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景观空间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8
/ 2

滨海景观空间设计

陈文柳

大连市国土空间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116011

摘要:新形势下,自然界中水是自然景观中绚丽的“角色”,展现了不可抗拒的吸引力与艺术魅力。滨海景观空间设计展现了很强的平等性,可以在强大的包容性下,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汇聚当地的民俗习惯,体现当地的地域特色。只有合理使用当地的资源,打造城市的形象与品牌,才可以形成城市的特色,将滨海景观打造成为优美的“人间天堂”和“旅游胜地”。因此,本文首先提出需要探究的重点,立足实际,将滨海景观打造成为游湖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增加城市美观度,为居住的环境增添一份美丽,吸引更多的受众者。

关键词:滨海景观;空间设计;绿色

一、问题的提出

旅游属于第三产业的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公认的第三产业,可以在世界组织的发展中呈现自身独到的价值和作用,满足大众的生活性需求。在休闲的时代中,休闲度假属于最高层次的旅游方式,展现了时代的特点和时尚的主流感。在滨海城市中,总结给大家一种亲切的感觉[1]。滨海区是城市中最为灵动的公共空间,可以在全新的视角下,起到城市门户和窗口的主要作用。在压力锅式的城市空间中,大家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在钢筋水泥的世界中,打在很自然的就会赶时间欧到城市以外的自然环境,这些环境中,可以让大家全身心投入的就是水。城市滨海地区有着丰富的海洋环境资源,海洋赋予了滨海地区独特的生态。但是,在实践的历程中,可以看到部分土地不合理利用,交通建设滞后,联系不便,公共活动空间缺失,滨海景观特色丧失,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2]。鉴于此,如何在保护好自然景色的基础上,建立适合大众活动的空间,满足城市滨海景观公共空间设计的发展需求?

滨海景观空间设计要点

(一)滨海地区整体空间控制

在当前发展历程中,空间设计属于必不可少的基本原则之一,需要在整体的视野下,保持原则性,加大城市结构与形态的把握和发展。在一个连续的控制方式中,合理安排这些要素。一般的情况下,滨海地区需要结合不一样的地段或者是项目,加大机构的开发力度,将不同时期的建筑与不同空间的协调性有效的整合起来。但是还需要考虑到滨海地区和这个城市之间存在的逻辑思维关系,有效的将滨海地区从整个城市中分离出来。不仅需要考虑到城市和周边地区的有效融合,还需要保持山——海——城市的和谐共生,满足生态发展的建设需要[3]

(二)滨海地区路网空间优化

从本质上,滨海城市一般都具备较强的灵活性空间,可以进一步有效整合扩大吸引力。其中滨海地区主要骨架就是道路网,道路网的建设属于空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路网的建设不仅可以让大家更加直观的亲近大自然,并且还可以扩大参与的力度[4]。在滨海的城市地区来说,需要多鼓励大家使用多元化的出行方式,并且最大限度减少交通压力,将车型和慢性交通有机的结合起来,以此来满足多元化的发展需要。其中地下通道、地面景观步行道等位置,需要配备完善醒目的引导标识。不仅是为了保持交通的有效互动,也是为了建立分层布局的有效发展空间。

(三)滨海地区开放空间共享

从现代化的视角看,滨海景观设计具有共享性的空间特征,真实的反映了一个城市的形象与特色,需要合理的将大众融入到其中。滨海的开放空间也是城市开放空间中的特殊组成部分,可以有效的为大众提供看海或者是亲海的愿望。也就是说,绿地、亲水空间、游憩空间等都保持一定的层次感,将安全和舒适性更加直观的呈现到大家的视野当中[5]。提高各个通道之间的联系,加大内涵的对接性,保持方向的渗透力。

  1. 滨海地区天际线组织

在实践的过程中,天际线的凸出和凹进属于当前设计的关键点,不仅是为了进一步展示城市的艺术魅力,也是为了留下美好的印象。例如:迪拜棕榈岛的亚特兰蒂斯酒店就是以滨海为基础,在新月形堤坝的位置,将自身的特色呈现到大家的视野当中,在受众者看到之后,就会有种的接纳大海的感觉。此种方式,属于标志性的建筑物,体现了很强的内向性。天际线应与背景山体的位置相互协调,建立不同的组织方法与层次感。不仅需要建立和谐的搭配,还需要保持两层轮廓的强烈对比,建立起伏的走势,达到两者之间的相互融入。

(五)滨海地区建筑设计引导

在整体的布局中,需要分析合理的发展路径,在尽可能发展的视野下,减少出现墙壁式的连续体量布局,满足海陆的相互渗透。此外,还需要减少空气的滞留,丰富街道的立面,缓解空间的风格。建筑外墙和控制水边的距离中,需要保持一个有效的开放性,并且保持亲水的状态,形成丰富的景观层次。思考受众者的视觉和心理感受,确定建筑退后岸线距离。引导人们视觉产生建筑向海面跌落感,达到丰富沿岸景观效果。例如:霞浦滨海新城空间设计就是在南峰山——塔山——松山的空间关系中,连通生态走廊,构建山水新格局。顺应城市山海轴线,打造以塔山为核心的城市生态景观核,赋予更明确的特性。密致城市网络,打造城市新肌理。以“小街区” 的规划方式,“化整为零”,减轻交通压力,提升城市效率。密集小尺度肌理,保持中等尺度肌理,建立大尺度肌理空间。控制新城天际,打造滨海新界面。在显山露水、保护自然的基础上,构筑山城相依的滨海城市天际线,把握建筑的虚实关系和体量高度,保持节奏感,引导人群自由的穿梭。创造特色开放空间,彰显滨水城市形象,增强亲水性,满足“面、线、点”的发展需求。尊重差异性,提出特色文化,增加滨水公共空间,提高密度,保证公共空间的连续性。

总结: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态、文化观念整合的城市空间设计中,滨海新城的空间打造,不仅需要满足多元化的功能建设和需求,还需要在城市化的基础上,保持科学的发展动力,展示城市的特色性。形成绿色体验的公共休闲体系,创造可生长、具有指向性的公共开放空间。创造出宜人、高效和特色的环境,提高城市知名度,打造城市品牌。

参考文献:

[1]陈琛,杜慧敏,郄书恒,等.基于数据分析下的滨海景观空间人群行为模型探究——以八大峡广场为例[J].现代园艺,2019(20).

[2]于宝,王建梅.生态环境下滨海度假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秦皇岛市为例[J].戏剧之家,2019,312(12):229.

[3]彭婷婷.听风迎海,亲于自然,用设计点亮建筑——海南清水湾JW万豪度假酒店设计分析[J].城市建筑, 2019,310(05):62-71.

[4]顾钺.基于公共健康的滨海景观营造途径探究——以海口湾畅通工程(二期)为例[J].中外建筑,2020,234(10):161-164.

[5]白鹏飞.关于滨海临山区域地块容积率推算的探讨——以《大连小平岛二期地块规划》为例[J].中国房地产业,2019,000(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