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护理风险干预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5
/ 2

ICU护理风险干预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石学

如皋市中医院 江苏 如皋 226500

摘要:目的:基于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护理干预立项,探析护理风险干预措施的临床实施对患者生理状态的改善影响。方法:研究样本收录时间段为2019年4月到2021年2月,以该时段在院的5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为研究样本,其中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25例纳入对照组,接受护理风险干预的25例纳入观察组,对比分析组间调研数据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32.00%,对照组患者护理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8.00%(P<0.05);干预后观察血气指标数据较之对照组同项数据均存在显著的数据差异(P<0.05)。讨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病情干预中,基于医疗干预措施的实施,联合护理风险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生理状态的改善,促进患者生存质量的有效提升,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护理风险干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效果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受到肺内原因、肺外原因所致的呼吸系统疾病,以顽固性低氧血症为主要的病理表现,该疾病临床发病后病死率较高,后随着医疗技术的突破与发展,逐渐控制因病致死率,并通过相关医疗干预措施的实施更好的促进了患者生理状态的改善[1]。在病情干预期间实施护理风险干预措施能够基于护理风险有效的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应用价值显著,详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样本收录时间段为2019年4月到2021年2月,以该时段在院的5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为研究样本,其中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25例纳入对照组,一般资料数据中,男女性别对比14:11,平均年龄(55.53±1.51)岁,平均病程(3.15±1.41)年;接受护理风险干预的25例纳入观察组,一般资料数据中,男女性别对比15:10,平均年龄(55.48±1.54)岁,平均病程(3.21±1.45)年;一般资料对比无意义(P<0.05),入组患者均系自愿参与,且秉承知情、自愿原则收录。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基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理表现,在护理干预中,遵医嘱维持患者体内酸碱平衡,并给予营养支持,使用机械通气辅助呼吸,保证患者的生命体征得到改善,在后期病情干预中开展健康宣教、心理疏导、饮食护理等相关内容,促进患者生存质量提升。

观察组接受护理风险干预,基于临床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组间风险管控小组,其中有1名护士长担任组长,4-6名骨干护士担任组员,基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情影响以及病理表现开展护理措施,并基于护理质量进行培训,提升临床护理质量、护理缺陷教育以及护理风险管控的相关措施,更好的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对患者的病理状态进行评估,根据患者的具体生理情况进行分析,结合不同患者不同的生理表现,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在病情感干预期间,严格执行科室规章制度,保持无菌操作,并定期更换敷料、导管固定胶布等医疗用品,观察气管导管位置,避免发生感染事件[2]

1.3评判标准

收集两组患者病理干预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的类型与例数,完成数据统一后用作组间数据对比。

收集病情干预期间,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气指标数据,统计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组间数据对比,完成组间数据分析后用作组间数据对比。

1.4统计学意义

数据软件采用SPSS 22.0,统一计量资料格式为(6168f24b5ac03_html_9d5ac8d5e44228fd.gif ),统一计数资料格式为(n,%),由T值、X2值完成校验,组间数据存在意义表示为P<0.05。

  1. 结果

2.1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护理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32.00%,对照组患者护理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8.00%,组间数据分析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静脉炎

输液反应

误吸

发生率

对照组

25

2

2

4

32.00

观察组

25

1

0

1

8.00

X2

-

-

-

-

4.5000

P

-

-

-

-

0.0339

2.2血气指标数据分析

干预后观察血气指标数据较之对照组同项数据均存在显著的数据差异(P<0.05),详见表2。

表2 血气指标数据分析(6168f24b5ac03_html_9d5ac8d5e44228fd.gif

组别

例数

氧分压(mmHg)

二氧化碳分压(mmHg)

对照组

25

60.27±4.41

47.41±3.58

观察组

25

77.29±4.38

38.25±3.41

T

-

13.6916

9.2935

P

-

0.0000

0.0000

  1. 讨论

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疾病的病理干预中,基于医疗干预措施的实施,联合开展护理风险干预措施,更好的促进患者生存质量的提升,同时有效的促进患者病理状态的改善。护理风险干预措施是基于常规护理措施基础的一类护理干预措施,临床病理干预中,护理风险干预措施的实施能够更好的降低并发症、不良反应等事件的发生。护理风险干预措施通过分析护理风险与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更进一步的促使护理干预方案的全面性增强,有效降低防护不足引发的安全风险,同时有效的提升环境护理干预,更好的提升护理人员护理职业水准,应用价值显著,对重症患者开展风险病情干预进一步提升其生存质量,应用价值显著[3]

研究数据分析:观察组患者护理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32.00%,对照组患者护理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8.00%(P<0.05);干预后观察血气指标数据较之对照组同项数据均存在显著的数据差异(P<0.05);进一步证实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情干预中,护理风险干预措施有效的存患者生理、心理状态的提升,应用价值显著。

综上所述,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情干预,护理风险干预措施的临床干预价值显著,应用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彭滢. 分析ICU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对护理风险事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护理舒适度的影响[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 2019, 003(014):P.124-125.

[2]彭怀银, 李金利, 陈小明. 风险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J]. 中国临床护理, 2019, 11(003):245-247.

[3]陆铭铭. ICU护理风险干预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养生保健指南, 2019, 000(013):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