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近端开放楔形截骨联合同种异体股骨头植骨治疗内侧间室膝骨性关节炎的手术技术与临床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5
/ 2

胫骨近端开放楔形截骨联合同种异体股骨头植骨治疗内侧间室膝骨

性关节炎的手术技术与临床疗效分析

王翔

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人民医院 骨二科, 山西 临汾041000

【摘要】目的:观察胫骨近端开放楔形截骨+同种异体股骨头植骨对内侧间室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1年4月期间就诊于本院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共40例,以信封法随机分组,研究组20例,对照组20例。研究组行胫骨近端开放楔形截骨+同种异体股骨头植骨治疗,对照组行单髁置换术治疗。组间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疼痛评分、并发症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并发症。结论:胫骨近端开放楔形截骨+同种异体股骨头植骨对内侧间室膝骨性关节炎有显著疗效及安全性,对疼痛、膝关节功能均有显著改善效果。

【关键词】胫骨近端开放楔形截骨同种异体股骨头植骨内侧间室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


膝骨性关节炎属于临床常见病,治疗的关键在于减轻患者疼痛、恢复患者膝关节功能,临床有许多术法可用于该病的治疗,如单髁置换术、全膝关节置换术、胫骨高位截骨术等,其中单侧间室膝关节炎如何进行术法的选择,目前仍存在争议[1]。本文选择2019年4月~2021年4月期间就诊于本院的单侧间室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共40例,试观察胫骨近端开放楔形截骨+同种异体股骨头植骨、单髁置换术的应用效果。

1 方法及资料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9年4月~2021年4月期间就诊于本院的单侧间室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共40例,以信封法随机分组,研究组20例,对照组20例。研究组:男10例,女10例;年龄47岁~71岁,平均(59.11±12.17)岁;分期:II期12例,III期8例。对照组:男11例,女9例;年龄48岁~77岁,平均(59.26±12.08)岁;分期:II期13例,III期7例。将平均年龄、男女例数、分期等纳入组间对比,P>0.05,两组可作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行单髁置换术治疗:平卧体位+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使用止血带,消毒铺巾,屈曲患者膝关节呈90°,将关节囊切开5~7cm,给予周围软组织松懈处理。将骨赘彻底清除,随后对内侧半月板行切开操作。安装胫骨导向器,并基于胫骨内侧平台的损伤程度酌情截骨。对下肢力线进行校正,在股骨内踝处截骨。截骨后试模并制作假体,打磨截骨面到软骨下骨。开模并试模,安装假体并进行固定。在下肢应力状态下,调整假体和衬垫之间的间隙,直至符合正常生理标准。松开止血带,防治引流管,缝合切口。

研究组行胫骨近端开放楔形截骨+同种异体股骨头植骨治疗:术前以Ahlback分期评估患者病情,给予X线片测量,以Fujisawa法进行冠状屏幕矫正的设计。取平卧体位,给予腰硬联合麻醉,待麻醉起效后在股骨近端内侧取4cm长的弧形切开,分离皮肤与皮下组织,暴露胫骨内侧、鹅足以及胫骨结节,切开骨膜,暴露骨质。在C型臂引导下将3枚骨圆针打入,位置分别为:与胫骨关节线平行、畸形最严重位置(截骨处)、与第二枚针平行的后方。行楔形截骨:第一刀在胫骨结节部位,与胫骨骨干平行处;第二刀则是根据第2、3枚骨圆针截骨。先以摆锯截断骨皮质,再以骨凿处理其余截骨,以免准确控制截骨的深度和方向。截骨终点应为与胫骨外侧皮质距离1cm的位置,胫骨外侧的皮质则应保留,以形成“合页”。使用撑开器将内侧胫骨撑开,撑开角度取决于术前设计(1°对应1cm)。达到预期角度后,截取同种异体股骨头,将其植入到胫骨内侧截骨位置,以加压锁定钢板脑内固定,近端以松质骨螺钉固定,远端以皮质骨螺钉固定。X线显示截骨效果良好,固定效果满意,则可以冲洗切口,留置引流管,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

组间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疼痛评分、并发症率。疼痛评分以疼痛数字评分法进行评估,计分范围0~10分,评分越高疼痛感越强烈[2]。膝关节功能评分以HSS量表进行评估,该量表包括稳定性、活动度、屈曲畸形、疼痛、肌力、功能等维度,满分100分,评分高低和膝关节功能优劣呈正相关联系[3]

1.4 数据分析方法

数据处理选择软件Spss-23.0。有两种数据:计数和计量,即n(%)、(x-±s),检验值为χ2与t。当p值小于0.05时,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两组均未发生明显并发症。此外见表1:治疗前,两组的膝关节功能评分、疼痛评分相近,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1 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和疼痛评分的对比(x-±s

分组

膝关节功能评分(分)

t

P

疼痛评分(分)

t

P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研究组(n=20)

62.03±5.81

90.41±8.08

12.753

0.000

4.82±1.21

0.61±0.12

15.484

0.000

对照组(n=20)

62.23±5.76

80.03±7.77

8.230

0.000

4.64±1.13

1.43±0.77

10.498

0.000

t

0.109

4.141

-

-

0.486

4.706

-

-

P

0.914

0.000

-

-

0.630

0.000

-

-

3 讨论

单髁置换术和胫骨近端开放楔形截骨术均是临床治疗单间室骨关节炎合并膝关节内翻的常用术式,而对于胫骨近端存在内翻畸形患者而言,胫骨近端开放楔形截骨术更加适合,原因是胫骨近端外侧的闭合截骨易发生腓总神经损伤,同时截骨角度也难以控制,而胫骨近端开放楔形截骨术可以减轻因下肢力线异常导致的内侧间室负重过大问题,将负重从内侧间室转移至外侧间室,从而缓解患者的病情,延长膝关节置换时间,可以说该术式可以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延缓膝骨关节炎的继续发展,其简单的操作使得截骨角度可以更容易得到控制,从而有助于减少神经损伤的发生[4-5]。考虑到患者有矫形的需要,本文又为患者采用了适用于矫形角度超过10°患者的股骨头植入术,在确保生物相容性良好、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截取和填充植骨的情况下,选择同种异体股骨头进行了植骨手术,最后又辅以钢板和骨螺钉进行固定。这一系列措施可以极大程度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减轻其疼痛。而与之相比,单髁置换术虽然出血少、创伤小,但学习曲线长,需要使用特殊的仪器,且其置换对象只有受损的内侧间室关节,且前交叉韧带必须完整,下肢力线并没有得到明显的矫正,因此患者术后易发生并发症,膝关节功能恢复得不甚理想。见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未发生并发症,正可以证明胫骨近端开放楔形截骨联合同种异体股骨头植骨的显著安全性和有效性。

结语:

胫骨近端开放楔形截骨联合同种异体股骨头植骨治疗内侧间室膝骨性关节炎不仅安全性高,疗效显著,还可以给患者疼痛程度和膝关节功能带来明显的改善,故临床应为患者积极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凌,冯树生.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分析[J].四川医学,2021,42(07):706-710.

[2]张子琦,梁佳林,樊立宏,等.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疗效观察[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8,32(08):997-1000.

[3]吴疆,赵斌,骆巍,等.胫骨近端截骨联合异体股骨头植骨治疗膝骨关节炎[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20,28(07):656-659.

[4]董锐,项征,陶日东,等.胫骨内侧高位开放楔形截骨术治疗膝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疗效[J].中国临床研究,2019,32(11):1522-1525.

[5]段亮,范亚一,徐洪海,等.胫骨高位开放楔形截骨联合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22例[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9,27(11):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