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用于无痛胃镜中效果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2
/ 2

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用于无痛胃镜中效果探讨

杜秀茹

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用于无痛胃镜中的护理效果。方法:纳入2020年7月~2021年7月期间于本院行无痛胃镜检查患者8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原则分组后,行对比性护理研究,胃镜检查期间,参照组(n=42)行标准护理,试验组(n=-40)联合健康教育、心理干预护理。比较患者胃镜检查配合度、心理情绪评分、护理满意度及胃镜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护理后HAMA(8.69±1.19)分、HAMD(7.85±1.19)分、胃镜不良反应发生率(5.00%)低于参照组,且胃镜检查配合度(97.50%)、护理满意度(100.00%)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心理干预在无痛胃镜中的应用,对患者胃镜检查期间负面情绪有积极缓解意义,可使患者在积极配合检查后降低胃镜不良反应风险。

【关键词】健康教育;心理干预;无痛胃镜;临床效果


胃镜是临床常用消化内镜检查技术类型,可经内镜检查实现对患者十二指肠及胃粘膜病变的直观观察,并可按需开展内镜下组织提取为后续病理检验提供样本或按需辅助完成治疗,临床应用价值显著。但在胃镜检查实施中需经咽喉、食管等结构进入胃部完成检查,故需在全麻实施下缓解胃镜检查不适,保障患者内镜检查安全性,而检查操作所致负面情绪或可从心理应激层面导致部分安全风险增加,需加强护理预防措施[1]。因此,为探讨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用于无痛胃镜中的护理效果,特设本次研究,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2020年7月~2021年7月期间于本院行无痛胃镜检查患者8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原则分组后,行对比性护理研究,胃镜检查期间,参照组(n=42)行标准护理,试验组(n=-40)联合健康教育、心理干预护理。

参照组,男23例(54.76%),女19例(45.24%),年龄最大者81岁、最小者22岁,中位年龄51.5岁;试验组,男22例(55.00%),女18例(45.00%),年龄最大者80岁、最小者22岁,中位年龄51岁。患者基线资料组间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果可比。

纳入标准:(1)患者均具备无痛胃镜检查指征;(2)均在对症选择麻醉方案后接受无痛胃镜检查;(3)患者均自愿加入研究。排除标准:(1)脱离研究者;(2)护理配合度极差者。

1.2方法

标准护理:即在患者胃镜检查前一日明确告知胃镜检查准备事项及注意事项,检查当日需在患者入院后核实胃镜检查准备事项,按需指引患者接受麻醉,辅助完成胃镜检查;患者麻醉苏醒后需留观30min,确认无误后允许离院。

健康教育:胃镜检查前1日,需组建微信群组对次日检查者开展完善健康指导教育,并指导其严格依据准备事项内容完成胃镜检查准备。

心理护理:胃镜检查等候期间,由患者责任护士在胃镜检查知识宣教基础上开展心理疏导护理,积极消除负面心理情绪,并鼓励患者积极完成检查,以降低心理应激风险。

1.3观察指标

比较患者胃镜检查配合度、心理情绪评分、护理满意度及胃镜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资料整理、录入后,用(617248133f235_html_27f28ec49f68deb9.gif ±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用(n,%)表示定性资料,617248133f235_html_19f534e8eaa73caa.gif 检验,经SPSS23.0统计学软件统计对比后,如结果差异显著且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前与护理后心理情绪评分对比

患者护理前心理情绪评分组间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护理后HAMA(8.69±1.19)分、HAMD(7.85±1.19)分较参照组降低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护理前与护理后心理情绪评分对比(617248133f235_html_27f28ec49f68deb9.gif ±s)

组别

n

HAMA(分)

HAMD(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参照组

42

13.65±1.48

11.21±1.35

12.39±1.32

10.59±1.37

试验组

40

13.59±1.45

8.69±1.19

12.35±1.39

7.85±1.19

t


0.1853

9.3048

0.1337

9.6485

P


0.8534

0.0000

0.8940

0.0000


2.2两组胃镜检查配合度、护理满意度及胃镜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试验组护理后胃镜检查配合度为97.50%、护理满意度为100.00%、胃镜不良反应率为5.00%,较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两组胃镜检查配合度、护理满意度及胃镜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组别

n

胃镜检查配合度

护理满意度

胃镜不良反应率

参照组

42

83.33(35/42)

90.48(38/42)

21.43(9/42)

试验组

40

97.50(39/40)

100.00(40/40)

5.00(2/40)

617248133f235_html_19f534e8eaa73caa.gif


4.6702

4.0049

4.7607

P


0.0307

0.0454

0.0291


3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护理后HAMA(8.69±1.19)分、HAMD(7.85±1.19)分、胃镜不良反应发生率(5.00%)低于参照组,且胃镜检查配合度(97.50%)、护理满意度(100.00%)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指出,胃镜检查前患者胃肠道准备质量及心理我情绪稳定状况对无痛胃镜检查实施安全性同样具有负面影响。故健康教育、心理干预在无痛胃镜中的应用,可在标准化无痛胃镜护理实施基础上,经提升胃镜检查准备质量、完善检查前心理疏导护理措施后,从检查准备质量及心理疏导层面有效消除无痛胃镜检查部分风险因素,综合提升无痛胃镜检查实施安全性及安全质量[2-3]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心理干预在无痛胃镜中的应用,对患者胃镜检查期间负面情绪有积极缓解意义,可使患者在积极配合检查后降低胃镜不良反应风险。


参考文献:

[1] 胡君凤,王敏. CICARE沟通模式在无痛胃镜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11):181-183.

[2] 刘乃真,谢文吉. 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在无痛胃镜中的护理干预效果[J]. 中外医学研究,2019,17(28):83-85.

[3] 刘淑娟,徐静. 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在无痛胃镜中的护理干预[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