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改扩建实践与探索--以凤岗镇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4
/ 3

中小学校改扩建实践与探索 --以凤岗镇为例

罗俊鹏

东莞市城建规划设计院 广东东莞 523000

摘要: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部署和国家、省教育大会精神,推进“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增加幼儿园中小学学位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的意见》、《东莞市增加中小学幼儿园学位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的实施意见》等要求,加快全市公办中小学建设速度,加大力度补齐民生短板,努努力力办好人民教育。本文以凤岗镇6所公办学校改扩建方案为例,探讨高密度用地改扩建设计的策略,研究复合空间、功能叠加等建筑形式。

关键词:中小学;改扩建;教育大计


前言

我们深信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如今东莞最重要的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城市建设密度的快速增加,引起户籍人口的急剧膨胀。高建筑密度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形式,人口的增长也必然随着城市建筑密度的增加而迅速增长,人口增长与教育环境的矛盾就随着建筑密度的增加愈发强烈。如何在极为有限的用地中创造最大化的教学与活动空间,提升教育品质,为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就需要我们深思与探讨。改扩建项目一个重要的设计原则是因地制宜,充分尊重现状场地的地形和现状建筑的形体、优化总体规划布局,提升校园整体的空间品质,同时积极响应教育大会战的指导精神和需求:

  1. 科学测算,提前谋划

  2. 集约节约,挖潜扩容

  3. 流程重塑,提速增效

  4. 深化改革,拓宽路径

本文案例所在的凤岗镇,地处东莞市东南端,东、南、西三面紧邻深圳龙岗、横岗、平湖和观澜,是莞深一体化的先行区,地理位置优越。凤岗镇城市化程度较高,本次扩建的6所学校分布于镇区核心地带。通过本次扩建,学校的品质大幅提升,将会为区域综合实力的拓展提供强而有力的支持。

1提出问题

作为教育大会战改扩建项目,因为在原校址上进行改扩建,时间紧迫,制约因素较多,设计难度较大,所以要通过实地反复的核查,梳理要点难点,在千头万绪的思绪中寻找合适的设计和推进方向。在本次教育大会战中,主要关键问题有如下两点:1、如何切实有效地推进项目2、如何在有限的用地中创造出合适的教学与活动空间

2解决方案

2.1如何切实有效地推进项目

一方面,教育扩容千日攻坚时间的紧迫性,另一方面,6所学校扩建建筑面积较大,学校需求较多,且其中多个学校用地属性存在一定问题,如何统筹规划、统筹设计,保证项目进度是首要问题。

因此,第一点,规划院接洽此项工程起始之初,第一时间即与凤岗镇党委反馈组织构架建议,成立镇项目指挥小组,包含教育、规划、国土、招标、财政、住建、水务、环保、消防等部门的人员,设立专人专岗、落实专岗专责,强化目标导向,强化沟通保障,落实及时反馈并解决问题的责任机制。

第二点,对项目建设模式的推荐

传统模式 优点:易于把控项目进度与质量、程序清晰、法律依据健全

缺点:周期长,各节点人力需求高,推进大会战目标进度难度较大。

EPC模式 优点:模式较为成熟,节省投资方人力、有效缩短工程开发和建设时间

缺点:投资方把控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财务及工程质量管控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

代建制 优点:专业公司统筹、节省人力物力,加快工程推进进度

缺点:良好的代建主体较少,对于零碎的工程项目较难引入合适的代建单位

对于凤岗镇,我们综合考虑镇街情况,要3年内建设8所学校,镇里建设类人力资源不充足的情况下,建议凤岗镇因地制宜,采用符合本镇实际情况的EPC模式。

关键要点:招标优质前期咨询(国土规划等条件梳理及财政立项)+设计单位(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概算+方案报建)+EPC单位

第三点,梳理学校面积、建设类型、规划情况、控制线冲突情况等,用地与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镇)总体规划不符的,由镇街政府承诺在国土空间规划中落实建设用地规模、理顺空间规划手续,并提供建设用地规模平衡方案的前提下,纳入绿色通道先行办理手续、开工建设。需采用承诺制的改扩建学校项目必须在本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兑现承诺、落实建设用地规模。同时进行现场调研,考察现场的建设的可能性,重新确定甲方需求及建设规模。

