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区交通综合治理方法研究-以珠海市上冲片区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2
/ 2

片区交通综合治理方法研究 -以珠海市上冲片区为例

谢林华

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珠海 519000


摘要:片区交通综合治理,是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的重要手段。为了探索研究片区交通综合治理方法,本文以珠海市上冲片区为例,通过现状交通调查及问题梳理,构建上冲片区交通综合治理策略,提出具体的治理措施与行动计划,并结合交通模型技术,对治理策略与措施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关键词:片区治理、交通拥堵、治理策略

  1. 引言

上冲片区位于珠海市中心城区西北部,东至三台石路,西侧至中山市的边界,北至凤凰山山脊,总用地面积30.99平方公里。上冲片区内部有界冲村、南溪村、福溪村、沥溪村、东坑村、梅溪村、长沙村和上冲村8个城中村,片区交通较为复杂,有G105和金凤路等重要通道穿越、有复杂的交叉口、有城际快速轨道站点、有公共汽车总站等,且包含大量的工业区、物流园较多,货运交通较多。且该片区毗邻中山,是珠海市对外的西北门户,对外交通和城市交通混杂。

同时,片区内部有香海大桥支线、金琴快线、翠屏路、梅界路、造贝工人村路等5条道路施工,珠中衔接道路环市东南路、网髻路也处于施工状态,道路施工易诱发交通拥堵,需妥善应对。鉴于此,面对日益拥堵的交通环境,同时为了探索研究片区交通综合治理方法,本文以珠海上冲片区为例,通过现状交通调查及问题梳理,构建片区交通综合治理策略,提出具体的治理措施与行动计划,并结合交通模型技术,对治理策略与措施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1. 现状调查及问题梳理

    1. 现状交通需求分析

现状珠中人员交互量大,早、晚高峰时段(7:00-9:00、17:00-19:00)约有12.8万人进出珠中边界。据统计,工作地在中心城区,住在坦洲、三乡的人有9.02万人(早高峰入关,晚高峰出关),工作在坦洲、三乡的人,住在中心城区的人有3.82万人(早高峰出关,晚高峰入关),受上下班潮汐性通勤交通的影响,上冲片区高峰期间交通十分拥堵。

珠中跨界交通以通勤出行需求为主,呈现坦洲、三乡居住,珠海工作的现象,职住空间分离现象明显。出行主要分布在造贝片区、前山片区、上冲、翠微、旅游路西侧片区,沿珠中边界分布。

    1. 现状拥堵情况分析

上冲片区城市道路等级匹配不合理,缺乏与快速路衔接的路网系统,难以有效疏散对外联系通道带来的交通流,路网功能配置不明确,不同性能和不同功能的交通流在同一平面上混杂、相互干扰,交通效率不高。

G105为双向8车道,现状晚高峰双向流量为9800pcu/h,饱和度为1.02,交通处于过饱和状态,晚高峰车速为15.2km/h,长期处于拥堵状态。G105沿线主要有3处拥堵点,分别是G105交梅华路、南坦路、西部沿海高速入口,其中G105-梅华路-明珠路交叉口梅华路进口道高峰排队长度为350米,该交叉口晚高峰主要转向量为梅华路-G105方向,晚高峰转向量为1960pcu/h,梅华路排队长度约350m,其次为G105-梅华路方向为1260pcu/h,G105排队长度约200m,造成拥堵的原因为交叉口为多路交叉,同时车流量过大,G105有车辆掉头口,占用两边车道,引起交通梗阻。

    1. 片区道路施工问题

上冲片区及周边珠中衔接道路共7条处于施工状态,道路施工在一定程度上占用道路空间,易造成车辆缓行、停滞等现象,诱发交通拥堵。其中,香海支线施工拥堵问题最为突出,香海大桥支线工程(上冲段)全长6.031km,全线采用高架桥沿G105布线,高架桥施工期间,桩基、桥面架设等的施工将会对封闭G105的部分进出车道,将会对进出珠海的交通产生重大的影响,构建系统完善的施工交通组织,是本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1. 现状跨界公交情况

