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患者护理中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的应用及有效率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30
/ 2

脑梗塞患者护理中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的应用及有效率分析

傅莉莉

上海市静安区彭浦镇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市 200436


【摘要】目的:讨论研究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应用于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效果与影响。方法:抽取75例患病患者,随机划分两组,对照组行一般护理(n=37),观察组行针对性护理,即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n=38),对比两组护理总有效率与护理满意度情况并展开综合分析。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应用于脑梗塞患者护理中,可以保持患者积极心态,树立并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心,有效改变患者对病情的错误认知,对于提高护理满意度也有显著效果,应被广泛应用。

【关键词】脑梗塞;心理干预;健康教育


脑梗塞又被称为缺血性脑卒中,当人体因脑部血液供应出现障碍时,就会导致局部脑组织坏死或软化,在发病期间,患者会出现猝然昏倒、半身不遂、语言、智力障碍等不良症状,如若不及时进行救治,还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影响患者身体健康[1]。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加强护理中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对脑梗塞患者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取时间:2019年2月至2020年12月,研究主体:我院75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均经CT、MRI确诊,并排除患有严重脏器损伤、精神疾病及全身性疾病的患者,研究前均告知患者本次研究过程,患者也都签署知情同意书[2]。对照组37例,19例男性患者(51.35%),18例女性患者(48.65%),平均年龄值为(73.5±5.2)岁;观察组38例,20例男性患者(52.63%),18例女性患者(47.37%),平均年龄值为(72.8±5.7)岁。经比较,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差异性不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一般护理:①关注生命体征。②严控饮食、合理用药。③康复运动护理。

观察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辅以针对性护理,即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心理干预:①保持亲切态度,立足于患者角度安抚患者,并带领患者了解住院环境,逐渐稳定患者入院时紧张、恐惧或悲观情绪。②播放舒缓轻音乐,放松患者心情,引导患者敞开心扉,耐心倾听患者讲话,准确掌握患者心理状态。③邀请康复患者与住院患者交流病情,为患者树立信心,提高患者护理配合度与依从性。④告知患者家属有关脑梗塞疾病护理注意事项,叮嘱患者家属要时刻予以患者关爱与温暖。健康教育:①针对患者及家属文化水平、认知能力采用个性化方式如视频、图谱、音频等结合口述,为患者讲解脑梗塞病情、治疗方法、护理方法以及痊愈案例等,提高患者与家属对脑梗塞疾病了解程度,使家属掌握脑梗塞发病时的护理措施。②组织同病房患者成立病友交流小组,每周开展一次健康培训与交流会,彼此分享护理经验,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有助于保持患者积极乐观心态,增强患者康复信心。

1.3 评价标准

参照两组脑梗塞患者护理前后自理能力提升程度、精神与心理状态改善情况制定疗效标准:显效(具有明显变化)、有效(得到一定程度的变化)、无效(无明显变化),以此掌握患者护理总有效率,即显效率+有效率。使用数字量表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满分100分,60分及以下为不满意、61-89分为基本满意、90分及以上为很满意,整体满意度即很满意+基本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软件为SPSS20.0,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以n(%)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脑梗塞患者护理总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 1 两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对比 [例(%)]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n=37)

20(54.05)

10(27.03)

7(18.92)

30(81.08)

观察组(n=38)

29(76.32)

8(21.05)

1(2.63)

37(97.37)

5.652

0.367

5.279

5.219

P

0.017

0.545

0.022

0.022

2.2 两组脑梗塞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 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例(%)]

组别

不满意

基本满意

很满意

总满意度

对照组(n=37)

8(21.62)

17(45.95)

12(32.43)

29(78.38)

观察组(n=38)

1(2.63)

14(36.84)

23(60.53)

37(97.37)

6.402

0.641

5.945

6.402

P

0.011

0.423

0.015

0.011


3 讨论

由于脑梗塞发病突然,且对患者的身体伤害极大,很多患者逐渐丧失治疗信心,产生各种负面的情绪,不能积极地配合医生进行治疗,难以达到好的治疗效果,甚至导致患者病情的恶化[3]。因此,为了改善患者心理与精神状态,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就需要加强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为患者尽早痊愈康复奠定基础。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可见,针对脑梗塞患者在入院治疗时所产生的负面情绪,对其加强心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情绪,耐心倾听患者心理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也可以使患者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叮嘱患者家属时刻关爱患者,也可以使患者心情平稳,对后续顺利治疗有重要的作用。而对脑梗塞患者加强健康教育,利用健康培训、交流小组等多样化方式,可以使患者正确认识脑梗塞相关知识,让患者及家属对病情的认知能力得到提升,以此能够促使患者与家属对致病因素、风险因素进行有效地规避,另外,本次研究中的健康教育更具针对性、人性化,也可以大大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促进护患之间和谐相处。

综上所述,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应用于脑梗塞患者护理中,可以保持患者积极心态,树立并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心,有效改变患者对病情的错误认知,对于提高护理满意度也有显著效果,应被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萍,黄娟娟.个性化心理护理在老年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医学报,2019(S2):0275-0275.

  2. 朱彩霞.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在脑梗塞患者护理工作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中医学报,2019(s1):0166-0167.

  3. 邹蕊.脑梗塞患者护理中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的临床应用[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S1):573-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