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头颈部肿瘤放疗中运用常规体位固定与发泡胶固定技术的临床效果及缩小体位摆放误差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9
/ 2

对比头颈部肿瘤放疗中运用常规体位固定与发泡胶固定技术的临床效果及缩小体位摆放误差分析 周原,张志强 【通讯作者】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厦门 361000


摘要:目的:针对头颈部肿瘤放疗中运用常规体位固定与发泡胶固定技术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方法:观察对象: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展开研究,纳入70例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对患者进行分组,一组予以常规体位固定(n=35,对照组),另一组予以发泡胶固定技术(n=35,观察组),比较不同固定方案的临床效果。结果:首次放疗时,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X轴、Y轴、Z轴的体位摆位误差值比较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15d放疗后,X轴、Y轴、Z轴的体位摆位误差值比较,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针对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发泡胶固定技术能够有效缩小体位摆放误差,提高放疗的精准度,提升放疗治疗效果,方案值得推荐。

关键词:头颈部肿瘤;放疗;常规体位固定;发泡胶固定技术;临床效果

近年来,随着临床放疗技术与放疗设备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临床中患者体位固定方式以及固定装置的选择也日益增多,在放疗过程中,摆位的精准度与固定装置的选择密切相关,发泡胶是一种临床医学新型材料,其通过定位垫成型,具有良好的化学性质,能够针对人体结构,完成主动塑性,具有较好的适型度,舒适感较好[1]。本次研究以此为重点,将常规体位固定与发泡胶固定技术的临床效果进行分组对比,纳入70例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展开研究,纳入70例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对患者进行分组,并分别给予不同体位固定方案,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无基础资料差异,患者之间能够比较(p>0.05)。

对照组患者(常规体位固定)中,有男性20名,女性15名,年龄最大者72岁,年龄最小者37岁,平均年龄(48.05±3.47)岁,低分化鳞癌患者30例,中分化鳞癌患者5例;

观察组患者(发泡胶固定技术)中,有男性21名,女性14名,年龄最大者73岁,年龄最小者35岁,平均年龄(48.10±3.45)岁,低分化鳞癌患者31例,中分化鳞癌患者4例。

1.2方法

常规体位固定:选择适宜头枕,放置于患者头颈肩架上,将头颈肩膜拿出后,将头膜置于65-75℃水中,待其变软、透明后取出,以毛巾将水分吸干,再将患者头颈部与双肩包裹于网膜,将头颈肩架卡口固定好网膜边缘,待其冷却成型,取下。

发泡胶固定技术:发泡胶为异氰酸酯+复合聚醚类多元醇+聚乙烯袋组成,异氰酸酯用量为300ml,复合聚醚类多元醇用量为150ml,将异氰酸酯与复合聚醚类多元醇溶液充分混合后,倒入聚乙烯袋中,将聚乙烯袋中溶液充分混匀,将患者头颈肩放在聚乙烯袋上,用手移动聚乙烯袋,保证聚乙烯袋中溶液能够将患者接触部位紧紧包裹,减少期间存在的间隙,直至聚乙烯袋中溶液充分发泡、发热、膨胀、冷却直至成型,时间再5-10min,将软化后头膜,对患者头颈部、双肩进行包裹,于网膜中。

1.3观察指标

分别于首次放疗时、第15d放疗后,对不同组患者X轴、Y轴、Z轴的体位摆位误差情况进行测量、比较[2]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分析由SPSS20.00统计学软件完成,统计规则如下,计数资料:统计方法“%”,检验方式“x2”,计量资料“61540ba602023_html_f424173bff83a9e5.png ”,检验方式“t”,统计学差异性标准“p<0.05”。

2结果

2.1不同组患者X轴、Y轴、Z轴的体位摆位误差情况

首次放疗时,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X轴、Y轴、Z轴的体位摆位误差值比较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15d放疗后,X轴、Y轴、Z轴的体位摆位误差值比较,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下表1:

表1 不同组患者X轴、Y轴、Z轴的体位摆位误差情况对比

组别

首次放疗体位摆位误差分析(mm

X轴

Y轴

Z轴

观察组(n=35)

0.9±0.2

1.0±0.3

1.0±0.3

对照组(n=35)

1.0±0.3

1.1±0.3

0.9±0.3

x2

1.6408

1.3944

1.3944

p值

0.1055

0.1677

0.1677

组别

15d放疗后体位摆位误差分析(mm)

X轴

Y轴

Z轴

观察组(n=35)

1.1±0.3

1.1±0.3

1.1±0.3

对照组(n=35)

1.8±0.4

1.9±0.5

1.9±0.6

x2

8.2825

8.1167

7.0553

p值

0.0000

0.0000

0.0000

3讨论

目前在临床中,针对恶性肿瘤的放疗,患者的定位、摆位精确度与最终疗效密切相关,尤其是调强放疗技术逐渐在临床应用后,对体位的重复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针对头颈部肿瘤患者,其病灶位置存在其他诸如大脑、眼等重要器官,因此,在此类患者的放疗中,对于体位摆放的精准度要求更高,并且还要求一定的重复性,以此取得更好的放疗效果[4]

发泡胶是一种新型固定装置,其在头颈部肿瘤放疗中,取得了令临床满意的效果,与常规体位固定技术相比,发泡胶具有更好的理化性质,抗压强度大、结构牢固,质量轻、无毒、持久、耐用、无刺激性气味、阻燃、耐腐蚀等,并且,发泡胶固定技术操作简单,易于被患者接受,能够获得误差更小的摆位条件,并实现更加精准的放疗治疗效果[5]

综上,针对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发泡胶固定技术能够有效缩小体位摆放误差,提高放疗的精准度,提升放疗治疗效果,可行性价值高。

参考文献

[1]黎文玲. 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发泡胶固定与常规体位固定技术的比较[J]. 医疗装备,2018,31(8):35-36.

[2]黄春兰,刘华之. 发泡胶用于头颈部肿瘤头颈肩体位固定放疗的临床研究[J]. 当代医学,2015(31):3-5.

[3]黄春兰,刘华之,侯良,等. 应用发泡胶固定头颈肩在头颈部肿瘤调强放疗中的临床研究[J]. 中国当代医药,2016,23(32):80-82.

[4]石翔翔,唐涛,陈斌,等. 头颈部恶性肿瘤调强放疗中两种个体化固定方式的对比研究[J].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2018,41(4):360-363.

[5]胡苏靖,刘炳忠. 浅谈发泡胶对头颈部肿瘤头颈肩的固定效果[J]. 家庭医药,2019(7):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