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封包结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7
/ 2

中药封包结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效果评价

赵颖 云南省中医医院 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目的 探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联合应用中药封包与针灸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抽选我院2020年7月-2021年5月收录的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将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划分36例单独使用针灸治疗的对照组、36例中药封包+针灸治疗方案的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以及临床治疗有效率等指标。结果 疼痛评分: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就有相似性(P>0.05),治疗后实验组疼痛评分数值更低(P<0.05)。临床治疗有效率: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常规针灸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应用中药封包治疗方案,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腰腿疼痛,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中药封包;针灸;腰椎间盘突出;治疗效果

临床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主要采用保守治疗方案,中医治疗该疾病的历史悠久,针灸作为常用疗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疾病症状,但是单独采用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有限,所以当前提倡加用中药封包治疗方案,发挥中医药的治疗优势,通过药物的协同作用来实现临床疗效的提高。本文以我院近年来收录的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探究中药封包结合针灸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仅供有关人士参考,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例样本为我院经影像学确诊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收录患者资料数据时,排除其它腰椎病变、重大器质性病变、中途退出实验、资料数据不完整的患者数据。将72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实验组,36例对照组男性、女性分别为21例、15例,年龄最低与最高分别为24岁、62岁,年龄平均值(48.23±7.61)岁,病程平均值(54.31±12.67)月,36例实验组男性、女性分别为19例、17例,年龄最低与最高分别为22岁、63岁,年龄平均值(48.31±8.01)岁,病程平均值(54.48±13.01)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相似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单一针灸治疗方案,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这一疾病,选取的穴位有病变一侧的环跳穴、委中穴、阳陵泉穴,双侧的肾俞穴、腰夹脊穴,局部阿是穴,在针灸前需要于穴位处进行清洁消毒,之后用毫针刺入皮肤,在进针时选择的是平补平泄法,在提插得气之后,可以配合电针进行治疗,每日进行一次治疗,每次治疗时长为半小时。

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中药封包治疗策略,中药封包内选用的药材为医院自行调配,将具有补肝益肾、止痛活血、祛湿化瘀的中药材碾成细粉。具体治疗方法如下。首先应该取适量的干药粉,然后向其中加入刚烧开的热水,在加水的过程中应该一点点加,以免药粉过稠或过稀,在将其调成厚糊状之后,取大小合适的棉纸,用油刮刀或压舌板将所需药物均匀平摊在棉纸的一半上,厚薄适中,将棉纸另一半其对折过来,在将温度下降到患者耐受范围内时,置于患者的疼痛位置处用绷带进行包扎,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病变部位在腰部所以可以用腰带固定,每个部位处每日治疗一次,每次治疗时间4~6小时,若在中药封包的过程中发现患者的部位出现瘙痒、发红、破损的情况,将不能继续使用中药封包治疗[1] 。两组患者均以14天为一个疗程,在一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对比。

1.3观察指标

(1)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在疼痛评估中选择的是VAS评分量表,满分为10分,伴随着患者分值的增高,患者疼痛感越剧烈。(2)临床疗效:患者治疗后腰腿疼痛、下肢麻木等症状完全消失,疾病对日常生活无影响为显效;患者治疗后腰腿疼痛、下肢麻木等症状有所改善,疾病对日常生活存在轻微的影响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指标为无效。临床疗效=(显效+有效)/总例数X100%。

1.4统计学方法

SPSS.23进行本文资料的处理,疼痛评分、临床疗效显示的依次为计量、计数资料,分别以t检验、卡方检验表示,最终结果为±标准差、百分比,组间差异以P值判定,P<0.05证明组间有差异。

  1.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对比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对比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实验组(36例)

6.34±1.01

2.87±0.72

对照组(36例)

6.41±1.25

4.21±0.83

T

0.018

4.312

P

P<0.05

P<0.05

2.2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

表2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实验组(36例)

20

15

1

35(97.22%)

对照组(36例)

13

16

7

29(80.56%)

X2

-

-

-

5.168

P

-

-

-

P<0.05

  1. 讨论

中医理论下将腰椎间盘突出症归于“骨痹”一类,主要认为该疾病与患者的肾脏虚弱、寒湿入侵、血液淤堵等有关,该疾病作为慢性病变,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方案通常可以在短时间内缓解患者的症状表现,无法从根本上缓解患者的病情,且采用西药治疗措施存在耐药性、依赖性等一系列问题,而手术治疗方案会对患者的机体带来创伤,且存在术后并发症、术后恢复慢等缺陷,所以当前提倡于中医角度上对患者进行治疗[2]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方法具有多样性,如针灸、中药敷贴、牵引理疗等,每种治疗方案都具有特定的优势。

针灸作为中医代表疗法,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环跳穴、委中穴、阳陵泉穴、肾俞穴、腰夹脊穴,阿是穴等穴位处进行针刺,可以起到疏通经络、止痛活血的作用,并且通过针灸治疗,可以放松患者的局部肌肉,缓解肌肉痉挛,从而降低痉挛引发的疼痛感[3]

临床选用单一针灸治疗方案虽然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是无法达到预期治疗效果,所以可以配合中药封包治疗法,中药封包相关药材具有补肝益肾、止痛活血、祛湿化瘀的功效,且中药封包技术通过加温、热敷操作,可以使患者的毛孔张开,有利于药物渗透皮肤后直接作用在患者病灶组织处,发挥活血止痛、通络化瘀、祛风除湿、气血调和、祛风散寒等功效,从而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病情。

本文研究结果中,中药封包与针灸治疗联合应用的实验组,治疗后的疼痛评分远低于对照组,且临床治疗有效率的数值更高,表明中药封包结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效果显著,可以快速缓解患者的疾病症状,促进患者疾病康复,因此中药封包与针灸治疗方案值得进一步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欣欣,安富. 温针灸结合活血通络汤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实施效果及对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J]. 现代养生,2021,21(12):80-82.

[2]王晓燕,吕小龙. 三痹汤联合温针灸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疼痛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的影响[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11):1906-1908.

[3]何洪,刘铭,卢维煜.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采取中医针灸推拿治疗的临床价值[J]. 中外医学研究,2021,19(17):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