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Ⅰ号油对放射性皮肤损害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5
/ 2

烧伤Ⅰ号油对放射性皮肤损害的疗效观察

童洪亮

郸城县人民医院 477150

[摘要] 目的:观察烧伤I号油外涂疗法治疗恶性肿瘤Ⅱ、Ⅲ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Ⅱ、Ⅲ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患者共60例,治疗组30例予烧伤I号油外涂治疗;对照组30例予三乙醇胺乳膏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第1、2、3周后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烧伤I号油治疗烧伤疗效显著。

关键词:“烧伤Ⅰ号油;三乙醇胺乳膏;放射性皮肤损伤:

放疗是肿瘤治疗重要手段之一,最常遇见的不良反应为放射性皮肤损伤。据统计资料显示,肿瘤放疗病人皮肤损伤发生率高达91.4%,个别因损伤严重,被迫停止治疗的占有率高达58.1%[1]。中医理论认为放射线属于“火热毒邪”,其所致放射性皮肤损伤为“热毒”及“火毒”致病,故将其归于烧伤范畴,又可称之为“烫火伤”、“烫火疮”等[2]。

在古代,一般以火伤和汤烫者居多,历代医家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3]。放射性皮肤损伤为热毒之邪、侵入肺卫、郁于肌表所致,从而产生脱屑、热感、骚痒、灼痛、破溃等症状,属于中医的疡科范畴。病机为“阴虚燥热”。在治疗上,选用清解毒热、化腐生肌的药物。中药复方制剂烧伤Ⅰ号油主要由生地榆、大黄、龙胆草、五倍子、白芨、麻油组成。本方具有清热解毒、收敛生皮,佐以麻油以润燥。烧伤Ⅰ号油在多年临床应用中,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得到长期的临床验证。本研究通过使用烧伤Ⅰ号油治疗放射性皮

肤炎,观察皮肤损伤的痊愈时间,评价烧伤Ⅰ号油治疗放射性皮肤炎的临床疗效[4]

1.临床资料

1.1病例来源

入组病人均来自河南省郸城县人民医院放肿瘤科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给予放射治疗的恶性肿瘤,发生II.III级放射性皮炎的住院患者。

1.2入组标准

(1)明确诊断为恶性肿瘤的患者,放射区域内出现II、III级放射性皮肤损伤。

(2)年龄在18-65岁,预计生存期≥3个月,脏腑功能大致正常。

(3)Karnofdky评分≥70分。排除怀孕期、哺乳期妇女。

(4)自愿参与本临床研究,依从性好。

(5)放疗期间未接受热疗、粒子植入、化疗等其他治疗。

(6)中途退出以意向分析性原则。

2.研究方法

2.1研究设计

放疗采用直线加速器6MV-X线或8MeV电了线局部照射,每次给予分割剂量1.8Gy~2.0Gy/d,5次/周,总量50Gy~70Gy。符合放射性皮肤损伤入组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配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一般资料两组比较,统计学差异均无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根据全身情况。嘱患者注意保持射野皮肤干燥,尽量穿宽松全棉、吸湿性较好的衣物,避免局部皮肤使用刺激性强的护肤品:嘱患者如局部刺痒,不要抓挠射野皮肤,脱皮者,不要自行撕扯或肢体过度伸展,避免加重局部皮肤损伤:同时应注意保持皮肤皱褶及汗腺分泌丰富部位干燥透气[5]。出现发热及感染情况,应用抗生素。营养与支持治疗,引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能量、富含维生素的饮食,以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增强免疫力和抵抗力,促进创面愈合[6]。

2.2.1治疗组:烧伤Ⅰ号油是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名老中医赵炳南经验方(1)药物制备:生地榆9克、大黄9克、龙胆草9克、五倍子3克、白芨3克、麻油120 mL。将前5味药物碾成极细末,放入麻油中浸泡,夏天浸泡3天,冬天浸泡7天,煎熬后经过滤高压消毒后备用。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用药前用温湿纱布清洗射野皮肤,凉干,烧伤Ⅰ号油局部棉签涂抹,并轻轻按摩以促使皮肤吸收,每日抹3~4次。

