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7
/ 2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苏玥玥 王旭

淮南东方医院集团凤凰医院 安徽 淮南 232001


摘要:脑卒中后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和能力上存在代偿和功能重组恢复能力,早期康复护理可创造损伤神经修复或代偿的条件,使遭到破坏的运动反射弧在良好的条件刺激下重新建立起来。早期康复护理可大大减少脑卒中后运动系统常见并发症,如:肌肉萎缩、关节脱位、关节挛缩畸形、足下垂或内翻等的发生率,这一点是没有任何药物可代替的。因此,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和整体疗效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结合我院脑卒患者病例,进行相关研究。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护理;肢体功能恢复;影响

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通常指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在内的一组急性疾病。目前,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年发病率为150/10万,而生存的病人中至少有一半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因此脑卒中也成为最重要的严重致残疾病,高的致残率不但影响工作、生活,也给家庭、社会带来较大的影响。为了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不少医学学者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进行了深入研究。有研究证明: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并能从根本上减轻或避免痉挛、废用、误用及肩手综合征的发生。康复护理介入越早,肢体运动功能恢复越好,使病人最大限度地恢复身心残障,重返社会。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我院共收治50例脑卒中患者,经过有针对性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处理,取得满意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9年1月~2021年2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患者就诊时间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实验组:男女比例20:10;年龄50~73岁,平均(63.6±4.8)岁;脑梗死12例,脑出血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左下肢瘫痪15例,右下肢瘫痪10例;对照组:男女比例14∶11,;年龄51~74岁,平均(64.8±5.3)岁;脑梗死10例,脑出血1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左下肢瘫痪13例,右下肢瘫痪12例。患者在手术后得到了不同性质的護理,患者同意对应的护理方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有心脑血管疾病、脑梗死、支气管炎病史或有认知障碍及意识模糊的患者,排除不能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护理工作的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本组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接受神经外科常规护理干预,(1)心理护理:增强护患双方的沟通,向患者解释脑卒中的发生、发展、预后。(2)饮食护理:脑卒中偏瘫患者的饮食以高维生素、低脂、高蛋白半流质糊状饮食为主。对于中度、重度吞咽困难者,可进行鼻饲。(3)体位护理:每间隔2h翻身,偏瘫肢体位于上方,抬高患者,促进患者血液回流。(4)基础护理:每天为患者清理口腔,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燥,加强会阴护理,保持大小便通畅。
1.2.2 实验组

  1. 心理护理:脑卒中起病急,发展迅速,患者对突然出现的瘫痪、失语、卧床不起,一时难以承受,常出现恐惧、焦虑、悲观,易激惹的心理反应。针对这种情况,护士要关心、理解和尊重患者,运用各种沟通技巧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引导患者正确对待病情,向患者说明早期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以取得患者的主动配合。可以介绍成功病例,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做好患者家属疏导工作,向患者家属讲解本病的发生、发展及早期康复训练的重要性,给予患者支持和鼓励,为患者的康复提供家庭支持。

  2. 体位疗法:卧位护理卧床期保持良好的功能位置。患病早期,患者卧位时间相对比较长,在此期间必须确保患者始终采取正确的、有利于今后机体功能恢复的姿势和体位,预防或减轻以后易出现的痉挛。

(3)日常训练: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起坐训练、扶床训练、伸手够物训练,待患者可以完成坐立后,指导患者进行投掷训练,可投掷沙包等较轻的物品,同时每天给予患者肢体按摩和肌肉牵拉,以恢复患者肌肉力量,通过两名护理人员扶患者,帮助患者进行简单的站立训练,依据患者恢复的实际情况,鼓励患者逐步走动,可利用墙壁、护栏走动,口音训练:采用“单词-词组-短句”方式进行发音训练,同时遵医嘱按摩患者的哑门、承浆、通里、廉泉等穴位,促进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

(4)出院指导:指导患者按照护理计划继续进行肢体康复训练,对患者的肌肉力量和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效果进行评估,出院前2d,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详细的出院指导,强调出院后继续锻炼的重要性,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患者家属的督促力度。
2疗效观察
  2.1统计并对比两种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治疗有效率标准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的评价标准作为参考。显效:临床症状显著改善,肢体功能缺损评分下降程度达到70%以上;有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有一定程度改善,肢体功能缺损评分在30至70%之间;无效: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变甚至更加严重,肢体功能缺损评分下降未达到30%。总有效为显效+有效。


  2.2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均应用基于SPSS19.0版本统计学软件建立数据分析模型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应用均是方式表达,采用±的标准差形式描述,数据之间采用P值进行检验,在P值<0.05时说明数据差异突出。
  2.3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0%,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6.0%。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数据差异突出,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100%,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论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科学、合理的临床护理方式对于提高脑卒中的康复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康复康复护理干预的目的在于矫正、预防脑卒中患者治疗后出现运动、认知、语言障碍,最大程度的使患者恢复正常生活能力和工作能力,本次研究中通过对处于不同时期的患者制定不同的早期肢体功能锻炼计划,循序渐进的锻炼模式既不会让患者感到负担,同时也可针对性的对患者肢体功能进行锻炼,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恢复效果。本次研究发现,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和运动能力,对于提高患者脑卒中的治疗效果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本组资料显示,早期康复护理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失用性综合征”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李素淑.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不良情绪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6,39(5):120-121.

[2]贾红艳.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17):2405-2407.
  [3]田慧丽.康复护理方案在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J].慢性病学杂志,2018,19(S1):133,135.
[4]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单小燕,周莉.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1)
[5]周建梅,陈祢,王宝兰.专人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的影响效果[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6,39(8):1062-1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