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虾蟹养殖常见水质问题及解决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09
/ 2

池塘虾蟹养殖常见水质问题及解决方法

吴伟

青岛市黄岛区海洋发展局 山东 266400

摘要:在水产养殖中,水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水质好坏直接影响到养殖对象的生长发育,甚至可能造成养殖动物的大批死亡,引起经济损失。虾蟹喜欢在水质清新、水草茂盛、溶氧充足、底栖生物丰富的水体中生活,池水的温度、pH及溶解氧、硫化氢、氨氮、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等的含量,均对虾蟹的栖息和生长发育有着密切影响。因此在虾蟹池塘养殖中,养虾蟹关键在养水。本文分析了池塘虾蟹养殖中常见水质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希望能为水产养殖户提供帮助。


关键词:池塘养殖;虾蟹;水质问题;解决措施


要管理好池塘虾蟹养殖用水,必须全面了解和掌握水质变化的普遍规律,在生产中根据水质变化的现象和水质检测结果,对水质问题作出合理的解决措施,常见池塘水质问题及解决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池塘虾蟹养殖常见水质问题分析

1.PH值过高或过低

PH过高或过低对虾蟹都有直接损害,甚至致死。pH值过低(酸性水,pH低于6.5),可使虾蟹血液的pH值下降,削弱其载氧能力,造成生理缺氧症,尽管水中不缺氧但仍可使虾蟹浮头;由于耗氧降低,代谢急剧下降,尽管食物丰富,但虾蟹仍处于饥饿状态。PH过高的水,腐蚀鳃组织,引起虾蟹大批死亡。

2.氨的含量超标

水体中的氨是以非离子氨(N)和铵离子(NH)两种形式存在的,其中非离子氨对虾蟹有毒性,而铵离子出现在池塘中是无害的。非离子氨浓度如低于我国渔业水质标准规定值(40.02毫克/升)时,不会影响虾、蟹生长繁殖;当非离子氨在0.O2~0.2毫克/升时,虽浓度轻度偏高,但对虾、蟹的生长无影响;非离子氨浓度在0.2~O.6毫克/升时,易造成细胞和组织的损伤和感染,导致发病;非离子氨浓度≥O.6毫克/升时,对虾蟹的毒性较大,在高温及高密度养殖条件下,极易导致虾、蟹中毒、发病,甚至大批死亡。为了保证池塘中虾蟹的安全,应将非离子氨的浓度控制在0.02毫克/升以下。

3.亚硝酸盐浓度过高

亚硝酸盐是氨转化成硝酸盐过程的中间产物,一旦硝化过程受阻,亚硝酸盐就会在水体内积累。当养殖水体中存在亚硝酸盐时,虾蟹等养殖动物血液中的亚铁血红蛋白被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会抑制血液的载氧能力,长期处于高浓度亚硝酸盐水体中会抑制虾蟹生长甚至导致虾蟹发病。亚硝酸盐是诱发暴发性疾病的重要环境因子,一般将水中的亚硝酸盐浓度控制在0.2毫克/升以下。

4.蓝藻过多

高温天气水体中有机质丰富,容易引发水体富营养化,适宜蓝藻生长。蓝藻生命周期约为30d,整个生命周期可分为生长期、高峰期、老化期3个阶段。有过多蓝藻的池塘,水色一般为翠绿色或蓝绿色,且在池塘四周(尤其是下风口)会浮有一层翠绿色的膜,为绿色油漆状。蓝藻大量繁殖,会导致水质浑浊,重者会引起虾蟹中毒,且虾蟹生活在这种环境中极易生病或生长缓慢。

5.溶氧不足

水体溶氧产生的主要途径是池中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其次是大气中空气的溶入。溶氧对虾蟹的生长发育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溶氧充足,虾蟹摄食旺盛,饵料利用率高、生长快;溶氧不足,虾蟹摄食、消化功能下降,呼吸作用增强,能量消耗大,生长缓慢,免疫力降低,轻则影响生长,重则感染病害,甚至引起死亡。我国渔业水质标准规定,淡水养殖一昼夜l6小时以上的溶氧必须大于5毫克/升,其余任何时候的溶氧不得低于3毫克/升。