根据大数据分析和居民出行调查数据显示,早高峰7-9点两小时,工作日跨界公交运量约为1.3万人次,公交分担率仅10.4%,公交未能较好承担跨界出行需求。跨界公交线路平均长度达到了21.6km,最长的K995达到47.6km,远超过规范要求的8~12km。各公交线路绕行现象明显,非直线系数普遍较大,其中42路非直线系数达到3.2,超过规范1.4。

  1. 交通综合治理策略

    1. 策略一:理顺香海支线施工期间交通组织

华威路起点为广澳高速附近,与中山村道相接,与G105几乎完全平行,可利用华威路对G105进行分流。为了避免对工厂、居民的影响,在现状的基础上,增加华威路(双2处)增加由一车道通行,变成双3车道,双4断面维持不变。

617273745379e_html_3519c6c2bcf3e38d.png

  1. 华威路交通组织方案

    1. 策略二:构建G105两侧平行分流通道

香海支线施工期间对G105交通影响较大,为了疏解交通压力,提高片区通行效率,改善上冲片区的交通拥堵情况,利用东西两侧现状道路,构建G105-华威路-诗僧路-翠屏路和G105-青松路-梅界路-健民路平行分流通道。

    1. 策略三:优化珠中跨界公交

提高公交运作效率,逐步将现状跨界公交直达线路模式改造为“枢纽+换乘”跨界公交运行模式,提高跨界公交服务水平,打造具备与小汽车竞争的公交系统,缓解珠中交通拥堵问题。

以跨界换乘枢纽为核心,重点针对三乡、坦洲主要居住区,布设放射型公交线路网络。具体措施如下:

  • 优化调整现状931路公交线路,形成上冲方向公交快线。

  • 截短17路,与有轨电车1号线接驳

  • 拆分42路为两条线路,形成两条公交支线

  • 优化调整992、993、687路方案

  • 调整线路经行诗僧路——翠屏路公交线路

  • 调整线路经行网髻路——翠微西路路公交线路

  • 加快完成上冲小镇公交首末站建设并投入使用

  • 长沙圩公交站点改造方案

  • 尽快完成诗僧路、云峰路、翠屏路等新建道路公交候车亭建设

  1. 措施评估

通过理顺香海支线施工期间交通组织,构建G105东侧和西侧平行分流通道,并优化跨界公交,减少小汽车出行,在上述的几项措施实施后,根据交通模型分析,香海支线施工期间,上冲片区的主要道路饱和度有所降低,交通运作总体表现平稳有序。

  1. 总结与展望

本项目以珠海上冲片区为例,进行了一项完整的片区交通综合治理技术成果与方法的应用,针对性地提出了交通综合治理策略,有效缓解了上冲片区的主要交通拥堵状况。在应用过程中,本项目着重强调了片区交通拥堵治理的技术方法,指出片区交通综合治理技术的要点与特点,可为其他城市片区交通综合治理的应用推广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城市交通精细化管理:绣花精神与绣花功夫[J].张扬.交通与运输.2018(02)

  2. 从“被动改善”到“主动管理”的交通拥堵管理策略转变[A].张晓春,罗丽梅,陈蔚,邵源.公交优先与缓堵对策——中国城市交通规划2012年年会暨第26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

  3. 交通运输部道路运输司,编.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实践.2013

  4. 上海市快速路拥堵关键节点成因溯源案例分析.张扬.交通与运输.2020

  5. 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的研究综述和建议[J].雷洋,黄承锋.综合运输.2018(04)

  6. 城市交通拥堵人的因素是核心——基于以人为本的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策略分析[J].苟劲松.城市管理与科技.2016(04)

  7. 对中国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认识[J].郭继孚,刘莹,余柳.城市交通.2011(02)

  8. 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的研究综述和建议.雷洋,黄承锋.综合运输.2018

617273745379e_html_57eb4da3ad53ef71.gif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