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9
/ 2

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

戎珊珊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广东 广州 51063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2020年1-12月为本次研究的研究期,期间纳入120例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利用计算机双色球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n=60),一组给予人性化护理(观察组,n=60),以护理满意度、术后睡眠治疗改善情况为标准,对不同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护理总满意度比较,观察组(98.33%)高于对照组(86.67%),(x2=5.8859,p=0.0152);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p<0.05)。结论:将人性化护理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提升手术效果,值得推荐。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模式;手术室护理;对睡眠质量

随着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水平的进步,医疗技术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医疗护理模式也逐渐向“以患者为中心”转移,在完成治疗疾病的目标时,予以患者更多的人文关怀,是当前临床医疗护理的核心[1]。外科手术作为临床最常见的一种治疗方式,其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患者造成心理影响,导致患者睡眠障碍[2]。因此,将人文关怀理念融入手术室患者的护理十分必要。本次研究就此展开探讨,纳入120例手术患者,围绕人性化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进行分组分析,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期(2020年1-12月)围绕120例手术患者展开,利用计算机数字随机模型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命名为对照组(n=50),予以开放式手术治疗,一组命名为观察组(n=50),予以腹腔镜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研究方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无基础资料差异,患者之间能够比较(p>0.05)。

性别:观察组中男性33例,女性27例,对照组男性32例,女性28例;

年龄:观察组18-65岁,平均(48.96±4.36)岁,对照组18-65,平均(49.02±4.33)岁;

手术类型:观察组骨科手术65例,普外科48例,妇科手术32例,其他手术25例;对照组骨科手术65例,普外科50例,妇科手术35例,其他手术20例。

1.2方法

常规护理: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医护人员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手术前备好相关器械、药品,控制患者饮食饮水;术中陪护主治医生完成手术,保持手术室内的环境适宜;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情况,按照医嘱给予患者用药,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人性化护理:①术前,护理人员应按照手术通知书的要求,定期对患者病房进行巡查,观察记录患者在手术前的生命体征情况,并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回答患者对于病情治疗及预后方面的问题,应注意在与患者进行沟通时,交流语气应缓和轻柔,从而降低患者内心的紧张和焦虑情绪,使患者建立起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及治愈疾病的信心,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本次手术治疗,此外,在手术前还结合患者临床实际情况对手术过程进行总体安全评估,分析手术过程可能出现的风险并及时做好预案,最大化保证手术的安全;②术中。在手术进行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根据临床要求,在最大化满足手术要求的情况下使患者保持舒适的手术体位,同时还应注意患者隐私部位的遮蔽,如手术为一些疼痛感较为剧烈如分娩手术时,护理人员在必要情况下可全程陪同在患者身边,通过紧握患者的手进行抚慰或陪同患者进行沟通说话安慰的方式,给予患者鼓励,指导患者如何降低疼痛感,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使患者树立手术信心;③术后。待手术结束,护理人员应对手术室内的遗留杂物进行清理,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进行实时观察,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待患者返回病房后,向患者及其家属叮嘱手术后的注意事项并定期对患者情况进行巡查,以促进患者的恢复。

1.3观察指标

(1)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交由手术患者填写,问卷内容包含了患者对护理人员专业性、沟通能力、护理态度,患者自觉护理作用等指标,以百分制进行评价,评分≥90分,记为非常满意,评分≥70分,<90分,记为基本满意,评分<70分,记为不满意[3]

(2)选用匹斯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对患者护理前后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价,评价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睡眠质量越差[4]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分析由SPSS20.00统计学软件完成,统计规则如下:

表1统计学规则

指标

统计方法

检验方式

统计学差异性标准

计数资料

%

x2

p<0.05

计量资料

617ba6d244a63_html_f424173bff83a9e5.png

t

2结果

2.1护理满意度

护理总满意度比较,观察组(98.33%)高于对照组(86.67%),(x2=5.8859,p=0.0152)。见下表2:

表2 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对比

组别

n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观察组

60

46(76.67%)

13(21.67%)

1(1.67%)

59(98.33%)

对照组

60

41(68.33%)

11(18.33%)

8(13.33%)

52(86.67%)

x2

/

1.0449

0.2083

5.8859

5.8859

p

/

0.3066

0.6480

0.0152

0.0152

2.2睡眠质量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p<0.05)。见下表3:

表3 两组护理前后的睡眠质量评分对比

组别

n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60

18.43±0.91

3.84±0.91

对照

60

18.32±1.08

12.51±1.71

T

/

0.4406

25.3192

p

/

0.6610

p<0.01

3讨论

手术室的护理内容贯穿患者的整个围术期,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人性化护理模式从患者的自身角度出发,结合患者的护理需求,有效缓解了患者由于对自身疾病的不了解以及对手术的担心、焦虑而引起的负面情绪,提升患者的手术依从性,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最大化手术效果,有效改善患者预后[5]

综上,将人性化护理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提升手术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具有临床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张雪.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及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分析[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0,7(4):695-696.

[2]周红,严珍.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及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0,7(7):1251-1252.

[3]赵悦.人性化护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 中国医药指南,2020,18(3):314-315.

[4]王茜.人性化护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7):153,155.

[5]李文娜.初探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吉林医学,2020,41(7):1780-1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