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用于静脉输液治疗中预防静脉炎发生率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5
/ 2

循证护理用于静脉输液治疗中预防静脉炎发生率的研究

费桃莉、汤佳、蒲蓉、文鑫

中国人民解放军 63820部队医院外科, 四川省绵阳市 621000

摘要 目的 分析循证护理用于静脉输液治疗中预防静脉炎发生率的效果。方法 抽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间在我院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分为两组进行对比,其中一组命名为对照组,另一组命名为研究组,前者接受常规护理,后者接受循证护理,并对不同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静脉炎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静脉输液治疗中实施循证护理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 循证护理;静脉输液;预防;静脉炎


静脉输液是一种临床诊疗方式,虽然快速有效,但在输液的过程中,由于穿刺给静脉带来的刺激,会增加静脉炎的发生率,临床表现主要以红肿、局部疼痛为主,不仅给患者带来不适感,还会增加后续的静脉穿刺难度,诱发医疗纠纷[1],因此,本文旨在分析循证护理在静脉输液中对预防静脉炎发生率的干预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所选对象均为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间在我院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共计入选8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各有40例的对照组与研究组。

对照组:本组40例中男性患者有22名,女性患者有18名,最小年龄者16岁,最大年龄者58岁,平均年龄为(35.48±2.13)岁。

研究组:本组40例中男性患者有23名,女性患者有17名,最小年龄者18岁,最大年龄者62岁,平均年龄为(35.98±2.64)岁。

上述内容对比结果显示(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提升首次穿刺成功率,穿刺完毕后观察皮肤状态,如有静脉炎发生,及时处理,并于患者沟通,讲解输液期间的注意事项,提升依从性。

研究组:循证护理:(1)提出循证问题:成立循证护理小组,收集静脉输液时可能诱发静脉炎的高危因素,例如:固定不到位、巡回不及时、患者活动较多、液体渗出、留置针时间管理不当等[2](2)循证文献支持:根据提出的问题,查阅相关的文献,并结合实际的临床工作经验,制定预防措施(3)护理实施:评估患者的血管情况,选取粗细适宜的穿刺针和弹性良好的血管静脉穿刺;避免关节处,减少液体渗出;做好导管的维护工作,坚持无菌操作;强化对患者姿势的管理,避免患者穿刺一侧活动度较多;做好沟通工作,提升患者的依从性;把握留置针的适宜证,合理的管理留置针的时间,尽早拔管;在使用高渗药物时,在输液的过程中,加强巡视,对患者的卧位和肢体放置进行指导,密切观察患者的局部情况,如有液体外渗,需要及时拔管,并重新选择血管重新穿刺[3];了解药物的配伍原则,避免药物药理出现变化;严格执行手卫生,提升护理人员的穿刺水平。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静脉炎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

护理满意度:通过调查问卷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发放,问卷分值100分,统计结果包括:十分满意(分值大于80分)、一般满意(分值大于60分,低于80分)以及不满意(分值低于60分)。

1.4统计学分析

采取SPSS25.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本文研究数据,计数资料以及计量资料分别接受卡方检验以及t检验,并分别以例数(百分比)以及(均数±标准差)进行表示,本文所对比的静脉炎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均为计数资料,遂选取卡分检验进行处理,结果以例数(百分比)为单位,当处理结果为p<0.05,则表示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静脉炎发生率

见表一所示,静脉炎发生率,研究组(2.50%)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一 静脉炎发生率 n(%)

组别

n

发生率

研究组

40

1(2.50)

对照组

40

8(20.00)

X2


6.135

p


0.013

2.2 护理满意度

如下表二所示,护理满意度,研究组(97.50%)高于对照组(8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二 护理满意度 n(%)

组别

n

十分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研究组

40

20

19

1

39(97.50)

对照组

40

18

15

7

33(82.50)

X2





5.000

p





0.025

3讨论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见的治疗方式,也是急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诊疗技术,在输液的过程中,药物可以通过输注的方式进入体内,从而改善病情,但同时这样的方式增加了静脉的创伤程度,属于有创诊疗技术,如果处理方式不佳,则会增加静脉炎的发生率,增加患者的不适感,影响治疗的效果[4]

循证护理是临床护理的基础,其在静脉输液前,通过分析患者的血管情况,明确静脉炎的诱发因素,提出循证的问题,查阅相关的文献,以保证护理措施制定的可靠性和合理性,从而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缓解患者的身心痛苦,保证护理干预的价值[5]。就循证护理开展的静脉炎预防工而言,是以患者为中心展开的护理,起点较为良好,可以促进护患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静脉炎发生率为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且研究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0%,可见,循证护理的实施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

综上所述,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采取循证护理,可以有效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护理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娟.静脉输液导致静脉炎的影响因素与护理研究进展[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1,36(06):36-38.

[2]沈婷,李淑仪,周琳.集束化管理在急诊输液室静脉输液相关性感染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1):69-71.

[3]魏霞,殷花,韩晓玲.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创建安全输液示范病房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全科护理,2021,19(15):2111-2116.

[4]杨露宁.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疗效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15):155-156.

[5]石静.循证护理用于静脉输液治疗中预防静脉炎发生率的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4):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