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地域文化重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8
/ 2

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地域文化重构研究

陈君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摘要:文化与设计之间的关系是设计界的一个新课题,二者之间存在微妙的关系,文化是设计的灵魂所在,而设计又是文化的另一种表达形式。因此,在各种设计领域,人们总是可以看到文化的影子,公共设施设计领域同样如此。在城市的大环境中,建筑与公共设施组成了其“肉体”部分,而文化更像是一个骨架,支撑着城市的精神与灵魂。

关键词:城市公共设施设计;地域文化;重构

1城市公共设施设计存在的问题

1.1审美表现力不足

虽然城市公共设施的主要功能是供人们使用,但它的存在并不应仅作为一种城市化进程的产物,更是一种城市特有的公共艺术品。那些不和谐、不美观的城市公共设施,即便拥有基本的使用功能,也只能是一种生硬的存在,无法与现代人的精神生活品质契合,更无法装点城市、美化城市,有的更是一种视觉污染,不利于使用者良好情绪的产生。

1.2个性化有所欠缺

在很多城市的公共设施中大多存在这样一种现实问题,即千篇一律,毫无个性,更无地域性可言。事实上,城市公共设施代表的是一座城市的形象,其统一性与完整性固然重要,但也要结合所在的城市特色与环境特色,如果过于追求统一,根本无法实现更大意义上的价值。

1.3盲目追赶世界脚步

诚然,我国的设计行业与世界一流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更不能盲目引进,一味追赶世界脚步。那些与中国使用者所处环境、文化氛围及使用习惯等完全不同的公共设施设计是一种文化误读,并不能给我国的城市建设带来更多的价值,有的甚至会走进设计的误区。

1.4人性化设计有待提高

作为城市建设的一部分,公共设施必须以人为本,坚持为人们的生活服务。但是,从实际来看,很多公共设施设计并没有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只是作为一种形式存在。如果得不到解决,那么便会极大地限制公共设施的价值,无法满足各类人群的不同需求。

2实现城市公共设施地域文化重构的主要途径
2.1明确设计主题定位
将富有内涵的主题融入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可以提升人们的使用感受,引发情感共鸣。主题以符号元素的形式从地域文化中提炼出来,包含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社会文化等层面。设计师应从该城市的文化、信仰、地理、美学等方面寻求元素营造与强化主题,不断提炼、吸取经验。
2.2使用者的互动参与
通过使用者的参与和评价,提升具有地域文化的公共设施在人们心中的认同感。公共设施作为代表城市文化的产品,能获得使用者的认同是十分必要的。设计师应从使用者的思想、文化、经历、背景等方面入手,通过他们对设施的体验,加深设施主题中地域文化元素的传递,建立使用者与设施地域文化元素的互动与共鸣,增加设施的亲和力和吸引力。
2.3设施趣味性的创造
公共设施的设计不仅要实用,还要具备趣味性。设施的趣味性可以通过造型和使用方式体现,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设计之初能够结合设施的主题,以一种游戏的心态感受设计,将设施的趣味性凸显出来。结合地域文化元素的公共设施,其独特、充满艺术性的外观造型已然能够吸引人们去体验,当使用者从设施的体验中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趣味后,便会引起他们在精神文化层面上的感悟,从而对设施中所蕴含的地域文化元素形成更深的认知。
2.4公共设施的个性化思维模式
要凸显城市个性,需要将富含城市地域文化的建筑形态重新解构,提炼地域文化元素符号,再将这些元素融入城市建筑公共设施的造型结构中。从这一过程中不难看出,地域文化以独特个性的方式融入该城市的公共设施设计中,目的就是让第一次来此城市的人们能够通过其所见所闻,感受这座城市带给他们的文化魅力,感受其独特的个性。每个城市都有自身独特的文化魅力,高品质的场景空间(创意环境)所蕴含的价值观及生活方式,吸引着具有创造性的优秀人才的聚集,从而创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下城市发展内生动力的来源。
3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结合城市中的现实空间,如公园、广场、商业文化街区等,进行系统创意设计,让地域文化元素借助城市公共设施得到全新的生命力,使城市获得人们的认同,实现更好的发展。
3.1城市公园公共设施设计
自然环境风貌是一个城市与生俱来、最有力的地域文化元素。历史上以自然风貌描述城市的例子不胜枚举,如“滨海城市”“山城镇”“草原城市”等,又如大连的老虎滩、杭州的西湖、重庆的洪崖洞等,这些景区都是集各城市所特有的自然风貌,从中提炼出地域文化元素,再将其融入城市公共设施建设中,以此进行城市特色的全新解读。因此,当设计师对城市公园公共设施进行设计定位时,首先应充分挖掘当地的自然风貌和环境因素,将其与城市结构、功能布局相关联,从而找到建设思路和设计灵感。中国幅员辽阔,地质条件多样,城市依山傍水,不同城市的人们依据自然风貌产生不同的生活习惯、民俗文化,将这些地域文化要素融入城市公园公共设施中,不仅能够增添地域文化色彩,还可以使公共设施在人们体验的过程中获得强烈的认同感,使人们对城市产生更加强烈的热爱之情。

3.2城市广场公共设施设计
优秀的城市广场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城市发展的缩影,它不仅反映着当地的自然地理,还向世人展示其独特的地域文化。城市广场中的公共设施更是城市中最能弘扬城市文化精神的代表要素之一。因此,在进行广场的公共设施设计时,要确保它能够与当地民情相统一,当新时代社会发展气息与当地地域文化气息产生交融时,有利于挖掘出新的文化特征,使公共设施体现出文化内涵的新气象,从而提高城市的知名度。例如,泰州作为全国首个“中国吉祥文化之乡”,在2019年12月26日获得“中国吉祥文化之乡展示基地”稱号。作为泰州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秋雪湖不仅生态环境良好,而且历史底蕴深厚,文化氛围突出,成为泰州吉祥文化的重要展示景区。其中秋雪湖城市广场景区的设计,也是围绕着吉祥环境建设、吉祥活动宣传等吉祥文化精神开展的。

3.3商业街区公共设施设计
商业街区公共设施的设计更多是对当地所特有的区域文化和物质材料进行借鉴和使用,同时与本地域自然产生和谐与呼应的关系。这样,既能够确保商业街区的呈现效果不千篇一律,又可作为提升当地地域文化和文创流派知名度的有效途径。例如,北京前门大街的“拨浪鼓”造型路灯设计,与老北京特有的建筑、市井、会馆等文化融合得恰到好处,在造型上更是借鉴了老北京糖葫芦造型,更增添了一份童趣,为北京人带来过往的回忆。苏州观前街中的公共设施设计也是如此,其灯饰将苏州园林的建筑元素、主色调“黑白灰”和园林中的窗格元素相统一,体现出姑苏文化的精华之处。

结束语

个性特征永远是一个城市能否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城市公共设施中融入地域文化很有必要。对地域文化的应用并不是纯粹的视觉符号运用,更是一种基于产品功能、材料、尺寸、色彩等方面的文化重构,要在完善公共设施具象美的基础上,给人一种独特的视觉感受和文化体验,如此才能显示出城市的包容与关怀,展示出城市的性格。作为设计师,自然也要从这一角度出发,将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与地域文化进行完美融合,使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最终形成艺术合力,将城市的文化艺术魅力发挥到极致。

参考文献

[1]张春宝,赵姗.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设计刍议[J].文艺生活,2013(7):79.

[2]方美清.盐城市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地域文化重构[J].戏剧之家,2016(24):256—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