对于本次教育大会战,充分利用好今年全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契机,由自然资源、教育部门对学校改扩建项目中存在的规划条件不符问题进行全面梳理,争取市指挥部的支持,对于条件成熟的项目,纳入国土空间规划调整范围,相关学校建设手续提前予以完善。

2.2如何在极为有限的用地中创造最大化的教学与活动空间

凤岗镇6所公办学校由于较早期建设,其中个别学校也存在后期扩建问题,缺少一个总体规划,一直采用“见缝插针”的方式,同时布局又较为零散,校园空间较为破碎。如何在新的改扩建方案设计中,将现有建筑形式及空间、功能串联在一起,成为了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

本次方案推敲试图在凤岗6所学校通过不同的比例和密度之间进行协调,使新建筑与旧建筑顺畅拼接。建筑在自己的体型上,保留原有造型构造元素和“深度”,同时又赋予新时代教育空间的形式。在体量上,在纵深方向上多设活动平台、穿透空间及架空活动空间,使面向校园内及街道的体量更加宽松,地面层也更加通透,以实现视线水平面上更好的视觉联系。与此同时,我们考虑:通过一种由常规尺度的走廊空间组成的,借助点缀式的大平台空间和屋顶绿化活动空间,形成多样性和更宽敞的灵活活动空间,弥补高密度所具有的缺陷的场所。

校园类似于一个多维“综合体”。其活动场所是多空间段的,水平与垂直空间共同支撑多彩有趣的教学与校园生活。改扩建方案应尊重场地现有的自然环境,结合场地现有优势造型,柔化现状环境、现状建筑与新建筑的边界,力求改扩建建筑布局与周边环境的相融合。

  1. 凤岗镇雁田小学

镇田小学主要新建1栋教学楼、1栋教师功能楼、1栋阶梯教室满足新增12个班级的需求。

项目初期介入的时候,生均用地面积为8.29m²,生均建筑面积为9.34m²,场地十分的紧张,为凤岗镇公办学校最低指标,按照凤岗需求,雁田小学需要扩建12个班级,且现状场地存在2.5米高差,如何为雁田小学创造一个多层次的教学空间,成为了凤岗6个改扩建学校中的最大棘手问题。

经过前期的反复调研,以及与学校校长等领导的多方洽谈,提出了比较节地的设计策略:上天入地,复合利用,巧用空间缓解场地的紧张性,形成“综合体”高效空间。

  1. 地下空间:尊重现状场地,依据场地现状和地势高差条件,最大化利用现状高差半地下空间,除了停车外,对采光要求不高的大空间餐厅及设备用房设置于半地下空间 ,通过垂直交通与地面教学空间联系,缓解水平服务流线过长的问题。

