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心理护理对产妇心理生理健康的影响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9
/ 2

预见性心理护理对产妇心理生理健康的影响探讨

吕娟霞

泾川县妇幼保健院 甘肃泾川 744300


【摘要】目的:分娩是一个生理过程,但对产妇来说是一次重大的身心应急过程的考验。母体对应急的情绪反应主要来自妊娠期及分娩期的紧张、恐惧、焦虑和疼痛。分娩时子宫收缩、宫颈扩张,胎儿经产道娩出,对精神是极大的刺激。部分产妇惧怕痛疼,怕产后大出血,怕难产;有的人怕胎儿畸形,怕性别不理想等等。这种种心理都会导致对痛疼的敏感,消极的心理又会通过中枢神经机制,影响宫缩导致滞产或大出血等。所以预见性开展心理护理,进行有效疏导,对促进母亲角色适应,保障产后心理、生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关键词】预见性心理护理:产妇,心理、生理健康。

分娩期是妇女一生中最特殊的时期,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临产妇女的心理状态在分娩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被充分重视。许多临产妇处于一种怕疼痛、怕出血、怕难产的紧张情绪中,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紧张和恐惧,在此期间,她们不但要接受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还要接受初为人母及社会角色的变化,心理上会相应产生一些变化,尤以临产前的变化为著,而临产时产妇的心理状态及正确护理对产妇顺利分娩,产后母体恢复、心理健康及母乳喂养的成功均有一定的影响。本研究将此心理护理模式应用孕前保健及产后康复中,效果甚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次纳入对象为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来本院接收住院分娩的120例产妇。纳入标准:(1)自愿知情的原则;(2)既往无精神病史;(3)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产妇年龄20-40岁, 平均年龄28.6岁,随访至产后30天。现将120例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组开展常规性护理,包括围产期常规体格检查,出入院健康宣教,分娩术前准备等,以及及生活方面的必要帮助。研究组在上述护理基础上实施预见性心理护理,具体内容如下:(1)围产期心理护理:妊娠开始,3/4的孕妇会出现恶心、呕吐、头昏、嗜睡等妊娠反应,尤其到妊娠中后期,孕妇手脚浮肿、呼吸困难、腿痉挛、乳房胀痛、失眠、痔疮发作和尿频等症状更为突出,进入围产期,身体的不适,对分娩的恐惧等因素,会使产妇情绪不稳定,急躁、心理脆弱、敏感。这个时期,开展心理护理尤为重要,温柔、耐心、亲切地对产妇进行围产期可能会出现的各类并发症、缓解措施等进行详细讲解,使其在充分知情了解的基础上减少出现并发症时的恐慌及烦躁,并叮嘱其产检时间及需要紧急入院的情况等。(2)入院期心理护理:从入院开始,产妇即将面临分娩,进入新的角色,对医院环境陌生、对分娩疼痛、难产等害怕心理,而产生孤独、陌生和恐慌心理。这时护理人员应热情接待,以亲切的语言、温和的态度、耐心地解释,真正的同情心安慰和疏导产妇。耐心做好思想工作,细心讲解待产与分娩的有关知识,使其对产程有所了解,讲明分娩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减轻其恐惧心理,让其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对分娩全过程心中有数,情绪稳定,增强对分娩的信心。(3)分娩前心理护理:分娩前产妇会出现对产程意外的恐惧、对宝宝健康状况的担心,以及因为分娩的剧烈疼痛,对家人、对腹中胎儿及医护人员产生怨恨的心理等。这时正确引导并协助产妇选择适宜的分娩方式,通过详细了解病史和体格检查,对待产妇生理和心理状况进行评估,针对待产妇特定的生理状况进行宜教、指导和情感支持。同时做好待产妇的生活护理,帮助她熟悉环境,介绍主管医生,将待产妇安排在家庭化病房,由家属陪伴。在整个产程进展中,护理人员加强配合,使病人对我们有一种依赖感,愿意倾吐心声。细心观察产程进展,并指导产妇配合。(4)分娩期心理护理:进入产程后,护士应给予其关心、关爱,陪同疏导,鼓励加油,在宫缩缓解期,普及新生儿会给一个家庭带来的喜悦和欢乐,对其家庭的重要性,并科学普及分娩知识,使其克服紧张和恐惧心理。耐心解释,宫缩痛是正常的生理现象,通过谈心、喂水、喂饭,可使其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使其分散注意力,减轻痛苦。宫缩时嘱其配合呼吸,并帮助其按摩腹部,宫缩间歇期闭目休息。宫口开全后指导产妇正确运用腹压,顺利结束分娩。做好解释说明工作,使产妇感到轻松,心情平静,思想放松,评估产妇身心状况,提供整沽、舒适、空气清新、温度适宜的母婴同室的体养环境,保证足够营养。(5)分娩后心理护理:胎儿娩出后,产妇又进入一个新的身心转变时期。生理上,随着胎盘的娩出,亢进的神经内分泌要转向正常,而哺乳机能趋向活跃;在心理上,对做母亲的期望转为现实;生儿还是育女的产前预期也见了分晓,或喜或悲皆由此而起;母性行为的实践也从预期转为现实。所以,针对产褥期妇女生理及心理的转变,要提高警惕性,积极进行心理疏导。引导患者适当发泄抑郁情绪,应普及产褥期产妇恶露护理知识,产后康复知识,产妇心理保健知识,同时科普喂养知识,新生儿护理方法等,促进产妇尽快进入母亲角色,同时鼓励其家属多体贴、照顾产妇,多夸赞婴儿,以减少产妇的不满情绪,保持产后心理健康,积极锻炼,尽快康复。

1.3统计学方法

收集到的数据用SPSS22.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616e576e26b75_html_eaf34a41c400f7ec.gif )描述,两组间或组内比较以t检验;两组比较以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产后产妇生理、心理健康状况

研究组分娩术后产妇生理、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分娩术后28天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例(%)

组别

例数

产后抑郁症

婴儿科学喂养

产褥期感染

产妇幸福指数

参照组

60

17(28.3)

41(68.3)

2(3.3)

38(63.3)

研究组

60

4(6.7)

53(88.3)

0(0)

56(93.3)

3 讨论

分娩对产妇来说是一种剧烈的心理及生理应激反应,即可产生生理上的应激,同时也可以产生精神心理上的应激。产妇精神心理因素能够影响机体内部的平衡、适应力和健康。因此,为促进产后产妇生理、心理健康,提升产妇幸福指数,应有针对性地开展预见性心理护理。要围绕临产妇在分娩前后的一系列心理状态进行观察和分析。在护理时抓住各个时段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给予她们精神上的鼓励,心理上的安慰,消除不良心理,使她们在产前、产时、产后都保持最佳心理状态,使其情绪稳定,精力充沛地顺利分娩,并预防产后心理、生理并发症的发生,促其良好进入母亲角色,提升幸福指数十分重要。

综上所述,预见性开展心理护理,进行有效疏导,保障围产期心理、生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张秀珠.产妇心理状态对分娩质量的影响程度与护理干预,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7年14期

[2]闫志萍.围生期心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发病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1,17 (22): 355-356.

[3]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

[4]麦小兰.人文关怀护理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1,24 (16): 162-163.

[5]张温花.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对TURP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术后恢复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6年

[6]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