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住宅火灾疏散策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30
/ 2

高层建筑住宅火灾疏散策略分析

汪元涛

重庆市垫江县消防救援大队 重庆 垫江 408300

摘要:高层建筑是城市发展的风向标和风貌写照,所以高层建筑对于提升城市形象,增加城市魅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高层建筑往往有着非常高的综合利用性,且高层建筑的人员流量较为密集,在楼层管理过程中管理难度较大。一旦出现火灾,高层建筑在进行疏散逃生和消防救援过程中,就要及时进行火势控制,避免火势过度蔓延,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基于此,本篇文章对高层建筑住宅火灾疏散策略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住宅;火灾;疏散策略

引言

城市进程的加快推动了高层建筑建设数量的增多。不同时代对建筑具有不同要求,包括建设标准、安全标准等。在时代发展、科技发展背景下,建筑防火标准要求应随之提高,进一步提升高层建筑的消防等级,不断引入新技术和智能设备,以此保障人们的生活便利及安全。高层建筑本身的特殊性导致消防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做好高层建筑消防工作迫在眉睫。

1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问题的特点

1.1疏散高层建筑中的人员困难大

火灾发生时,人员疏散十分重要,高层建筑结构复杂、功能多样、人员杂乱。居民平日很少关注到疏散通道的情况,或者是很多人都对自己居住或者是参观的建筑的紧急疏散通道没有了解,在发生火灾时,人员密集对疏散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另外,很多居民经常堵塞紧急通道用来堆放自己的杂物,这样虽然方便了自身的生活,也给自己的生命埋下了隐患。由于疏散时整个建筑内温度高、烟雾多,能见度低,经常发生因拥堵造成的踩踏伤亡事故,有的人甚至因恐慌而跳楼。此外,在正常情况下,被困人员如果在浓烟中停留4-5分钟,就有死亡的危险,因而高层建筑火灾极易造成人员窒息、中毒死亡,造成群死群伤。

1.2火灾隐患多,严重危害住户的安全

高层建筑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层数高,因此也导致了高层建筑的电梯井、电缆井以及管道较多。这些空间在平时看来是十分有用也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也变成了危险区。火灾发生之后产生很大的烟雾就很容易形成“烟囱”效应,而且由于楼层越高“烟囱”效应越明显。很容易造成烟、火快速向上蔓延。加上高层建筑的水平通风管道很多,烟雾、火势极其容易沿着夹缝、走道以及管道等水平方向扩散,这就致使高层建筑一旦形成火灾并且失控的话就十分容易形成立体火灾,造成大面积的伤亡以及损失。

1.3火势蔓延快

从高层建筑的结构来看,内部中空的特点使其在火灾情况下形成一个类似于管井的结构,楼梯间、竖向的管道以及没有封闭的孔洞在内外部气流的作用下迅速形成从下往上的立体燃烧,而现代建筑物的内部结构通常也比较复杂,在发生火灾之后会对救援工作带来非常大的困难,这就为火势的蔓延提供了时间上的条件。从建筑装饰物的角度来看,现代化的建筑物对建筑美学、舒适性以及便捷性等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很多建筑物在室内外装修过程中采用了一些具有可燃性特点的材料,与此同时,室内的家用电器、衣物、纸张、塑料制品、皮制品以及木制品等都会助长火情。高层建筑物在“烟囱效应”的作用下会迅速地将火势蔓延到更高的楼层。因此,其整体的救援难度还是非常大的。

2高层建筑中主要的消防隐患

2.1可燃物种类繁多

当前城市交通堵塞问题愈发严重,人们为了提升出行的便利性,大都选择电动自行车代替私家车,虽然出行问题得到改善,但是,车辆停放和充电却成为一大难题。作为可燃物的1种,电动自行车经常被停放在小区楼梯口,当发生火灾时不仅造成疏散通道的堵塞,而且车辆构成部件复杂,包括塑料、橡胶、泡沫等,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毒烟,再次为人员疏散增加了难度。

