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负荷剂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5
/ 2

双负荷剂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

疗效观察

吴珊

达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63500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双负荷剂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20年2月至2021年8月所收治的共计6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对象,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将这入选的60例患者随机乱序均分为30例接受常规剂量氯吡格雷与阿莫西林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以及30例采用双负荷剂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NIHS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更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更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用双负荷剂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疗效确切,能大幅度改善患者的神经缺损功能,改善患者的预后,临床上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双负荷剂量;治疗效果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由于患者的大脑内部供血出现问题,脑组织的内部有缺血以及缺氧现象所致[1]。患者的脑细胞功能都遭受了损伤,其生活质量明显降低[1]。因此针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干预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促进患者康复而言意义重大。本次的研究报告选取了我院所收治的共计6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样本对象,探究分析了双负荷剂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疗效,现作出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20年2月至2021年8月所收治的共计6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对象,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将这入选的60例患者随机乱序均分为30例接受常规剂量氯吡格雷与阿莫西林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以及30例采用双负荷剂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在23--5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37±5.32)岁;观察组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在22--5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51±0.49)岁。纳入标准:①患者及其亲属均已知情,签署了知情同意书。②研究涉及内容经过院方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患有严重精神疾病的患者。②相关临床资料缺失的患者。③肝肾功能严重异常、血液系统异常以及免疫系统异常的患者。④亲属或是自身不配合、中途退出的患者。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剂量氯吡格雷与阿莫西林治疗:患者每日口服1次氯吡格雷(生产企业: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80029)以及阿莫西林(生产企业: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03263),氯吡格雷每次75mg,阿莫西林每次100mg;观察组患者采用双负荷剂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患者治疗的第1日口服300mg的氯吡格雷,第2日开始口服75mg;第1日口服300mg的阿莫西林,第2日开始口服100mg,两组患者所用药物完全一致,均需连续治疗6周。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NIHSS评分。如患者接受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100%且病残等级=0则为治疗显效;如患者进行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且病残等级在1级至3级则为治疗有效;如患者进行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为治疗有效;如患者进行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以下则为治疗无效。(NIHSS量表总分42分,评分越高代表患者神经功能受损越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报告所设计的样本对象资料如患者的基线资料等情况均是经由统计学软件SPASS25.0进行统计计算和结果验证的,以百分比卡方对设计数据中的计量资料进行表示和验算;以T值对符合正态分布的计数资料进行表示和验算;再通过P值的情况区分两组数据的对比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当P>0.05时则表明两组数据的比较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当P<0.05时则表示两组数据的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对比

由表1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更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对比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对照组

30

15

6

9

21(70.00)

观察组

30

24

4

2

28(93.33)

X2

-

-

-

-

5.455

P

-

-

-

-

0.020

2.2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比较

由表2可见,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更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表2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比较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1周后

治疗6周后

对照组

30

24.93±6.22

21.06±6.11

16.11±9.29

观察组

30

25.04±5.99

16.03±5.34

9.55±6.25

T

0.070

3.401

3.215

P

0.954

0.000

0.001

3 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源于患者的缺血、缺氧造成的局限性脑组织坏死,多发于中老年群体,疾病的致残、致死率较高,对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意义重大[3]。针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是采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作为临床上多用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氯吡格雷以及阿司匹林能经患者肝脏代谢,快速反应[4],起到有效的抗血栓效果。但单纯使用药物无法将药效进行最大限度发挥,本次的研究对比了常规用药以及双负荷剂用药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超过对照组20%,且NHISS评分更低,这是由于双复合剂量用药能通过花生四烯酸、 ADP 途径更为有效地抑制血小板聚集进而发挥双倍疗效[5],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凝血功能得到有效改善,疗效更为确切。根据本次的研究报告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且NIHSS评分更低,两组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针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用双负荷剂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疗效确切,能大幅度改善患者的神经缺损功能,改善患者的预后,临床上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高亚亚,闫俊,柴旭兵,叶楠,杨莹.双负荷剂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疗效观察[J].血栓与止血学,2021,27(04):612-613.

[2]黄彦红,任丁,罗宁,周欣梅,卢建政,王少华,郑明华,李昌海.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双负荷量序贯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临床研究[J].内科,2020,15(04):413-416.

[3]张东璞,王欢,李玲.负荷剂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对进展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32(01):38-39.

[4]程春郁, 齐齐哈尔地区负荷剂量双抗(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在不稳定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应用疗效观察.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2018-12-21.

[5]郑婵新,王大成,李雄新.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双负荷剂量与常用剂量治疗急性非心源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6,23(09):1325-1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