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冠病毒感染,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2
/ 2

面对新冠病毒感染,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王本慧

成都市青白江区人民医院 四川 成都 610300

在2019年末到2020年初,由新冠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新冠疫情快速蔓延,大量患者的出现对医疗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目前成为全球性重大公共事件。由于疫情发生突然,即使我国已经在第一时间做出了迅速反应,但仍有数千人因此失去生命。新冠病毒感染无疑是可怕的,但却并不是不可控的。时至今日,我国在抗疫工作上已经取得了非常瞩目的成果,新冠病毒也已经基本得到控制。不过,在日常生活中,仍然不能有所忽视,需要将常态化抗疫作为生活的主旋律。面对新冠病毒感染,我们应该注意什么,下面就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一、对新冠病毒感染要理性认识
(一)了解病毒感染特点
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新冠病毒属于β属冠状病毒,呈椭圆或圆形颗粒,有包膜,以多形性为主,直径约为60-140nm,能对人体呼吸系统造成感染。新冠病毒感染后,患者一般会出现气促、咳嗽、发热等症状,严重时还可引发肺炎或其它呼吸道综合征,甚至造成患者死亡。新冠病毒是在2019年首次发现,推断可能是SARS冠状病毒的演化。新冠病毒感染后,会对患者肺部造成破坏,引发肺部实变,炎症细胞因子浸润。同时,感染后患者的免疫系统也会受到较大的影响,淋巴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且与病情进展有关。新冠病毒感染的隐蔽性、传染性很强,致死率约为2%-4%,由于最初防控不力,会导致快速蔓延。
(二)明确病毒感染辨别
新冠病毒的感染性较强,致死率较低,对公众健康安全有着很大的威胁。患者在发生新冠病毒感染之后,会出现明显的呼吸系统症状,如咳嗽、发热、乏力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引起呼吸道综合征、肺炎、肾衰竭等表现。当前对于新冠病毒感染的诊断,主要采取核酸检测的方式,同时结合新冠肺炎典型症状,判断和区分新冠肺炎和普通肺炎。新冠病毒感染后,会发生胸闷、干咳、发热、乏力等症状,5-6天后发生肺炎、发烧、呼吸困难等。
二、对新冠病毒感染要科学防护


614a9167d44fa_html_e942e4fdc7a0afc4.png

(一)安全消毒
安全消毒是面对新冠病毒感染的首要防护措施,在公共场所中每天都会进行多次消毒。在个人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也要注意随时安全消毒,减少细菌病毒的滋生。消毒过程中要根据消毒对象、消毒范围等,选择适当的消毒剂,如氯已定、氯制剂、碘制剂、过氧化氢、次氯酸钠、过氧乙酸等。有研究表明,含氯消毒剂是当前面对新冠病毒最常用的环境消毒剂。此外,还有日常生活中使用的84消毒液,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具有较高的杀毒效率,可将细菌芽胞及病毒有效杀灭。但使用前需要根据说明书按比例与清水混合均匀。75%乙醇也比较常用,主要是浸泡和擦拭物品。
(二)个人防护
个人面对新冠病毒,需要做好个人防护,不但是对他人负责,也是对自己和家人负责。当前最常用的个人防护方式,就是外出时按要求佩戴口罩。需要根据自己的面部特征及大小选择合适的口罩,不要过大或过小,要将口鼻完全遮盖,同时保证较好的气密性。安全性较高的口罩是N95口罩,佩戴时要将口罩上方和鼻梁相接的部分捏紧。一次性口罩也比较常用,但要注意佩戴次数,如果没有规范清洁消毒,不应重复使用。除了佩戴口罩之外,也要注意个人卫生,如在公共场所尽量避免与他人接触,避免体液或血液相关接触。回家后第一时间洗手消毒,保持清洁。家里要保持开窗通风良好。
(三)减少聚集
由于新冠病毒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非常迅速,主要是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因此在非必要的情况下,要尽量减少聚集。特别是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尽量不要参与家庭聚会或大型集会,也要减少到公共场所的次数。在外出乘车或购物的时候,也要保持好1米以上的安全距离。在面对新冠病毒感染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减少聚集或不聚集,如果不得不参与集体活动,也要严格控制人数,并对参与人员进行严格的体温检测,有高热或其它症状的人,应严格禁止进入公共场所。要最大限度的减少与他人的不必要接触,减少聚集,从而降低发生新冠病毒感染的风险。
(四)增强体质
从医学上来说,新冠病毒感染也是病毒感染的一种,虽然具有很强的感染性,但在疫苗广泛普及的情况下,其致死率已经相对较低。为了更好的防控新冠病毒感染,平时应该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和饮食习惯。有效防护自身安全,更好的面对和防控病毒感染。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体育锻炼,例如可以在家中做瑜伽或跳绳等有氧运动,也可散步、慢跑等。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注重自身素质的锻炼和提升。此外,也要注意日常饮食合理,作息习惯规律,不要熬夜,早睡早起,提高自身免疫力及抵抗力。保证营养均衡的膳食习惯,避免营养不良或暴饮暴食。

结论:新冠病毒感染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面对新冠疫情,我们应当时刻注意,对新冠病毒感染特点充分认识和准确辨别,同时做好各个方面的科学防护,严控病毒传播渠道,减少病毒感染发生,以保证自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