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理念下土地整治规划设计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30
/ 2

生态理念下土地整治规划设计分析

胡游游

南京拓源土地规划咨询有限公司 江苏省 南京市 210000

【摘 要】: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经济建设发展迅速,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使得人民对建设用地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以及人民的日益需求之间又形成了矛盾关系。为了有效的解决这一现象,相关部门应该出台一些方法进行缓解,利用生态理念去缓解土地压力,只有通过生态理念的方式去对土地进行整治规划设计,才能够够充分的解决人民需求用地和实际用地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本文就目前我国土地整治的现象进行分析,论述生态理念的重要性、发展趋势以及实践方法。

【关键词】:生态理念;土地整治;规划设计

引言

近些年来,我国大力倡导并推行生态文明友好型建设,在解决土地资源方面逐渐引入了生态理念,对土地的使用进行了合理的规划,在保障土地合理使用的情况下,也充分做到了保障生态安全,推动了城乡建设和城镇化发展,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虽然在生态理念的引入下,我国的土地资源得到了充分的保护和合理的使用,但随着新一轮的土地规划项目展开,需要进一步贯彻深化生态理念,将理论和实践并用,为我国的生态环境发展提供有力的保护,同时保证城市化的推进和土地资源、生态环境之间和谐、可持续的发展。

1、生态整治规划的基本含义

在对土地进行整治规划的过程中,所引入的生态理念就是指,结合现在土地的实际面积和承受能力对所需要整治规划的区域的生态系统进行研究分析,前提条件就是不改变或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土地生态规划最本质的特征就是以保护资源及环境为主,在此基础上对土地进行一系列的开发和利用,进而实现最佳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生态规划的提出主要依据的是环境保护理论、资源管理理念以及土地规划理论。

2、生态理念土地整治规划的发展趋势

2.1 重视在土地整治规划中引入生态理念

要使得现阶段仅有的土地资源得到更优质的整治规划,实现高水平的土地治理工作,就需要对居住用地、道路用地以及其他土地进行科学设计规划,将生态理念引入土地整治规划中,并以生态理念作为指导思想,既要以人为本,也要重视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对生态居住用地进行建设是,要先科学规划施工区域,选择具有更高潜力的土地开展项目设计和实施,以维护生态环境为基础,大幅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由于和外国相比,我国在生态建设方面的力度和进度相对不足,所够假的建设体系不够完善。第一步就是要从生态文明的角度出发,对现有的城乡整治规划的技术上进行改进和创新,既保证生态环境不被破坏,也保证各类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促使城乡和生态环境和谐发展。再就是改变城乡建设模式,将生态稳定和谐发展放在第一位,而不是将建设效率以及经济效益作为总目标。

2.2 用生态理念实现生态修复

应侧重提升生态的修复能力,形成山水林田等自然资源的共同体结合对自然环境资源的认识,形成更为先进的低碳型环保理念,应用低碳技术对各类自然资源进行整理,构建全面的道路、林网及农田水源净化体系,切实修复生态体系,促进生态抗干扰和自我修复能力的全面提升。同时还需要提高对农田生态建设的力度,保证土地的原有的生态功能不被改变。积极倡导农用土地的使用面积以及生态环境共同建设,在对土地进行整治规划设计的工作中,要以生态建设理念为指导思想,充分结合生态工程修复技术,投入绿化建设的设备,对各种污染源进行科学有效的控制,保证生态平衡,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体系结构以此提升服务职能形成天然的安全网络。积极推进占用耕地的再利用,不断提升农田建设标准,形成集中、高产及具有完善硬件设施和抗灾能力的农田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协同发展局面。

3、生态理念土地整治规划的实践

3.1 “山水林田湖”共同体在生态理念下的建设

根据生态理念这一指导思想,在对土地进行整治规划时要通过科学可行的方法实现,以达到土地资源既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又不会对土地生态系统同造成破坏。“山水田林湖”共同体系的建设的核心要旨就是对土地进行整治规划建设时要顺应大自然的发展规律,从生态理念建设角度出发,建立起以生态理念对土地实行整治规划的基本理念。

在对土地展开整治规划设计工作时,需要根据所需整治规划的项目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比如在对全国范围内的土地进行整治规划设计时,要形成一个完善的生态体系结构,将工作区域分层,重视对重点区域的土地进行整治以及空间布局;对于市县区域范围内的土地整治,则要强调对区域景观多样性的保护工作,要努力建立起多元化的生态景观;而对于村镇区域的土地整治工作,则要注重对土地综合生产力的提高,科学设计景观斑块与廊道。当地政府部门要坚决贯彻国家土地整治政策方针,树立先进的生态安全屏障意识,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大力实施山水林田湖综合整治工作,充分发挥出生产、文化以及生态等功能,提升耕地质量,完善生态服务功能。

3.2 农业配套设备的完善以及生态修复技术的引入

在对土地进行生态理念整治规划设计的工作中,不仅要实现对农用面积进一步增加,更要重视对农用土地的保护工作,保证农村的农用土地在质量和数量上得到充分的保障。为了达到这一目标,相关的政府部门要结合当地农用土地的实际情况,对农业设备进行投入,完善农业相关设备的分配问题,用以改善农用土地的综合生产能力以及质量。除此之外,当地政府以及村干部需要注重生态环保理念的宣传教育工作,积极引导当地民众合理开发利用土地,不能一味追求耕地规模,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

河渠生态建设工程也是土地整治规划的重点对象,在处理河渠生态建设问题时,相关部门需要结合河渠的实际情况对排水体系进行修复和改进,实现对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意义,防止河渠排水不当而引起农用土地的养分过度流失,达到对何去修复功能提高的目的,并提高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除了河渠生态建设工程之外,相关政府部门还要整治农用土地整理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其它建设用地的情况,要通过行之有效的的生态修复技术对土壤环境进行改善,充分提高土壤的养分,保证农用土地的质量,为农民的的经济利益提供充分的保障,同时还能够保护农用土地的生态环境。

3.3 乡土文化建设

相关政府部门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带动群众能够主动投入到以生态理念为核心思想的土地整治规划设计中来,达到实现“自下而上”的整治方法。当地村民是最了解该区域乡土文化的,也热爱着这片家乡的土地,通过组织他们参与到土地整治工作中,除了能让当地民众了解到土地整治生态建设,还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当地世代相传的乡土知识经验和技巧方法。这样既能够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也能够让政府部门的工作发挥有效的作用,让土地整治规划设计工作能够顺利展开。

结语

可持续发展是生态理念土地整治规划设计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国家以及相关政府部门要力行推进可持续发展观念,不断重视人们和土地资源之间和谐共处关系的发展,并不断加强城乡生态文化的建设,呼吁并引导群众参与到以生态理念对土地进行整治规划的工作中去,对群众进行生态理念知识的宣传,以提升群众节约资源的意识和日常习惯。同时相关部门对生态系统的维护和监督工作不能松懈,要保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不被改变,并且正常发挥原有的功能,对土地质量进行优化,防止水土流失。

参考文献

[1] 李立雪.地方土地整治规划实施的实践路径[J]住宅与房地产.2019(6),68-70。

[2] 刘海龙.基于生态环境视角的土地整治规划及其规划环评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4),133-134。

[3] 黄晓芳.土地规划在城镇土地生态整治中的运用分析[J]四川水泥.2019(11),98-101。

4]林业锦.农业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研究——评《中国农业土地利用》[J]林产工业.2019(12),117-119。

[5] 许刚.生态型土地整治规划设计模式分析[J]国土资源开发.2015(6),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