二、池塘虾蟹养殖常见水质问题的解决方法分析

1.PH值过高或过低

(1)水体pH值过低时的解决措施。

清塘:对于pH值过低,水体呈酸性的池塘,在清塘时最好不用漂白粉而用生石灰,以提高水体的pH值。清塘时每亩水面平均1米水深用生石灰100~150公斤。

定期泼洒生石灰水:对于水体呈酸性的鱼池,为提高水体pH值要定期泼洒生石灰,每次每亩水面用量10~20公斤。

水质检测:对于pH值过低的水体要定期用pH试纸或pH值测试仪进行水质检测。如发现pH值过低,要及时采取措施。

(2)水体pH值过高时的改良措施

清塘:对于水质pH值较高的池塘,清塘时不要使用生石灰,而应用漂白粉,以降低水体的pH值。用量为每亩水面3米水深用漂白粉10~13.5公斤;或施用醋酸等措施降低pH值。

加注新水:对于pH值过高的水体,要经常加注新水,以降低水体的pH值。

水质检测:要经常对水体pH值进行检测,发现pH值异常升高时要及时采取措施。

2.氨的含量超标

(1)定期泼洒水博士,可提高虾蟹胃肠道的消化吸收能力,减少粪便的排泄量,从而降低池塘水体中的氨氮水平,防止氨氮过高造成对虾蟹的危害。

(2)泼洒沸石粉或活性炭降氨。使用沸石粉或活性炭,一般每亩用沸石粉15~20公斤或活性炭2~4公斤,能通过离子交换和吸收有毒代谢产物来降低水中的氨含量。

(3)培植、种植水生植物,在池中种植水生植物,如伊乐藻、苦草和轮叶黑藻,可有效地吸附氨氮等有毒物质,降氨效果明显。

3.亚硝酸盐浓度过高

(1)开增氧机:增加水体溶氧量,使硝化作用完全彻底,减少形成亚硝酸盐的机会;

(2)制订合理的放养密度和投饲计划,提高消化水平,减少饲料残渣的剩余和粪便的过多排泄;

(3)适时换水;

(4)施用水质改良剂如微生物制剂,降低水体中亚硝酸盐含量。

(5)实践经验发现也可于早上7时左右泼洒净水剂,9时左右,将浸泡2小时的“降解灵”加水全池泼洒,效果很好。

4.蓝藻过多

要根据蓝藻不同生长阶段对症施治。

(1)生长期(蓝藻生命周期的前10d)

在蓝藻生长初期,一般不容易观察出蓝藻,但可通过测定池塘的一些状况发现,如水温、水体浑浊度、水体有机质含量等。在这个阶段需注意维护水质:减少虾蟹放养量,养殖规格上求大,减少饲料投喂量,以减少水体有机质积累。在虾蟹养殖前期就要开始坚持使用微生物制剂,逐渐将产生的有机质分解。

(2)高峰期(蓝藻生命周期的中间10d)

在这个阶段,蓝藻数量会急剧上升,生命力最为旺盛,在有风或开增氧机的情况下,池塘水面会呈鲜亮的绿色(老化期水色发黑、发暗),下风口会有油漆状膜出现,水的透明度极低。此阶段除藻的唯一途径就是使用杀藻专用制剂“借藻净”或氧化性消毒剂(如二氧化氯),杀藻后3~5d内要注意巡塘,防止死亡的藻类在池底厌氧发酵而产生有害物质,可用“底改”及芽孢杆菌制剂重新对水质进行调理。

(3)老化期(蓝藻生命周期的后10d)

在这个阶段,蓝藻整体处于新老交替时期,总体活性较弱,可使用具有净化水质效果的微生物制剂除藻,如芽孢杆菌制剂,3d内施用2次,经5~6d蓝藻即会死亡。

5.溶氧不足

(1)放养密度要合理,避免追求高密度而引起的长期缺氧;

(2)每年冬春季及时清楚池底淤泥;

(3)水体溶氧过饱和时,可采用泼洒粗盐、换水等方式逸散过饱和的氧气;

(4)合理使用增氧机。在晴天的中午开动增氧机,搅动水体,将水体上层的过饱和的氧输送到水体下层;

(5)制订合理的投饲计划,减少残剩饲料等有机物质的有机耗氧量;

(6)适时施肥,促进浮游植物的生长,增加溶氧水平;

(7)采用氧化降解型水质改良剂,间接增加水体溶氧;

(8)溶氧过高时,加注新水也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


小结:在虾蟹池塘养殖中,要注重水质的实时监测,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pH异常、氨氮含量过高、溶解氧含量不足等常见问题,加注新水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措施,且要多开增氧机、施增氧剂。总之,虾蟹池塘养殖水质问题重在预防,以防为主,只要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就能培育出优良的水质,搞好虾蟹池塘养殖,从而取得良好的效益。


参考文献:

[1]杨洪、邵强等.淡水养殖水体、水质的调控和管理.中国农业科学出版社.2005.8

[2]汪美蓉、凌跃进.池塘虾蟹养殖常见水质问题及调理方法.渔业致富指南.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