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管理当前存在问题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09
/ 2

建筑施工管理当前存在问题与对策

杜晓飞

天津市宝雅会议服务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1811

摘要:考虑到一个建筑工程其覆盖的范围比较广以及施工持续的时间比较长等,各个工序如果要按部就班地进行,就必须加强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大力度关注建筑安全问题,在推动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施工管理 存在问题

引言

随着人们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对自身的生活品质也有了新的追求,这就使得建筑工程遇到了新的挑战,不仅需要提升施工质量,也要满足人们多元化需求。对建筑工程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工序质量控制需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对施工工序条件进行控制,二是对施工工序活动效果进行控制。在条件控制方面,需要做好施工准备,针对施工过程中的各影响因素进行管控,以此为施工工序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作为相关管理人员,也要认识到工序管理的重要性,也应该在具体工作中发挥自身能动性,针对人员、材料、设备、方法以及环境等进行全面分析,结合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方法,以此保证各工序之间的有效衔接,从而最终完成建筑工程的施工任务。

一、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常见问题

1.1施工前准备不够充分

工程项目前期的规划过程中一定会涉及到施工的环节和过程,以及建筑周期、材料、工程量控制等问题,如果建筑企业不能重视起这些问题,那么很可能在实际的工程项目施工中出现问题和安全隐患。现阶段,我国有些建筑企业为了在工程项目中谋得自身的经济利益,会在材料、设备、人员等方面节省掉一些他们认为不必要的资金成本,甚至还会给施工单位施压,不断缩短他们的施工周期,让施工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有环节的施工。在这样不合理的要求下,施工人员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流程会被压缩。正是因为施工流程不能按照计划实施,所以在以往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很可能出现为了赶周期,而忽略、遗漏一些重要的施工环节,这无论对施工过程中工程建筑的安全性还是对竣工后使用建筑的稳定性来说,都有着极大的威胁。若是在交付使用时,因施工质量不过关,甚至还会给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威胁。

1.2 工程质量控制过程中信息化建设不完善

现阶段,信息技术已经融入到了我国的各个领域当中,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改革、创新,其应用模式也更加广泛和成熟。但是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当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性程度不高,而且还存在着比较明显的滞后性,进而导致工程管理中的信息化水平不高。当前,我国的建筑工程的信息化应用仅停留在数据采集、整合、分析上,对于其他方面的应用较少,而且很多工程项目管理者过分依赖数据,经常导致数据与现场实际情况存在较大的偏差,甚至还会影响整个工程的开展过程。另外,我国的建筑工程领域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时缺少了一定程度的运维工作,限制了信息技术在建筑领域中体现其特有的优势。在新时期的信息技术推行使用过程中,很多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素养不高、操作水平不足,导致新鲜的技术往往在推行时就被扼杀在了摇篮里,信息化建设也更是无稽之谈。因此,信息化建设的不足和信息化管理实效无法充分发挥,导致施工质量经常会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

1.3人员安全意识的薄弱以及安全人员配备不到位的问题

目前的建筑行业中,施工建筑队伍普遍存在着安全意识比较薄弱的问题,部分施工单位甚至一味地只重视施工工程的进度以及经济效益,对于安全管理的问题不能足够的重视。还有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不到位也已是一种常态,有的项目部安全员长期挂名不在岗,有的是由其他岗位的人员兼职等。这种忽视、这种混乱状态下发生施工安全事故是必然的,在出现的安全隐患时,施工人员不能做到及时的控制以及检查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是否到位,从而导致了很多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建筑工程管理措施

2.1施工工序之前进行质量监控

对建筑工程进行施工之前,需要对工序操作要点进行全面地掌握,根据具体的工序重点进行质量控制,比如说,在砌砖工程中需要对砂浆饱满度进行充分的控制,还要控制灰缝水平度等等。再比如说,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控制振捣时间以及振捣叉点。作为工序管理人员需要明确质量控制目标,把握工序进程。对于承包商来说,也需要对他们的资质进行检查,确保承包商能够在施工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并且还需要对承包商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完善,保证材料、人员都能够得到有效管理,这样可以节约成本。除此之外,对材料制度以及奖惩机制进行构建。对于建筑工程进行工序管理过程中,作为工序管理人员,需要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重点控制,尤其要对重点难点进行充分把握,针对样品档案库需要进行构建,不仅要形成书面技术档案也要形成实物样品档案。在施工现场中也需要对进场材料进行检查,确保材料达标才能够进行验收,这样可以在源头上把握工序质量。在材料检查过程中,作为收料员需要全面履行自身职责,按照相应的流程进行验收,不能够徇私舞弊。同时,还需要对奖惩机制进行完善,一旦发现违规操作者则需要给予相应的处罚,确保质检员能够对材料质量给予高度关注,进而严肃地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

2.2注重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

重视安全管理工作要运用安全技术措施,是指运用工程技术手段消除物的不安全因素,从而实现生产工艺和机械设备等生产条件本质安全的措施。项目安全策划、施工方案先行,如施工基坑、外架、模板、起重设备等要严格落实安全技术规范要求,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常用的安全技术措施有:按规定使用安全“四宝”(安全帽、安全网、安全带、漏电保护器);塔吊等起重机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训练,必须熟知机械的保养和安全操作规程;在使用期间,必须定期检修和保养,以防锈蚀;任何人员上塔帽、吊臂、平稳臂的高空部位检查或维修时,必须佩戴安全带等等。严禁赤脚和穿高跟鞋以及拖鞋进入施工现场,高空作业严禁穿硬底或带钉易滑的鞋以及做好防火防爆等等这些措施,坚持预防为主,确保防范措施到位[1]

2.3各工序产品完成后进行质量监控

在建筑工程中,对于工序产品而言,需要加大质量控制力度,在工序产品完成之后,需要做好产品效果评价工作,还需要针对产品质量的隐患进行大力排查,尽可能地降低质量隐患的发生概率。作为工序管理人员,在具体检查的过程中,需要采用多级检查制度,又或者是交叉检查制度,通过多级检查制度,能够对操作班组进行检查,还能够对质检员进行检查,使得下道工序的相关操作者做好准备工作,也能够让监理人员做好验收工作。对于交叉检查制度来说,主要是在完成工序产品后,让各个班组之间进行相互检查,发现他人的不足,优化自身的操作水平,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对工序产品进行分别检查,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从而妥善解决实际问题[2]

结束语

需要对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进行重点管理,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还需要合理地提升质量。作为相关管理人员,针对施工工序质量则需要加大管理力度,从各个环节着手,系统化地开展工序管理工作,不能够局限于某一环节,也不能够局限于某一工序,而是要从整体的角度进行工序管理,既要认识到工序管理重要性,也需要充分认识到工序质量的相关性影响因素,进而针对具体的情况使用有效的工序管理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根本上实现工序管理目标[3]

参考文献:

[1]高博.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探究[J].四川水泥,2021(09):143-144.

[2]丁扬.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在建筑施工中的作用探析[J].安徽建筑,2021,28(09):272-273.

[3]樊成伟,郭建春.建筑工程施工中工序管理的策略[J].居舍,2021(24):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