2.2.2对照组:三乙醇胺乳膏【比亚芬】,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用药前用温湿纱布清洗射野皮肤,凉干,三乙醇胺乳膏局部涂抹,并轻轻按摩以促使皮肤吸收,每日抹3~4次。三乙醇胺乳膏(法国梅迪克斯制药厂),由郸城县人民医院药房统一购置。

两组7天为1疗程。共3个疗程。

2.2.3疗效评价 创面完全愈合,症状消失为治愈。

2.2.4 统计方法采用SPSS 22.0版软件处理,等级资料应用

秩和检验。

3.结果

两组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效果创面愈合时间比较, 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组别

例数

创面愈合时间

平均愈合时间

6~7

7~14

﹥14

治疗组

30

19

9

2

8

对照组

30

11

15

4

13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4讨论

中医文献中无放射性皮炎的相关记载,传统医学认为放疗射线属于“火热毒邪”,放疗射线引起的皮肤损害属于中医内的“烫伤”范畴。《医宗金鉴》中述 “汤烫火烧,皮肤疼痛外起燎疱…”。放疗射线火热毒邪入侵机体后,热蕴肌表,耗伤阴液,肌肤失于濡养,表现为红斑、干燥、瘙痒、脱屑。热入营血,营卫失调,阳热内蕴,气血运行不畅,热瘀浸淫日久,血败肉腐,局部产生溃疡。放射性皮炎的主要病因病机为邪热、火毒、血瘀。郸城县人民医院,每年有大量的肿瘤患者,大部分患者需要接受放疗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难免出现放射性皮炎。如何防治放射性皮炎,确保放疗顺利完成具有现实意义。中医药具有悠久历史、经验丰富、疗效明显,外用中草药“烧伤I号油”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名老中医赵炳南经验方,全方以清热解毒,收敛生皮为主。全方由生地榆、大黄、龙胆草、五倍子、白芨、麻油组成。地榆性微寒,味涩、酸、苦,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肿敛疮之功效,用于痈肿疮毒、水火烫伤、湿疹、崩漏、痔血、便血、血痢、热痢等。现在药理研究,地榆有抗炎、抗氧化、抗色素沉着作用。大黄性寒、味苦、具有泻火解毒,活血祛瘀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大黄具有广谱抗菌、抗肿瘤、保肝利胆、止血作用。龙胆草性寒、味苦,具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的功效。现代研究证实,龙胆草能抗菌、消炎、提高机体免疫力。五倍子性寒、味酸涩,具有敛肺降火、涩肠止泻、敛汗、止血、收湿敛疮的作用。现代药用抗菌、抗氧化、降血糖、预防瘢痕形成。白芨性微寒、味苦甘涩,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的功效。具有抗菌

作用。上述药物用麻油煎煮,过滤,留存药油,经灭菌后备用。研究回示烧伤Ⅰ号油能有效控制放疗产生的产生脱屑、热感、骚痒、灼痛、破溃等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不影

响放疗疗效,维持放疗的连续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1] Fisher J,Scott C,Stevens R,et a1.Randomized phase mstudy comparing Best Supportive Care to Biafine as a

prophylactic agent for radiation-induced skin toxicity for

women undergoing breast irradiation:Radiation Therapy

Oncology Group(RTOG)97—13[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00,48(5):1307—1310.

[2] 乔红丽.“二黄煎”治疗放疗引起的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15,11.

[3] 乔红丽.“二黄煎”治疗放疗引起的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15,11.

[4]赵瑞莲,沈红梅,张明,周映伽,阮艳玲.中药复方溃疡油防治放射性皮肤炎的临床观察[J]. 重庆医学,2016, 9,25(45) :3488-3490.

[5] 乔红丽.“二黄煎”治疗放疗引起的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15,36.

[6] 沈敏平.湿润烧伤膏在烧烫伤治疗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25):3693-3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