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厌食伴消瘦的相关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4
/ 2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厌食伴消瘦的相关性研究

谢素青

广西省 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 邮编: 533000

【摘要】目的 研究儿童厌食伴消瘦是否会受到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影响。方法 抽选50例单纯厌食儿童(对照组)及50例厌食伴消瘦儿童(观察组),测定Hp-IgG抗体,对观察组儿童给予抗幽门螺杆菌综合治疗,比较两组Hp-IgG抗体阳性率差异并通过随访了解观察组儿童好转状况。结果 对照组阳性率为24%,观察组阳性率为52%;观察组厌食消瘦情况显著缓解率为84%。结论 儿童厌食伴消瘦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存在相关性,通过合理临床干预可缓解厌食伴消瘦症状。

【关键词】厌食伴消瘦;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率


在传统研究中儿童厌食行为被认为是心理精神性非器质性疾病,病因并不明确。随着科学育儿观念的逐渐进展,幽门螺杆菌感染逐渐被认为与厌食行为产生关联[1]。我国无消化道症状的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并不低,本次研究通过对比观察了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厌食伴消瘦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2021年2月至3月期间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成员,组内研究对象均存在厌食行为(日常吃饭不积极,但在强迫下可正常进食,属于单纯厌食),但生长发育并无异常;组内男女比例为27:23;年龄区间处于4-12岁,平均年龄(7.96±2.17)岁。同期选择厌食伴消瘦儿童共50例作为观察组成员,组内研究对象均存在厌食行为(日常吃饭不积极甚至抵触,食欲不佳持续半年以上),生长发育未达到相应指标,存在营养性贫血情况;组内男女比例为26:24;年龄区间处于4-12岁,平均年龄(7.83±2.34)岁。组间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纳入标准:研究对象家长对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剔除标准:患儿存在重大疾病导致身体消瘦,因食用劣质奶粉或严重喂养不当导致营养吸收不良致消瘦。

1.2一般方法

取所有研究对象清晨空腹静息状态下静脉血2ml,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Hp-IgG抗体展开检测。对Hp-IgG抗体呈阳性患儿给予抗幽门螺杆菌相关药物展开综合治疗。

1.3观察指标

行Hp-IgG抗体检验,统计组内阳性率。针对观察组儿童展开为期3个月随访,了解其进食状况及体重增长状况。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Hp-IgG抗体阳性率/阴性率及厌食消瘦缓解率以[n(%)]表示,以卡方检验。若p<0.05表示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抗体检查

统计两组研究对象的Hp-IgG抗体阳性率,显示对照组阳性率为24%,观察组阳性率为52%(p<0.05),详见表一。

表一:Hp-IgG抗体阳性率对比表[n(%)]

组别

阳性

阴性

对照组(n=50)

12(24)

38(67)

观察组(n=50)

26(52)

24(48)

5.394

6.007

p

0.000

0.000

2.2厌食消瘦情况

对观察组50例研究对象展开持续随访,显示厌食消瘦情况显著缓解病例数为42例,占比84%。这些研究对象不再出现明显抗拒进食行为,体重呈逐渐稳定持续增长趋势。


3 讨论

营养不良的典型表现之一为消瘦,对于儿童而言,正处于关键的生长阶段,若出现厌食伴消瘦症状很可能对其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厌食伴消瘦情况与照料情况、生存环境、病理及各人生理等多种因素有关[2]。对于年龄偏小的儿童而言,婴幼儿时期足够时间的母乳喂养对其生长发育状态及免疫力密不可分,在添加辅食时期若喂养不当很可能增加肠道负担而影响到消化道功能,幼儿阶段出现厌食伴消瘦症状则可能与缺乏微量元素、胃食管反流、慢性咳嗽、胃部炎症等因素相关[3]

本次研究着重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厌食伴消瘦的相关性。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免疫功能及胃肠道功能关系密切,在进食后腹胀发生率相对偏高,其不适症状会对儿童的进食欲望产生削弱,久之引起厌食[4]。长时间的厌食则会造成营养摄入量不足,营养不均衡,继而导致身体消瘦。幽门螺杆菌的主要分布位置为胃粘膜,其病理特征类似于胃炎,与原发性消化性溃疡存在高度相关性。根据国外相关报道,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发生相关低度恶性淋巴瘤的几率会有所上升,且幽门螺杆菌感染经过相关综合治疗后可彻底治愈。在溃疡的发生几率方面,幽门螺杆菌感染是非感染个体的四倍,且感染可能持续数年,这是导致儿童长期厌食、无法有效吸收营养造成身体消瘦的重要原因之一。

根据本次研究,对照组抗体阳性率为24%,观察组达到52%。说明厌食伴消瘦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几率远高于单纯厌食儿童。需要注意的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并非直接造成儿童消瘦,其只会导致消化道症状而引起食欲减退,由此诱发其它病症,身体代谢受到影响后加重炎症消耗,患病风险提高,导致发育缓慢,逐渐进展为消瘦情况。简单来说,只有长时间处于厌食状态才可能导致消瘦,短病程厌食伴消瘦并不能认定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对观察组幽门螺杆菌感染儿童进行抗感染综合治疗,结果显示84%患儿的厌食症状有了显著缓解,不再出现明显抗拒进食行为,且随着进食状态的好转,其体重逐渐稳定持续增长。说明幽门螺杆菌感染是造成儿童厌食的主要原因之一,合理的临床治疗干预可通过抗感染抑制厌食行为,继而增强营养的有效吸收率。由此可见,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厌食伴消瘦存在相关性,若发现儿童存在长期厌食行为且存在生长发育缓慢情况应至正规医院检查是否已经感染幽门螺杆菌,必须给予足够重视,在及早治疗下提升抗感染有效性。通过根除感染恢复儿童正常食欲,做好多方面疾病管理,尽早改善消瘦情况,保障儿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康丽娜,李妮芝.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厌食伴消瘦的相关性探讨[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22):49-50.

[2]李兴川,王海东,张妮,王玉平,周永宁. 中国儿童及青少年幽门螺杆菌感染流行病学调查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J]. 临床儿科杂志,2017,35(10):782-787.

[3]申建伟,李威.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学龄儿童生长发育及免疫状态的影响[J]. 山西医药杂志,2019,48(23):2911-2913.

[4]卢乐声,徐智芳,白星,杨戎威,朱玲玲,胡佳. 嘉兴地区学龄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和危险因素及耐药性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18,33(02):338-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