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管理模式对变应性鼻炎患者影响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4
/ 2

自我管理模式对变应性鼻炎患者影响探究

钟利娜

江津区中心医院 重庆市 402260

摘要:目的 探讨自我管理模式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间收治的8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n=46)以及对照组(n=40)。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指导进行自我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自护能力以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ESCA评分均有不同程度上升,但研究组水平较对照组更高(t=4.748,P<0.001)。两组患者RQLQ评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研究组水平较对照组更低(t=5.236,P<0.001)。结论 对变应性鼻炎患者实施自我管理模式有利于改善患者自护能力以及生活质量。

关键词:自我管理模式;变应性鼻炎;生活质量;自护能力


变应性鼻炎是一种在变应原作用下经免疫学机制产生的鼻黏膜变态反应性炎症,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鼻痒、喷嚏、鼻塞以及流涕等症状,受此影响还可能诱发支气管炎、鼻息肉等[1]。变应性鼻炎发病除了与遗传因素有关,与环境因素也存在密切关联,临床治疗需要较长治疗周期。然而部分患者治疗期间由于不能有效自我管理,自护能力较差,医嘱依从性不够,导致病情反复,生活质量下降。我院对4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应用了自我管理模式,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间收治的8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n=46)以及对照组(n=40)。上述患者均符合《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相关诊断标准[2],患者对研究已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上呼吸道感染者;存在鼻腔或鼻窦手术者;药物过敏者;沟通障碍或精神异常者。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见下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组别

性别(男/女,例)

年龄(x±s ,岁)

病程(x±s ,年)

研究组(n=46)

26/20

35.26±5.78

7.56±2.89

对照组(n=40)

23/18

35.67±5.92

7.71±2.63

χ2/t

0.002

0.324

0.250

P

0.968

0.746

0.803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向患者详细阐述变应性鼻炎主要表现、发病机制、预防方法以及治疗方案。叮嘱患者合理用药(给予地氯雷他定片、安奈德鼻喷剂),减少灰尘、雾霾等不良环境接触时间,尽量不要食用辛辣刺激食品,对于存在吸烟、饮酒习惯的患者劝导其戒除。叮嘱患者定期复查。

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应用自我管理模式:(1)制定健康手册。院内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以往临床经验以及患者实际病情状态等制定针对性的变应性鼻炎健康管理手册,发放给患者。(2)集中宣教。结合健康管理手册内容,对患者进行集中宣教,配合短视频、PPT等方式向患者讲解变应性鼻炎相关知识,如喷鼻剂使用方法、鼻腔冲洗技巧、如何避免过敏原、如何保持良好环境等,每月开展2次,持续3个月。(3)协助患者制定自我管理计划。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一对一”沟通,充分掌握其病情、心态、生理状态以及对于疾病的认知,根据其实际情况分析并指出其存在的偏差行为,督促其纠正,并为其制定自我管理计划,包括合理用药、饮食控制、日常行为约束等。同时要求患者家属对其进行适当监督,进一步提升其依从性。(4)定期反馈。每月对患者进行1次随访,对其近期恢复情况、情绪以及自我管理能力进行评估,在答疑解惑的同时,指出患者存在的不足,指导其纠正。

1.3观察指标

采取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对患者自护能力做出评价,总分共计172分,分数愈高表明患者自护能力愈强[3]。采取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问卷(RQLQ)对患者生活质量作出评价,总分为150分,分数愈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愈差[4]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涉及数据以EXCEL2019录入,以SPSS 22.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表示为[n(%)],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x±s ),行t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自护能力情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ES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04,P=0.839);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ESCA评分均有不同程度上升,但研究组水平较对照组更高(t=4.748,P<0.001),见下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ESCA评分对比(x±s,分 )

组别

干预前

干预3个月后

研究组(n=46)

87.65±10.23

132.45±15.36*

对照组(n=40)

88.11±10.65

117.89±12.69*

t

0.204

4.748

P

0.839

<0.001

注:与干预前对比,*P<0.05。

2.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RQL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 294,P=0.770);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RQLQ评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研究组水平较对照组更低(t=5.236,P<0.001),见下表3所示:

表3 两组患者RQLQ评分对比(x±s ,分)

组别

干预前

干预3个月后

研究组(n=46)

127.65±13.11

71.11±10.36*

对照组(n=40)

128.49±13.35

83.56±11.69*

t

0.294

5.236

P

0.770

<0.001

注:与干预前对比,*P<0.05。


3.讨论

变应性鼻炎临床治疗往往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然而部分患者由于对自身病情缺乏认知,再加上缺乏自我约束力,不能按照医嘱计划坚持治疗,容易导致病情反复,对其正常生活产生较大影响。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应用了自我管理模式,结果表明研究组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ESCA评分均有不同程度上升,但研究组水平较对照组更高(P<0.05);两组患者RQLQ评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研究组水平较对照组更高(P<0.05),与陈佳等报道结果相似[5]。自我管理模式强调充分激发患者主观能动性,让患者主动约束自身不良行为,坚持配合医嘱,从而得到有效治疗[6]。在自我管理模式应用过程中,院内会制定健康手册,并安排护理人员向患者进行讲解,通过集体宣教方式强化患者对于变应性鼻炎的认知,让其充分了解自身病情以及治疗方法,使其意识到配合医嘱治疗的重要性,不断强化其自护能力。护理人员会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协助其制定自我管理计划,对自身用药、饮食等行为进行约束。通过定期反馈了解患者阶段性治疗出现的问题,并给予针对性指导,引导患者形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稳定病情发展,逐步改善其生活质量。

对变应性鼻炎患者实施自我管理模式有利于改善患者自护能力以及生活质量,有利于控制病情发展。


【参考文献】

[1]袁丽娟,周颖.自我管理教育对门诊治疗过敏性鼻炎患者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27(S1):26.

[2]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鼻科组,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09年,武夷山)[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44(12):977-978.

[3]侯春菊,常轶盈,姚黎军,田青,赵颖.自我管理护理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7,7(12):121-123.

[4]徐悦,胡宇虹.自我管理跟踪手册在门诊慢性萎缩性鼻炎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06):86-87.

[5]陈佳,詹玉红.自我管理模式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社区医学杂志,2021,19(06):384-387.

[6]张中华.自我管理模式在成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病人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8,32(07):1102-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