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资源要素对海洋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4
/ 2

海洋资源要素对海洋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李青桦

身份证号码 45042219901208****

摘要: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随着陆地资源紧缺、人口膨胀等问题的日益严峻,开发利用海洋资源被全球各沿海国家提升到发展战略的高度,世界范围内兴起了一场以发展海洋经济为标志的“蓝色革命”。为提高海洋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以及实现海洋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推动我国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本文主要对海洋资源要素对海洋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海洋资源要素;海洋经济;增长影响


1前言

海洋经济是开发海洋资源和依赖海洋空间而进行的生产活动以及直接或间接开发海洋资源和空间的相关产业活动,具有明显的资源导向性。海洋资源是促进海洋经济增长的基础性生产要素和主要动力,海洋经济类型的形成与海洋资源的开源利用密不可分。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其构成对于海洋产业结构、海洋资源竞争和海洋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等都发挥关键性和决定性作用。


2海洋资源要素对海洋经济增长的影响

海洋生产要素对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可能随海洋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而呈现阶段性特征,海洋资源要素可能随某一重要变量的调节而产生门槛效应,在超过门槛值后其影响方向或影响程度会发生突变。因此,海洋资源要素对海洋经济增长的影响可能是非线性的。

2.1政府财政支出

由于海洋水体的流动性和连续性以及海区和大陆架连为一体,海洋资源具有不可分割性,也因此具有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性质。海洋资源的公共性决定其开发利用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点。为避免“公地悲剧”,国家必须承担对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进行管理、协调和监督的职责。由于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受到海洋自然条件的诸多限制且难度大和周期长,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高风险、高技术和高成本等特点,仅靠市场力量难以抵御内部和外部风险并壮大海洋产业。因此,在海洋产业相关配套设施尚未完善的初级阶段,海洋产业的扩张不具备资金和成本优势,须由政府通过财政有效调节资源配置,利用税收优惠和财政支出等政策手段对海洋产业发展给予资金和技术扶持,有效促进海洋产业的扩张和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然而在政府利用财政政策驱动海洋产业发展的同时,会对社会净福利带来无谓损失。政府补贴等财政政策会增加财政负担,并对其他财政支出产生挤出效应。财政负担又以海域使用金等形式传导用海成本,增加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个人或企业的成本负担,并挤出其投资和消费。因此,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经济代价。本研究以政府财政支出为门槛变量提出假设①:当对海洋领域的财政支出超过门槛值时,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代价更高。

2.2海洋产业结构变动

海洋产业发展具有明显的资源导向性,海洋产业结构的变动将影响海洋生产要素的流动和配置,海洋生产要素构成的阶段性变化使得海洋资源要素在不同的海洋产业结构下对海洋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阶段性特点。研究者认为产业结构反映生产要素在产业部门间的重新分配与组合情况,在不同的海洋产业结构水平下,海洋生产要素对海洋经济增长的作用方式存在阶段性特征;相关研究者认为产业结构的演进会促进经济总量的增长,而经济总量的增长也会促进产业结构的加速演进。目前对于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没有一致性的结论。由于海洋产业结构变动的存在,海洋资源要素对海洋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更为复杂,即在不同的海洋产业结构水平下,海洋资源要素对海洋经济增长的影响可能存在方向和程度不一的阶段性特征。

海洋三次产业对海洋资源的需求不同,其中海洋第一和第二产业对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需求较大。目前我国海洋产业已基本形成“三、二、一”的产业结构形态,随着海洋油气业和海洋船舶业等传统产业进入深度调整期,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电力和海水利用等资源消耗低、成长潜力大和综合效益高的海洋新兴产业获得国家战略支持,我国海洋资源的集约利用效率逐渐提高,海洋第二产业成为海洋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本研究以海洋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衡量海洋产业结构变动并提出假设②:当海洋第二产业占比超过门槛值时,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代价更低。

2.3海洋科技水平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须依靠海洋科技进步的基础推动和支撑引领,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依赖于海洋科技的纵深发展程度。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有助于促进海洋领域重大科学问题的跟踪和探索,提高海洋资源勘探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水平,加强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等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深入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深水油气勘探和安全开发技术等。在海洋经济增长初期,海洋资源初级开发利用的占比较大。随着海洋经济增长阶段的转换,海洋经济增长方式由增加海洋资源投入转变为通过技术进步提高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质量和效益,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空间得以扩展、产业链得以延长。本研究基于此提出假设③:当海洋科技水平超过门槛值时,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代价更低。


3海洋经济增长的措施

根据研究结果,本研究提出促进海洋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1)政企合作,高效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加快海洋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避免海洋经济增长对海洋资源扩张消费的过度依赖;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海洋领域,引导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向广度和深度扩展,发挥海洋资源对海洋经济增长的基础推动和支撑引领作用。

(2)培育优势海洋新兴产业集群式发展,提高海洋资源要素的投入报酬率。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要求海洋产业发展的动力来自技术进步和体制创新,而不仅是单纯投入海洋资源要素。这意味着在向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转换的过程中,须积极推进海洋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依托海洋科技进步,以重大海洋技术突破为支撑,以培育优势海洋新兴产业集群式发展为突破点,借助海洋新兴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引导生产要素从传统海洋产业向海洋新兴产业转移,发挥产业关联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形成海洋产业的资金和成本优势,提高海洋资源要素的投入报酬率。

(3)促进海洋科技进步和成果转化,突破海洋资源约束“瓶颈”。海洋资源相比陆地资源具有开发利用环境复杂和难度高等特点,人类走向海洋的每一步都与海洋科技进步密不可分。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须推动海洋科技向创新引领型转变,让海洋科技创新成为海洋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以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突破海洋资源约束“瓶颈”,全面提升海洋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4结语

与陆域经济资源驱动规律相同,在海洋经济发展初级阶段,海洋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海洋资源投入,资源消耗加大成为必然结果,当经济增长超过一定临界值后,伴随海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通过资本等要素投入可发挥对资源的替代作用,海洋资源压力得到缓解;但由于资源供给的有限性,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规模的扩大,资本、劳动力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超越了其在海洋经济生产中的合理配比,其替代效应将下降或消失,海洋资源将难以被资本和劳动力等有效替代,海洋资源仍将是制约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海洋科技创新、提高要素生产率将是推动海洋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参考文献:
[1]米国芳,长青.能源结构和碳排放约束下中国经济增长“尾效”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7,31(2):50-55.

[2]孙才志,李欣.环渤海地区海洋资源,环境阻尼效应测度及空间差异[J].经济地理,2013,33(12):169-176.

[3]覃雄合,孙才志,王泽宇.代谢循环视角下的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测[J].资源科学,2014,36(12):2647-2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