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负责制在血液内科护理病房管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2
/ 2

小组负责制在血液内科护理病房管理中的应用

曹倩莹

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江西 赣州 341000

摘要:目的:本文分析了血液科实行集体责任制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在血液科设立护理组长岗位,制定护理组长职责和考核标准,实施护理组长责任制管理模式,通过质量控制测试,比较护理前后的质量变化。结果护理组长责任制实施前后护理质量和满意度存在显着差异(P<0.05)。结论在病房护理管理过程中,建立护理小组责任制是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小组负责制;血液内科;护理病房管理;应用

血液科是集血液、风湿、急性中毒为一体的综合病房,重症患者和急诊患者较多,护理工作难度较大。由于近年来招聘护理人员的增多,科室护理队伍年轻化,专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护理质量难以保证。为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我们从2019年3月起在科室引进了以10名护士长为核心的责任制管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我院血液科有床位55张,抢救床位5张,护理人员16人,平均年龄28.5岁。其中,本科生5人,大专10、中专1人,副护士长2人,护士长4人,护士1人,护士9人,培训人员3人。在职护士9人,占科室护理人员总数的56.2%。科室护士负责为医院急救、急诊者24小时血液净化治疗,以及临床教育培训。

二、方式

(一)片区组长选拔条件

本科及以上学历,在血液科工作10余年,热爱工作,敬业奉献,责任心强,临床经验丰富,具有专业的理论知识,扎实的科室新技术;具有应对突发事件、专项协调管理、教育科研的能力,每年发表一篇或多篇护理论文的能力。经过自主登记、资格审查、民主评议三个环节后,设立片区组长。

(二)建立护理班组长负责制管理模式

护士在护士长的带领下,根据岗位、专长和护理操作技能、协调、组织和管理技能等培养护理班组长、助理护士、护理护士和学生。同时,根据病情特点和教职工床位数量,将病情分为三个护理组,由三个护理组组长各负责一个组。

(三)制定护理组长岗位职责

护理组组长对患者组负责,负责护理组内所有患者特别是重症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参与、组织和配合抢救急诊患者。制定护理计划,评估护理效果,组织健康教育,指导出院患者。负责护理质量的质量控制、检查和反馈。同时,对值班护士进行技术指导,协助解决疑难问题,主动及时调查处理护理纠纷。然后完成临床教育任务。及时向护士长报告重要的护理任务。同时,护理组组长夜间轮流承担二级护士的职责。对于夜班护士无法解决的问题,对于危重、急诊患者的抢救,二级护理组长必须及时参与并指导抢救。护理组组长负责与相关专家组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护理组组长对主管组的护理质量和管理负责。

(四)待遇

表现优秀的人主要在精神上受到鼓励,在科学会议上受到主任的表扬,每年进行评估和选择,并优先考虑外部学习。

(五)考核评价

指标主要是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考核方式成立由科长、护士长、区医疗队组长、护士组成的考核小组,与评估挂钩的月度评估。

(六)观察指标

实施前后,护理部和科室对各项护理操作质量进行检查。同时发放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发放问卷200份,回收200份,回收率为100%。

(七)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采用SPSS14统计软件包,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和x2检验。

  1. 结果

  1. 护理团队领导管理提高了患者满意度(见表 1)和护理质量(见表 2)。

表1 护理组长负责制之后病人满意度比较

项目

例数(n)

满意例数(n)

满意度(%)

实施前

200

172

86.00

实施后

200

186

93.00

X2=5.214 P=0.022

表2 护理组长负责制前后护理质量比较

项目

护理质量

护理文件书写

健康教育

实施前

90.61614ae08b80687_html_6b85710c9f7cf6dd.gif

90.60614ae08b80687_html_7c4a2600f0ee3caf.gif 0.96

84.86614ae08b80687_html_7c4a2600f0ee3caf.gif 4.59

实施后

98.40614ae08b80687_html_7c4a2600f0ee3caf.gif 1.37

95.01614ae08b80687_html_7c4a2600f0ee3caf.gif 3.82

96.02614ae08b80687_html_7c4a2600f0ee3caf.gif 1.00

t

13.92

5.60

11.90

P

<0.05

<0.05

<0.05

  1. 讨论

首先,小组责任制推动护理质量持续提升,保障夜间等薄弱环节的护理质量。实施小组责任制管理模式后,科室内部形成了护士第一护理班组长一级质量控制模式。由护理组长负责管理,监督各项护理任务的执行,发现问题向护理人员报告、分析并提出补救措施。每天早上对接班前一天的工作进行回顾,总结好的经验、存在的问题、处理流程和补救措施,认真汇报,组织学习,避免类似护理缺陷再次发生,完善质量控制反馈程序,推进护理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同时。区组长的高标准、严要求为科室护士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激发了她们的积极性,提高了科室的整体素质。护理组长根据每位护理人员的特点和工作能力享有相应的权利。合理部署工作优化人员配置,提高工作效率。班组长和二线护士的设立,不仅提高了护理质量,还展示了部分护士的管理能力,体现了指导她们排名的理想主义。采用新旧匹配方式,加强高峰时段和中午时段,夜班等薄弱环节期间的护理能力。护理已经从独自承担责任和风险转变为团队共同承担责任和风险。过去,由于夜间患者病情变化、紧急情况多发、潜在焦虑、工作繁重等因素造成压力。由一名护士改为两名护士,提高了夜班护理工作的安全性。护理质量从终端控制转变为过程控制。有白班和夜班双重测试,增加各种治疗的安全性,消除隐藏在萌芽中的护理安全隐患,减少有害护理事件的发生,减少护理纠纷。结果表明。实施前后,科室护理质量、护理文件编制、健康教育均有明显提高。

其次,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医院医疗服务的衡量标准是医疗服务的有效性和舒适度,患者最关心的是获得高质量的医学和相关健康知识。护理组长负责集团病房管理后,有效缩小护理人员管理病人的广度。增加与患者的主动沟通,改变服务意识,加深对患者病情和治疗的了解,向患者传授更全面的健康知识,更协调护患关系。护理组长还承担科室组织协调、患者安慰等工作,有效解决问题,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第三,调动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使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成为可能,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护理班组长责任制实施后,将明确每位护理人员的岗位。责任明确,分工合理,让工作更有目的性,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团队领导学习新的理论和技术,认真指导团队成员,及时发现工作缺陷,帮助修复,及时联系团队成员,激发下级护理人员学习热情,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在部门内形成良好的积极氛围。此外,护理质量的责任由护士长共同分担给护理组组长,护理组组长全程监控,确保各个环节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袁嫚.优质护理在血液内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09):110+152.

[2]张盈,张艳芳.优质护理在血液内科病房中的应用分析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9):319+321.

[3]靳迎,邢海洲,杨瑾.专科护理质量指标在血液内科静脉输血患者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研究,2019,27(05):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