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方法对中药饮片的化学成分及治疗效果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2
/ 3


中药炮制方法对中药饮片的化学成分及治疗效果的影响

孙明

湖南新领航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 目的:分析中药炮制方法对中药饮片的化学成分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20年12月-2021年8月收入的中药治疗慢性疾病患者148例,按照不同的药物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实验组的中药饮片经过药学炮制;对照组的中药饮片采用常规水处理。对比用药疗效。结果:对比综合治疗有效率:实验组综合有效73例(98.65%),对照组综合有效67例(90.54%),(p<0.05)。实验组不适症4例(5.41%),对照组不适症5例(6.76%),(p<0.05)。结论:为了提升中药饮片的临床疗效,建议在临床用药时候对饮片进行炮制,进而实现杀酶保苷、收敛毒副作用等效果,可推广。

关键词:中药炮制;中药饮片;治疗效果;影响


中药炮制指的是将中药饮片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症进行药物备至和控制的过程。因为中药材的种类多,中药饮片中也或可存在毒副作用。为了提升疗效,可采用多种炮制方法对药物分类处理,进而提升临床的疗效。目前来看炮制的工艺、方法不同对患者的身心均有影响,中药的药性和患者的恢复效果有直接关联。为了保证中药汤剂的疗效,可尝试采用炮制方式来增补药性,降低毒副作用,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1]。本次研究采用对比法,探讨中药饮片炮制后患者用药疗效,相关内容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20年12月-2021年8月收入的中药治疗慢性疾病患者148例,年龄为35.2岁-68.8岁,平均年龄为(52.2±3.31)岁,按照不同的药物治疗方式将其分两组。实验组74例,男性38例,女性36例,对照组74例,男性29例,女性45例;两组的基本资料无差异,(p>0.05),有可比性。临床患者的疾病包括包括胃炎、肝炎、哮喘、皮肤过敏、慢性肾病、轻度高血压等,对用药均知晓,签订同意书;排除临床的病历资料不全,精神疾病,危重症,中药不耐受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的中中药饮片均接受水处理方式,结合药物的特性以及患者的自身情况对药物进行分类,分档,多泡多润情况下筛选药材后对其进行煎煮。

实验组患者的中药饮片经过常规的水处理后分类选材,对不同的药物进行分类炮制,如炒制、煅制、净制、切制、加热炮制、去油制霜等。处理后放入水中浸泡30分放入药罐加热30min,过滤后重复煎煮,将第3次药液过滤后放入到干净的空药罐中用小火煎煮,待药液浓缩250ml后分为两份,早晚服用[2]

所有患者均接受医院的用药观察,积极接受用药建议,若有不适症立即和医护人员交流。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效:患者的病症较之前改善80%以上;有效:患者的病症较之前改善30%-80%;无效:患者的临床病症较之前改善低于30%,病情后或可加重);收集患者的临床中医候诊积分情况(指标有头晕脑胀、恶心反胃、大便秘结、舌红苔黄,0分为最佳,100分为最差),对比干预后两组患者的临床不适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为[n(%)],予以X2检验;计量资料为(x±s),予以t检验。P值<0.05提示统计学意义成立。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适症的对比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适症对比[n(%)]

小组

案例

眩晕

腹胀

乏力

发热

其他

不适症

实验组

74

0

(0.00%)

1

(1.35%)

0

(0.00%)

1

(1.35%)

0

(0.00%)

2

(2.70%)

对照组

74

1

(1.35%)

2

(2.70%)

1

(1.35%)

1

(1.35%)

2

(2.70%)

8

(10.81%)

X2


1.0068

0.3402

1.0068

0.0000

2.0274

3.8609

p


0.316

0.560

0.316

1.000

0.154

0.049

2.2 两组患者综合治疗有效率对比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综合治疗有效率对比[n(%)]

小组

病例

显效


有效


无效


综合有效

实验组

74

55

(74.32%)


18

(24.32%)


1

(1.35%)


73

(98.65%)

对照组

74

23

(31.08%)


44

(59.46%)


7

(9.46%)


67

(90.54%)

X2

-

27.7568


18.7637


4.7571


4.7571

p

-

0.000


0.000


0.029


0.029

2.3 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对比见表3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中医候诊积分有差异,实验组效果比对照组好。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对比[x±s ]

小组

时期

头晕脑胀

恶心反胃

大便秘结

舌红苔黄

实验组

干预前


63.64

±

1.95


60.69

±

4.82


69.52

±

1.26


66.18

±

2.90

干预后


28.19

±

4.01


28.05

±

2.72


27.69

±

4.11


19.48

±

1.82

对照组

干预前


61.54

±

2.93


63.78

±

1.59


63.10

±

3.14


67.95

±

4.74

干预后


46.10

±

0.68


31.95

±

3.63


57.93

±

4.33


21.13

±

4.53

t

干预后指标对比


5.149


5.149


2.832


2.962

p


0.003


0.040


0.024


0.021

3.讨论

中药炮制属于我国临床中药体系的中药处理方式,西药多采用化学方式备、保存药物;而中药取材范围宽广,来源广泛,需要经过特殊的工艺备至,而且这些药材不可直接取用,一些药材或可含有毒副作用,因此需要特殊的药材处理,将含有药效的部分进行提纯、剔除非药物成分,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同时也增加临床的疗效[4]

经过临床的医学检测研究可知,经过炮制后的中药材,如芥子,牛蒡子药材经过炒制后可杀酶保苷;川乌经过加热后可降低其毒副作用,同时改善作用的趋向归经,性味,毒性作用[5]。如通过炮制,药物的生理化学作用有所比变化,可以减少生物碱、有机酸、无机盐、油脂等毒害成分,而增加药物联系,同时缓和药物一些性能[6]

本文针对临床收治的慢性疾病患者进行中药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的中药饮片不经炮制,实验组患者的中药饮片分类炮制,两组用药效果对比,实验组的疗效更好,患者的临床中医候诊症指标有明显降低,指标对比(p<0.05)。表示炮制后疗效理想。综上所述,对中药饮片炮制后用药可提升疗效,效果理想,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1]景源. 探讨不同中药炮制方法对中药饮片的临床疗效的影响[J]. 中国处方药,2018,16(01):103-104.

[2]杨世荣. 分析中药调配临方炮制对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J]. 智慧健康,2018,4(02):124-125.

[3]李卫东. 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中药饮片临床疗效的影响[J]. 临床研究,2018,26(02):167-169.

[4]刘德华. 中药炮制方法对其临床疗效影响的研究[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09):106-108.

[5]吴菊芳,黄少君. 中药炮制对中药饮片的化学成分及疗效的影响[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12):207-208.

[6]杨琪峰,陈晶. 不同炮制方法下的中药饮片疗效差异分析[J]. 中国处方药,2018,16(09):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