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TI的汉语拼音读写障碍学生干预的个案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7
/ 2

基于 RTI的汉语拼音读写障碍学生干预的个案研究

 付靖源

香港教育大学 教学硕士(中国语言文学的学与教)



【摘 要】以一例汉语拼音读写障碍儿童为个案,通过评估及观察,运用翻转教学法、阶梯式教学法、多感官教学法开展个案康复训练研究,为个案汉语拼音读写障碍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汉语拼音读写障碍;翻转教学;阶梯式教学;多感官教学    


一、个案介绍

小徐是普通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个子高,身体强壮,喜欢运动。他性格温和,但有点胆小,不爱多说话。尤其是被问及学习情况时,他的话更是少之又少。

老师说小徐基本能正确跟读拼音,但当老师出示拼音卡让他认读时,他却不能完成认读。他能按拼音表的顺序读,但当老师指其中一个拼音时,他就不会认读了。此外,小徐拼音书写的准确性较低;阅读速度慢,阅读理解经常偏离文章主题;作文大多用拼音代替,但拼音书写错误较多。同时,一旦他写得快,字的笔画就不清晰,让老师很难辨认。

小徐的父母说他们的孩子不喜欢做家庭作业,尤其是语文作业。每天完成语文作业需要一个多小时,而完成数学作业只需要20分钟。学习数学的兴趣很高,数学成绩也不错。相反,他在一年级却无法掌握最基本的汉语拼音。他经常把“b”读作“p”,“q”读作“p”,把“an”写作“ao”,“ai”写作“ei”。语文成绩总是全班最差的。

小徐没有精神问题,并且记忆力很好。他在业余时间学钢琴。当他遇到一首新曲子时,不用老师教,他就可以主动地弹奏。语文老师也注意到他非常喜欢音乐。老师在课堂上播放背景音乐时,他喜欢随着音乐点头。但是,他为学习汉语拼音付出了太多的努力,以至于老师和他的家人都很难理解。

“汉语拼音读写困难的儿童是指智力正常、感知觉无异常,但在学习汉语拼音及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感到非常困难的儿童。同时,他们在阅读和写作方面也有困难。”据此可以判断: 该学生的学习问题属于汉语拼音读写障碍。


二、RTI方法

RTI是一种针对学生学习和行为问题的早期干预的具体模式。通过干预,希望干预后的情况与干预前有所不同。

Burns, M. K., S. L. Deno, and S. R. Jimerson. (2007)认为:虽然RTI没有普遍认同的定义,但它通常被概念化为二层行为模式。当学生来到学校时,学校教学以核心课程为主,即Tier 1。Tier 1适用于所有学生。一所学校大约80%的学生应该在这一阶段通过考核。Tier 2适用于尚未通过Tier1考核的学生,并提供三到五人为一组的特殊学习小组。大约95%的学生应该能通过Tier 1和Tier 2的考试。在这一部分中,通常对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干预,其主要特征之一是诊断教学,主要是增加教学时间(每天45-60分钟,长达20周)。当学生表现高于基准时,他们将被送回Tier 2,并监控学习进度。

三、干预策略

翻转教学是打破“教师教、学生学”的课堂模式,学生可以在自由的环境中学习知识,而老师只起辅助作用。例如,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分享他们所学的知识。

多感官教学法是新西兰教育家克里斯蒂·沃德将脑科学理论应用于教学实验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视、听、嗅、触、动觉参与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多种感官,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干预中使用的工具

Tier 1:汉语拼音字母表;拼音视频;拼音卡;

Tier 2:图片创作;用拼音完成句子填空;

五、学习目标

根据学生的情况,为小徐设计两方面的学习目标。第一,识别和阅读的目标。他需要正确阅读90%的拼音字母,即可以正确识别和阅读57个拼音(共63个)。第二,书写目标。他的听写准确率需要达到90%以上,并能用拼音完成看图写句子。

六、干预计划

Tier 1:

首先,全班将学习63个汉语拼音字母。学生需要在两周内准确地读出声母、韵母、声调和音节,并能正确地写出字母和音节。两周后,学生应使用拼音阅读文章,并能拼写15-20个汉字来完成句子填空。

教师通过播放拼音视频向学生演示拼音的发音,引导学生正确地拼读。一周后,教师用拼音卡测试他们的识记和辨别能力。第二周,教师用汉语拼音朗读课文,帮助学生复习前一周所学的拼音。同时,教师展示一张图片,让学生用拼音写句子,以测试他们的拼写能力。如果学生不能完成以上两个目标,并且对复杂元音和整体识别仍然没有理解或混淆,他们将进入Tier 2。

Tier 2:

教师把有障碍症状的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每组有三到五人。在Tier 2,教师采用翻转教学法和多感官教学法。训练时间为每周两次,每次30分钟,持续一个月。

鉴于学生对复杂元音和整体识别仍然没有理解或混淆,教师将从以下几点做出改变。首先,改变文字的大小。教师把拼音在大、小等方面做出变化,从而调动学生的视觉去观察不同的形状,增强对相似拼音的记忆效果。第二,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图片创作,以帮助记忆。例如,学生A展示一张拼音卡,学生B则需要据此画一幅相关的图片来帮助他们记忆,最后学生充当老师,分享他们的合作成果。这种做法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拼音记忆能力,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能力。针对学生不能用拼音造句的现象,老师将降低看图的难度,增加了音节,即用汉语拼音填空完成构词。


七、结论与反思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需要观察和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以调整教学策略。例如,经过一个月的学习,小徐能提前分辨出相似的拼音。因此,老师可以增加使用拼音的练习,比如让小徐通过拼音读生字词等,以此调整学习进度。

通过翻转教学法、阶梯式教学法和多感官教学法,教师逐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汉语拼音的识别和记忆能力,从而缓解学生的汉语拼音读写障碍症。


参考文献:

方宗兰. (2012). "多感官教学法":让课堂更精彩.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 000(011), 55-57.

廖兴君. (2015). 汉语读写障碍儿童个别化教育的实践研究. (Doctoral dissertation, 四川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