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产业信息化的发展与创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8
/ 2

电力产业信息化的发展与创新

刘盾

新疆信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简称国网公司) 9年财务金融要点提出适应多维精益管理变革要求,要完善统一项目储备库管系统和项目储备机制,从核心要素、资金投向、管理维度三个层面对预算项目打标签,推广使用项目预算评审机器人,提升项目预算精益化管理水平。以资金投向为重要管理抓手,通过统一项目储备库管系统、智能评审及管理的闭环,实现项目信息多维化,质效逐步可量化管理,从财务视角提高公司精准投资水平。因此,本文主要开展信息化项目多维信息标签建立的研究。

关键词:电力产业信息化发展

引言

本文从新疆电力产业及电力产业信息化发展状况出发,提出了促进新疆电力产业信息化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发展目标,介绍了信息化提升电力产业高速发展的基本做法,具体阐述了未来几年新疆电力产业信息化发展的基本任务,对于本省电力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1 新疆电力产业发展概况

新疆作为全国的能源强省,电力产业历来是新疆的重要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在新疆工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新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前,新疆电力正处于关键的历史机遇期,新疆电力要按照转型发展这一要求,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升级,促进新疆电力的新一轮高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电力产业发展迅速,电力充足,是全国拥有装机百万千瓦以上电厂最多的省份。目前,新疆全省发电总装机容量为847.5万千瓦,年发电量417.8亿千瓦时。上世纪90年代,新疆能源工业开始实施由单一输煤向输煤输电并举的战略转变,原煤的转化和深加工得到明显加强,重点新建、扩建一批以30万、60万千瓦机组为主的大型坑口电站。在大力发展坑口电站的同时,电网建设相应加快。近15年来,全省新建500千伏超高压输电线路6条,变电容量100万千伏安,229千伏输电线路69条,变电容量603.6万千伏安,使新疆在华北电网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据统计,新疆全省近2000个乡镇全部通电,农户高峰用电保证率达95%以上,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新疆是全国向省外输电量最多的省份,如今北京的1/4电力来自新疆。电力产业的发展有力支撑和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为保障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新疆电力产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显现出不少矛盾和问题。一是小火电机组比重大,全省燃煤机组408台,10万千瓦及以下小火电机组占73.53%,百万千瓦级高参数、大容量超临界机组项目尚属空白。二是电源布局不尽合理,电源布局总体分散,部分常规机组建在大中城市附近。三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缓慢,风电、水电、生物质、煤层气等发电装机比重极小,仅占2.17%。四是节能减排仍有差距,全省平均供电煤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二氧化硫减排、粉煤灰综合利用有待提高,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新疆电力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2 新疆电力产业信息化概述

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新疆电力产业信息化发展有一定成效,信息技术基础条件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信息化推动电网管理水平不断深入,发电生产管理系统信息化水平逐步加强,电力规划设计实现数字化,基础性设施日趋完善,电力营销管理的信息化,提高了电力产业服务水平。尽管如此,由于电力产业一直处于相对垄断地位,变革频繁,关注点一直围绕在如何贯彻体制改革和如何提高产能方面,整个电力产业的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信息化在电力产业的改造和提升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如:基础硬件投入偏多,软件投入相对不足,信息管理系统相对落后,系统孤立,信息无法集中为资源,缺乏统一性规范标准,市场竞争混乱,信息化组织机构力量薄弱,这些都造成了两化融合的现实障碍。

3新疆电力产业信息化建设内容

3.1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以信息化促进电源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环境治理,实现网上三维可视化专业协同设计和网上多部门、多层次的管理作业,加快电力企业资源规划系统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3.2促进电力企业重组

进一步发挥大型发电企业集团的作用,大力加快电网公司信息网络建设,逐步建成覆盖省市县各级调度中心和直调发电厂、变电站的通信传输网络,实现各级单位信息网络的互联互通,提高集约化水平,增强发电企业的竞争能力,促进电力企业的强强联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合作开发煤电一体化的发展道路。

3.3大力调整电源结构

全面应用信息技术,推进高效清洁燃煤机组,加快建设成大容量、高参数和低热值燃料大型坑口火力发电机组、热电联产机组,大力发展水电、风电、生物质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优化电力装机结构。

3.4全面推进大型煤电基地建设

在大力推进大型煤电基地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信息网络资源优势,开发建设电力企业需求和实用的企业信息管理平台。加快应用系统的开发建设,包括建设以企业财务为核心的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以流程优化为目标的(BPR)业务应用系统,以及办公自动化系统(OA)的全国联网运行,和其他客户服务支持系统、电厂管理信息系统和远程教育培训系统等的建设和应用,形成现代化、信息化的大型煤电生产基地。

4 新疆电力产业信息化的任务

4.1企业信息集成平台

一体化平台包括企业门户、应用集成、综合数据库和辅助决策分析四大功能。在实施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把企业原有的犹如“信息孤岛”般独立运行的综合统计、电力营销、协同办公等应用系统集成到平台上来,并建立综合数据库,实时抽取安全生产管理、营销支持系统等多个系统的数据,实现数据的整合与共享。具体而言,就是对电力行业内部各个子系统采用的各种不同的平台和管理软件,包括管理信息系统、营销自动化系统、电力生产管理系统、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物资采购系统、GIS系统等,进行整合与统一,逐步建成一体化的信息管理平台,起到畅通信息、促进业务集成、避免重复建设,降低开发成本,消除信息“孤岛”的作用,并在生产、经营、管理等各环节实现数据共享,建立企业全局数据字典等。一体化平台应用集成和数据整合共享为辅助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为企业的安全生产、降损节能、电力市场预测、电费回收等经营活动分析提供依据,支持企业决策。

4.2八大业务应用

按照国家电网企业级信息系统建设思路,依托公司企业信息集成平台,建设财务(资金)管理、营销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协同办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资管理、项目管理、综合管理等八大业务应用,以此实现各应用间的数据共享,极大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八大业务应用,基本上涵盖了电力产业的主要业务范围和业务工作,如果遵循“横向集成”的原则,通过整合、完善、改建和新建的方式,实现各应用间的数据共享,将极大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结束语

基于光缆健康度的状态检修运用不确定层次分析法计算光缆健康度,实现了对于影响电力通信网光网络运行状态数据的高效分析,根据光缆运行状态健康度制定巡检计划,提高了检修的有效性,为改善电力光缆网络运行状态监测管理和运维工作模式提供了有效地支撑[5]

参考文献:

[1]高会生,王娟,曹旺斌.电力通信光缆业务承载水平的量化评估[J/OL].无线电工程:1-8[2021-09-07].

[2]赵伟博,董玉明,莫娟,房正刚,刘蕊.电力与通信共享铁塔关键技术与商业模式分析[J/OL].中国电力

[3]黄小程,张亮,侯晓东.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21,28(08):116-117.

[4]徐涛,李暖暖,关儒雅,陈玉峰,应站煌.基于5G的电力通信终端研制及应用研究[J].电工电气,2021(08):16-19+34.

[5]王晶,李永,徐源.关于230MHz电力无线通信技术的相关研究[J].科技与创新,2021(15):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