  2. 架空空间:首层作为架空空间,新旧建筑通过连廊相连,既可以为学生提供新的活动空间,也提升了校园环境的舒适度。

  3. 屋顶空间:利用屋顶作为绿化空间,保障校园绿化率且利用建筑屋顶空间作为学生课间活动场地,既可以作为课间操活动,又可以作为文艺活动课时。

  4. 教辅空间:教师辅助用房等非教学空间叠加在教学空间之上,向高层发展,纵向增加可利用空间。

  5. 复合空间:增大教学楼走廊宽度,既作为疏散走道,又可作为学生课间相互交流活动空间;利用楼梯设立多层次大活动平台作为学生课间活动场地。

6174d36f6226e_html_1901c314a39d3e02.png



6174d36f6226e_html_583108f44cbaeca9.png

6174d36f6226e_html_97d308ca7d5ba10f.jpg

  1. 凤岗镇镇田小学

镇田小学主要新建1栋教学楼、1栋食堂满足新增24个班级的需求,镇田小学作为雁田村以前的一所贵族学校,目前拥有着得天独厚的校园环境优势,镇田小学拥有着400m的环形跑道及田径场,校园内还有多个足球场,校园拥有近一半用地面积的活动环境,早期的校园设计未充分考虑未来教学空间的延展空间,用地东侧规划了两栋宿舍楼,导致建筑可建设用地的局限性,经过与镇领导、校方的多方探讨,确认了拆除用地东南侧的教师宿舍,将现有教学空间向右延展,食堂空间向北侧延伸,教学、教辅、生活空间均采用连廊串联起来,在空间利用上,形成一个多维“综合体”,扩大局部走廊空间,形成10m跨度大交流平台,促进学生交流及校园文艺空间展示。

6174d36f6226e_html_1f36942d25276024.jpg6174d36f6226e_html_8c6ab4edab6aa14.jpg

  1. 凤岗镇华侨中学

华侨中学用地较为工整,主要为扩建一栋宿舍楼,目前可建设范围现为小型足球场,南面为7层宿舍楼。为了推导出最大的建筑体量,同时满足新建宿舍楼的日照要求,我们采用了日照反算的方法:通过分析,寻找目前建设范围日照最不利点;在满足其日照时间的前提下,通过日照圆锥,反推一个被遮挡建筑的最大外轮廓。新建建筑的设计体量只要在这个轮廓范围外,即可满足日照规范的要求。经过计算,新建建筑在日照圆锥控制下,“凹”字形体量既能满足最大化采光要求,且与现状宿舍楼联系较贴近。

6174d36f6226e_html_c53e0d9ef7f4cf8c.jpg

  1. 凤岗镇端风小学

端风小学主要新建1栋教学楼、1栋文体馆满足新增24个班级的需求,目前端风小学用地范围内基本为建筑物,已无可建设用地,综合考虑之后,建议拆除现状教学楼(存在结构性安全问题)及礼堂。

通过对现有校园环境建筑进行细致调研,根据建筑功能,在地块西南侧设计新教学楼,再往北设计新文艺馆(包含停车、食堂、运动、礼堂等复合功能),二至四层教学、教辅、生活空间均采用大平台串联起来,且教学楼六层通过连接文体馆屋顶,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大的绿化活动空间,可以实现活动空间大面积的扩容和课间交流功能的氛围整体提升,解决目前活动场地较小等问题。建设过程中拆除的建筑功能用临时建筑替代已解决临时教学空间不足等问题。

6174d36f6226e_html_50de05e9bb842965.jpg

6174d36f6226e_html_35aad4b4673ccd2e.jpg


  1. 凤岗镇官井头小学、凤岗镇油甘埔小学

官井头小学及油甘埔小学用地较为工整,官井头小学主要新建1栋教学楼、1栋体育馆、1栋教师功能楼满足新增21个班级的需求,油甘埔小学主要新建1栋教研楼满足新增2个班级的需求。

6174d36f6226e_html_742f5eed3efc3a1d.jpg

以上六所学校完成扩建项目后,将累计为东莞市增加班级93个,学位4500个。

3结语 

我们想做的仅仅是为孩子们争取一份独特的童年经历。当大片的土地被城市化的浪潮所裹挟的时候,我们能在这钢筋混凝土的洪流之中,为孩子们营造出一方伴随他们成长记忆的模范自然的天地。

设计的那份庄重,那份质地的背后,隐藏着最勇敢最明媚的少年初心,善良、单纯、心怀美好、以及一切皆有可能的未来,这里包含了设计师对学校设计的思考,对未来学校蓝图的构想。愿孩子们在这里悄然长大,共同前进,愿象牙塔里的美和精神底蕴永远成为他们生命中的一道明媚阳光。

参考文献

[1]文琳琪,陆凡.城市中小学校改扩建工程设计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6(01):79-80.

[2]何其刚,潘龙.以室外运动场布局为前提的中小学校规划设计[J].安徽建筑,2020,27(01):75-77+142.

[3].深圳全面摸底排查学校塑胶运动场铲除“毒跑道”[J].橡塑技术与装备,2017,43(0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