2.2消防设施完好率较低

从我国近几年的建筑火灾事故调查中发现,高层公共建筑的火灾发生概率要高于普通的高层住宅建筑。而由于高层住宅建筑火灾危险性低且防火分隔效果显著,所以,相关部门对于高层住宅建筑中防火监督存在缺乏重视的问题。部分住宅小区在验收后的多年时间里基本没有开展消防救援检查工作,这就直接造成了当前高层住宅建筑中消防设施完好率较低的情况,埋下了严重的消防安全隐患。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其中,很多建筑内消防联动控制装置长久失修,设备已经失效,在应对火灾事故时无法发挥作用效果。由于高层建筑自身性质的影响,在发生火灾时灭火和救援难度较大,所以,起到应对火灾事故的通常都是消防基础设施,而这些设施一旦完好率较低,就会影响灭火和救援工作的开展,进而造成严重的事故后果。

3策略分析

3.1建立和完善消防安全监管机制

商场着火的事故层出不穷,商场是人员十分密集的场所,如果发生了火灾很容易造成人员恐慌,更严重的可能会发生踩踏事件,因此商场等单位应该加大消防宣传,给每一位员工培训消防知识,让他们能够在发生火灾的一刻不会慌乱保持清醒,并且能够帮助消防员疏散人群。另外,单位还应该对其消防设施进行整改,着力提升建筑消防设施的质量以及维修保养机制,保持并且尽量提高整个消防设施的水平,在火灾来临之际不会拖后腿。对于技术、质量不过关的设施坚决不用,信誉不好的维修单位也坚决不用。加大维修检察人员的管理制度,提高整体人员的素质。

3.2重视高层建筑中避难层的设计

相关的数据研究调查显示,对于超过90m以上高度的高层建筑来说,一旦发生火灾,即使人们的反应再迅速,救灾通道再畅通,依然会在疏散救援过程中被蔓延的火势所阻挡,从而导致疏散工作不能继续开展。所以认为对于百米以上的高层建筑,可以通过设置相关的避难层进行消防安全救援和疏散逃生。在避难层的设计过程中,避难层少要保持有两个及以上的疏散方向和疏散通道,这样能够让人们更好的辨识避难层的所处位置,以便于更快地进入避难层,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一般在避难层旁边都需要有消防电梯的停靠点,方便建筑内的人员疏散和逃生,避难层的设定为人员逃生和疏散提供了宝贵的时间,并且能够进一步阻止火灾的蔓延。

3.3逃生措施

制定系统的逃生疏散策略。高层建筑物体积庞大、结构复杂,其在建造过程中必然也设计有专门的逃生通道,高层住宅建筑的逃生通道一般为楼梯,商业建筑的逃生通道则更为复杂。在发行火灾的情况下如何根据建筑物结构和逃生通道分布情况来实现快速的分流逃生,这一点对减少人员伤亡至关重要。针对这一情况,制定系统完善的火灾逃生策略就变得非常必要,如果人们拥挤在一个逃生口,难免造成效率低下,甚至造成踩踏事件,合理分流才符合科学原理。

结束语

高层建筑由于其内部结构较为复杂、功能区较多、各类管道铺设复杂和高度较高一系列的原因造成建筑内消防安全的救援工作,具有较大的延时性。一旦消防安全工作开展不顺利,火势便会进一步蔓延,造成建筑的立体化的燃烧,这时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便会进一步增大。所以一旦高层建筑发生火灾,一定要采取科学合理的疏散逃生方式,尽量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当建筑内的火势较小时,就可以使用已经存在的消防栓系统进行灭火,从而降低火灾带来的危险。

参考文献

[1]杨志舟.某高层住宅建筑非封闭天井火灾危险性分析[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8,36(07):950-953.

[2]祁威铭.高层住宅新式火灾防控及疏散逃生设施设计[J].消防界(电子版),2018(04):66-67.

[3]彭飞,邵明虎.高层建筑住宅火灾疏散策略研究[J].人类工效学,2018,22(06):70-75.

[4]周白霞.高层住宅火灾特点及火灾预防[J].山西建筑,2019,42(32):243-245.

[5]王江波,苟爱萍.火灾中高层住宅小区疏散及救援风险分析[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8,34(01):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