊护理成效及其预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7
/ 2

心肺复苏患者的急诊护理成效及其预后

万佳贝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湖北武汉 430030 )

摘要: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患者进行急诊护理后的一系列反应及成效。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并对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在所阅读文献中对观察组进行分析,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比不同组别患者护理效果。最终通过实际数据结合分析得出,在心肺复苏患者中给予针对性的急诊护理,在提高预后上具有积极意义,应当进行推广。

关键词: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急诊护理;预后 ;

心脏骤停即指由于各种原因所引起的心跳忽然停止正常收缩及供血功能,导致全身所需要的血液阻断,引起各组织器官发生严重缺血缺氧、代谢障碍等相关现象,同时在临床上由于心脏骤停引起的死亡率极高。临床上,对于心脏骤停的患者最常用的急救方法就是心肺复苏,在心脏骤停患者中给予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对于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义。但在目前临床上的急诊救治工作特点中,心脏骤停患者的病情种类多样、情况危急、不稳定因素多,易引起患者发生各类并发症,影响预后。研究指出,在心肺复苏过程中给予积极的处理 及护理措施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在改善心肌功能中具有积极作用。本研究在接受心脏骤停并行心肺复苏的患者中给予针对性的急诊护理,得到效果令人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本文在所查阅文献中选择2020年10月—2021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接诊的70例心脏骤停并行心脏复苏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具体分析样本,所有患者符合心脏骤停诊断标准。

  1.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安排患者进入重症病房监护,24h监测生命体征,并给予氧疗,事先备好急救器材及药箱。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其具体步骤如下:①呼吸系统护理:在需要进行插管治疗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将插管固定好,保证气囊内有充足的气体量,根据患者病情不同、身高不同确定插管所需要达到的深度,插管固定后应对密切关注。②循环系统护理:在经过心脏复苏的患者中,仍会有心脏再次骤停的危险,也会存在心律失常的情况,因此需对患者血压、心律、呼吸进行密切监测;若患者发生心律失常,则需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必要时可采取除颤器;建立静脉通路,可尽早实施中心静脉穿刺,在三腔中置入胶体液、血管活性药物、脱水剂,并注意保持中心静脉导管畅通; ③中枢神经系统护理: 对患者意识、瞳孔变化情况进行仔细监测;④恢复神智后护理:在紧急治疗后,多数患者内心较为脆弱,遭受病情折磨、经济压力、医院氛围的影响,常伴有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多和患者沟通,建立信任感,耐心回答患者疑问,对患者讲解治疗的必要性,令患者了解自身疾病知识及治疗方案,并向患者家属宣教心肺复苏的相关知识,指导家属在如何应对常见突发状况。

  1. 观察指标及方法

采用数理统计分析的方法,并使用焦虑(SAS)、抑郁(SDS)量表评价患者护理前后负面情绪;记录呼吸机维持时间及住ICU时间;使用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评价患者意识状况,所得到的评分越高,表示患者意识恢复情况比较;记录护理前后患者心脏复苏后并发症发生率;记录患者心脏复苏后8d存活率、出院时存活率。

  1. 结果

(一)组患者护理前后负面情绪比较

两组患者在护理前SAS、SDS评分无显著差异,护理后,两组患者评分均得到下降,但观察组结果显著比对照组低。

(二)讨 论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不断老年化,心脏骤停的发生率也呈现着不断上升的趋势,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及预后造成严重影响。研究指出,由于脑细胞对缺氧、缺血最为敏感,在一般情况下,4min便可发生不可逆的伤害,10min就可引发脑死亡,并且由于脑缺血、缺氧等会引起患者发生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语言障碍等并发症,增加患者病情恢复的难度。该病病情危重、进展快、处理难度高,所致的死亡率也较高,因而心脏骤停的治疗中,及时有效地对机体循环情况进行改善,在改善病情上具有积极意义。心肺复苏在心脏骤停的抢救中是最主要的急救技术,其主要目的是挽救濒死的心脑细胞,避免心脑细胞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近年来,随着心肺复苏的正规化、程序化以及肾上腺素的使用,其抢救存活率也呈现着不断上升的趋势。但由于心脏骤停患者中,机体头面部、四肢、躯干、大脑及内脏都会出现损伤,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各种操作会导致患者局部损伤,在除颤过程中,会因为力度不均匀引起患者胸骨疼痛,并加上患者对自身病情存在担心,心肺复苏后多有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而不良情绪会使大脑皮层兴奋性增加,交感神经发生过度兴奋,增加茶酚胺的分泌,进而对心肺复苏后的康复造成影响。合理的护理在患者心肺复苏后的预后改善中具有意义。曲凌云研究,在心跳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给予降温、口腔、吸痰、静脉注射、密切关注生命体征各方面的急诊护理,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少,且死亡率低,所得到的护理满意度也较高。

本研究所采用的针对性护理模式中,主要从呼吸系统护理、循环系统护理、中枢神经系统护理以及恢复神智后护理4个方面加以入手,对患者实施全方面个性化的护理。及时地进行心电、血压、呼吸等监护,可准确掌握患者的呼吸、心律、心率、意识状态及瞳孔变化,了解患者病情;中心静脉导管保持畅通可保证药物使用到位;早期使用呼吸机,并保持呼吸通道通畅,清除呼吸道异物等,可对患者呼吸功能进行有效改善。研究结果显示,经过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患者在复苏后焦虑、抑郁评分上改善情况更为优异,通过分析是由于在护理过程中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患者不良情绪得到安抚。

综上所述,在心肺复苏患者中给予针对性的急诊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情绪,降低复苏后并发症的发生,在提高预上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高丽渊,曹昕阳,钟永红.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在重症肺炎致呼吸衰竭抢救中的价值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14,34(6):566-56

[2]李梅玲,程齐俭,瞿洪平,等重症肺炎的抗炎辅助治疗进展[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1,34(2):128-130.

[3]徐小雅,江美芳,王永生等.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在 COPD 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J].四川医学,2013,34(7):1099-1101.

[4]李卫红.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22):32-33.

[5]王俊霞.人性化管理在改善门诊产科质量的综合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1) : 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