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护理要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2
/ 1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护理要点

陈红梅

高新区中和卫生服务中心 四川 成都 610212


“缺血性脑卒中”在临床上又称为“脑梗死”,是指脑部供血突发性中断后导致神经功能缺失和脑组织坏死的一组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发展,生活方式的转变让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根据临床上的案例分析显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由于神经系统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往往会出现偏瘫的症状,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缺血性脑卒中作为突发性疾病,发病时患者会丧失正常生活的能力,无论是从生理还是心理的角度,都需要承受着多方面的压力,因此也会出现治疗过程中依从性和配合度不高的问题。因此,我们应掌握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护理要点,在护理过程中能够充分考虑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对患者的各方面问题都能作出合理有效的干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护理要点

  1. 健康教育。很多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其家属由于缺乏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在治疗上会表现出程度不一的懈怠感,具体则表现在医嘱执行不够认真,未能重视自身病情的发展,在饮食禁忌和用药方面未能严格按照医护人员的要求来进行。因此,护理人员应对此类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向家属说明执行医嘱的重要性,让患者家属了解缺血性脑卒中对人体的危害、长期不良影响以及反复性等特点,提高患者对于病情恶化的警惕性,让患者在日常中也能把握好相关的注意事项。此外,在患者出院后由于病情呈慢性发展的趋势,因此护理人员还需要做好出院指导的健康教育,可以让患者在生活中避开一些致病因素,降低入院治疗的几率;在养病期间,建议患者清淡饮食、劳逸结合,可以改善自身的生活质量。

  2. 体位护理。在入院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应让患者保持舒适的体位,可以通过选用枕头等柔软物品,来维持患者正确的姿势形态;每日帮助患者翻身、改变卧位姿势,在四肢适当放入柔软垫物,在患者卧床时间较长时分别抬高患者的下肢和上肢,两个部位交叉进行即可。

  3. 按摩护理。护理人员应帮助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肢体上的按摩,在按摩部位的选择上,从最接近关节的地方开始按起,慢慢向远离关节的部位继续按摩;而在关节按摩的顺序,也要满足先大后小的原则,即先按摩大关节,其次按摩小关节。在按摩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注意避免动作幅度和力度过大,尽量以轻柔的动作来完成,在按摩结束后,还应协助患者活动关节处。在康复功能训练中,关节的按摩和被动活动可以每日进行一次,每次锻炼时间半小时为宜。

  4. 康复锻炼指导。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主要是患者肌肉力量的实际情况来提供针对性的坐立功能训练和作业训练。在坐立功能训练中,对于腰背肌肉力量较差的患者,不考虑进行坐立功能训练,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关节受损或身体畸形。护理人员在帮助患者训练时,应从简单的坐姿开始,并且在保障每一步基础完成度较高时,再进行下一阶段的训练,例如下肢站立、坐立、行走等,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让患者能够慢慢过度到缓慢的直立移动或行走中。在作业训练中,要作出针对性的方式选择调整。例如需要帮助患者强化手指活动功能时,可以通过练字、画画等方式来达到预期的效果。

  1. 如何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

  1. 定期进行体检,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有效发现身体是否存在健康问题,往往是通过体检的方式来判断的。因此,想要积极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出现,做好自我血压的管理工作,就应每年按时体检。在体检结束后,还应重视自己的体检结果,对于影响了机体功能的异常因素,需要做好进一步的检查,当发现身体出现其他问题时,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来处理,以控制危险因素的产生。对中老年群体或者高血压患者来说,若能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早期就及时诊断出,有利于后期的治疗和防控,可以有效避免病情的恶化,是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病情恶化的一种重要手段。

  2. 避免过度肥胖。许多医学者表示,人体的体重指数与血压水平之间呈正比关系,即体重指数越高,血压水平上升幅度就会更明显,高血压的发病风险会相应增加,同时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也会随之增高。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做好饮食和运动方面的调整,在饮食上减少脂肪的摄入,同时多进行体能运动,以消耗多余的热量和能量,达到减轻体重的目的。此外,运动不仅可以达到控制体重的目的,同时还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体质,可以更好的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