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性阶梯式减压在重型颅脑损伤手术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4
/ 2

控制性阶梯式减压在重型颅脑损伤手术中的应用

胡谊

宜昌市第五人民医院 湖北宜昌 443007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手术中应用控制性阶梯式减压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20年第二、第三季度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资料,从中筛选66例接受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作为本研究之对象,分为对照组(采取标准大骨瓣减压术)30例、研究组(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控制性阶梯式减压术)36例,比较两组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所用时间对比,对照组分别为(129.2±24.6)ml、(72.5±16.8)分均超过研究组的(112.3±23.1)ml、(59.0±14.1)分;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对照组36.67%(11/30)的发生率超过研究组11.11%(4/36)的发生率,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控制性阶梯式减压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手术中,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机率,提升患者预后效果,具应用价值。

关键词:控制性阶梯式减压;重型颅脑损伤手术;临床效果


重型颅脑损伤是临床常见危重急症,临床治疗方式采取手术治疗,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为传统手术方式,易发生相关并发症如迟发血肿、术后脑梗死等[1]。控制性阶梯式减压术是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基础上的改良,对患者颅内压进行控制,通过阶梯式减压的方式,避免颅内压骤然下降造成血管及脑组织二次损伤。基于此,本文为探讨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手术中应用控制性阶梯式减压的临床效果,以我院2020年二、三季度接受手术治疗的66例重型颅脑损伤为对象,开展如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66例患者视手术减压方式分为两组以对比研究,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0至68岁,平均(38.5±5.6)岁;研究组男21例、女15例,年龄22至66岁,平均(38.8±5.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重型颅脑外伤的诊断标准,经CT扫描确诊。受伤原因包括:车祸受伤28例、高处坠落受伤20例、头部打击受伤10例、其他外伤8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具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于患者颞部作一小切口,钻开颞骨,将硬膜切开后,排出硬膜下血液。打开骨瓣,清除颅内血肿,硬脑膜敞开放置引流管,术后对患者生命体征各项变化进行严密监测,同时给予血压控制、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2】

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控制性阶梯式减压术,患者头皮切开关剥离骨膜,颅骨钻孔去除骨瓣后,硬膜切一小切口,于硬膜下约2cm深度置颅内压监测探头,静脉推注甘露醇250ml,由麻醉师操作将患者吸氧浓度增加,缓慢放出血肿,周围血肿及失活脑组织缓慢清除,以降低患者颅内压,当颅内压下降至20mmHg时,硬脑膜逐步剪开,清除颅内血肿后再次进行减压,若颅内压监测显示持续不足20mmHg时,应修补患者硬膜,修补采用人工硬膜进行,同时置入引流管于硬膜下,常规关颅。

1.3 观察指标

观察统计两组手术所用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发症主要包括迟发性血肿、术后脑膨出、术后脑梗死。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涉数据均用SPSS24.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

两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所用时间对比,对照组分别为(129.2±24.6)ml、(72.5±16.8)分超过研究组的(112.3±23.1)ml、(59.0±14.1)分,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

2.2 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对照组36.67%(11/30)的发生率超过研究组11.11%(4/36)的发生率,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1。

表1: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分组

例数

迟发性血肿

术后脑膨出

术后脑梗死

并发症总发生率

对照组

30

5(16.67)

4(13.33)

2(6.67)

36.67(11)

研究组

36

2(5.56)

2(5.56)

0

11.11(4)

x2





5.287

P





P<0.05

3 讨论

随着我国交通的不断发达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因交通事故或意外所致的重型颅脑损伤发生机率也随之不断上升,而重型颅脑损伤的致残致死率位居各种创伤之首,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为治疗该病的传统手术方式,,该手术方式术中硬膜一次剪开,而患者颅内压较高,由于血肿及坏死病灶的快速清除,颅内压突然过快降低,再灌注则血流量增加过快,易致血管痉挛,脑细胞受损伤而水肿、坏死,从而导致迟发性血肿及大面积脑梗塞的发生,影响预后[3]。因此需对患者颅内压进行监测和控制,控制性阶梯式减压术通过缓慢降压,避免患者颅内压过快降低,防止脑组织快速移位而牵拉患者脑血管,致其血管损伤变形,可有效预防迟发性血肿及脑膨出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36例患者实施控制性阶梯式减压术,术中对患者硬脑膜不急于切开以防减压过快,而是采取分次切开,阶梯式减压的方式逐步切开硬脑膜,以免患者脑血管快速扩张,导致再灌注损伤而对患者脑血管内皮构成损伤,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1.11%(4/36)低于对照组患者36.67%(11/30)的发生率,这表明控制性阶梯式减压术可预防标准大骨瓣减压术给患者带来的再次创伤,从而有效改善其预后效果,降低致残致死率。

综上所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控制性阶梯式减压术,有利于患者颅内压逐步降低,从而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患者预后效果,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 王爱国, 张小义. 控制性阶梯式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观察[J]. 中国实用医刊, 2020, 47(20):43-45.

[2] 张延, 王世彬, 胡小辉,等. 控制性阶梯式颅内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分析[J]. 健康必读, 2019, 000(011):280.

[3] 韩永强,李泽明,石斌. 控制性阶梯式颅内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观察[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7, 17(003):42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