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性输液在感染性休克患者围手术期麻醉中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9
/ 2

限制性输液在感染性休克患者围手术期麻醉中的应用分析

陈洪萍

德江县人民医院 贵州省铜仁市 565200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对在感染性休克患者围手术期麻醉的过程中,应用限制性输液的效果进行了探讨。方法:样本数据选取了在我院接受诊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从中抽取了70例,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研究组采取限制性输液,而常规组采取充分液体复苏,之后对所有患者的临床指标和并发症情况指标进行了调查评估。结果:组间临床指标调查对比,研究组各项指标明显更优于常规组(P<0.05);组间发生并发症情况调查对比,研究组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围手术期麻醉的过程中,合理限制性输液,可有效控制患者组织血流灌注的情况,充分降低了患者术后发生不良并发症的概率,对患者的治疗及康复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关键词:限制性输液;感染性休克;围手术期;麻醉;应用;分析

感染性休克一般发生在外科手术的围手术期,对于胆道感染、急性腹膜炎以及绞窄性肠梗阻等病症发生感染性休克的概率比较大,为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对患者实施术前补液的主要观点为以下两点,一是患者在术前禁食,所以很容易出现血容量不足的情况,当患者术中进行麻醉后,患者机体内的血液会重新划分,因手术对患者具有一定创伤性,所以造成患者的血容量更少,因此,需要在术中补充大量液体,来进行复苏操作;二是因手术会导致患者体内分泌出大量的激素,所以非常容易发生水钠潴留现象,因此,在术中要控制患者的补充液体量,并实施限制性输液。基于此,本文对我院接受诊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对这两种补液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现将本次研究内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例样本来源于为2020年1月-2021年6月该时间段内到我院接受诊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从中抽取70例 ,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麻醉治疗,患者男女性别比例为36:34,最大年龄为63岁,最小年龄为48岁,平均年龄为(53.25±0.41)岁,常规组接受充分体液复苏;研究组接受限制性输液。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数据无明显的差异性(P>0.05),可以纳入对比分析。

1.2方法

常规组:在第1h内的输液量为100-1500mL,并将患者的尿量控制在1-1.5mL·kg-1·h-1,MAP维持在>70mmHg,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随时调整输液速度与输液量。

研究组:在第1h内的输液量为500-1000mL,并将患者的尿量控制在<0.5-1mL·kg-1·h-1,MAP维持在50-70mmHg,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随时调整输液速度与输液量。

1.3评价标准

组间临床指标调查评估: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常见临床指标包括中心静脉压(CAP)、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氧分压(PaO2)以及心率(HR)。

组间发生并发症情况调查评估:详细记录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发生不良并发症的情况,并对得出数据调查对比[2]。不良并发症主要包括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以及死亡。

1.4统计学分析方法

借助SPSS23.00处理本文资料数据,凝血功能指标和血常规指标表现为计量资料类型,检验方法及结果表现形式为(617bb1e28ddbd_html_c015bdca8b2b9fe0.gif ±s)、t;并发症情况和首次成功止血概率和在再血概率情况表现为计数资料类型,检验方法以及结果表现形式为卡方检验、百分比。组间差异为P<0.05。

  1. 结果

2.1 组间临床指标调查评估,见表1

表1 患者临床指标情况分析(617bb1e28ddbd_html_c015bdca8b2b9fe0.gif ±s)

组别

例数

CVP(mmHg)

MAP(mmHg)

PaO2(mmHg)

HR(次/min)

常规组

35

11.31±2.21

76.23±7.72

155.10±43.91

70.78±13.14

研究组

35

9.32±1.73

60.57±5.30

186.82±21.86

64.35±21.85

t值


2.67

11.22

4.06

2.24

P值


P<0.05

P<0.05

P<0.05

P<0.05

2.2 组间发生不良并发症的情况调查评估,见表2

表2 组间发生不良并发症的情况分析(%)

组别

例数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呼吸窘迫综合征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死亡

总发生率(%)

研究组

35

2(5.71)

2(5.71)

1(2.86)

0(0.00)

5(14.28)

常规组

35

3(8.57)

3(8.57)

2(5.71)

1(2.86)

9(25.71)

t值


-

-

-

-

3.24

P值


-

-

-

-

P<0.05

3.讨论

在临床上,休克属于一种综合症状,其变化为有效循环血量有所降低,组织灌注量逐渐减少,从而导致机体内的器官与细胞功能造成损伤。而感染性休克属于机体因感染而吸收了大量的内毒素,这种毒素可以促进机体内溶酶体酶和组胺等炎性介质的释放,从而导致患者的有效循环血量和组织灌注的水平逐渐下降。据相关文献报道,感染性休克的病死率极高,其死亡率比恶性肿瘤的病死率要高得多[3]。目前在临床上,对于感染性休克的治疗大多都是采取综合疗法予以治疗,即从血流动力学支持、控制感染、以及复苏等方面实施。对于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在围手术期采取限制性输液,可以有助于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水平,同时不会发生心脏灌注不足的问题,也更有利于降低术后发生不良并发症的概率。

通过本次研究表明,研究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均优于常规组,研究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明显低于常规组。

综上所述,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围手术期麻醉的过程中,采取限制性输液予以干预,可有助于改善患者发生的血流灌注的现象,并降低发生并发症的几率。

参考文献

[1] 陈杰, 陈梦洁, 曾令玉,等. 丙泊酚静脉全身麻醉与吸入麻醉2种方式对围手术期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9, 42(01):66-71.

[2] 郭履平, 张友良, 曾玉珍,等.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全麻患者麻醉复苏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19, 047(002):112-115.

[3] 肖艳梅. 麻醉苏醒护理联合保温护理对全身麻醉患者术中应激及苏醒躁动期的应用价值分析[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 032(004):592-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