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护理对高血压患者自我保健意识及血压的影响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2
/ 2

社区护理对高血压患者自我保健意识及血压的影响效果分析

李金燕

新疆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炉院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830006

摘要:目的:观察社区护理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该护理模式对患者自我保健意识及血压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15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课题分析。将是否开展社区护理作为分组依据,把前来就诊的150例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75例。A组仅给予常规护理,B组联合开展社区护理。注意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期间的自我保健意识情况,并比较其血压控制情况。结果:B组患者经社区护理后的自我保健意识明显高于A组,舒张压水平、收缩压水平明显低于A组,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结论:社区护理在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增强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提高临床血压控制效果,进而积极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持续推介。

关键词:社区护理;高血压;自我保健意识;血压水平;影响效果;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逐步进入老龄化,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进展性疾病的患病人数越来越多。据相关研究资料显示,在高血压发生早期患者通常不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随着血压水平的持续波动,部分患者会自觉胸闷、气短、心悸、乏力等不适反应,严重者甚至还会诱发脑卒中、脑出血等危重并发症,进而加重其家庭及社会负担[1]。目前,临床针对高血压的治疗多选择长期用药等手段,但大多数患者存在服药依从性不高、无法遵医嘱坚持用药等情况,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血压控制效果。为了引导高血压患者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重视自身疾病的发展,我院将前来就诊的高血压患者作为了重点护理服务对象,定期随访的同时,还对其提供了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基于此,本文现将社区护理对高血压患者自我保健意识及血压控制情况的影响效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15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课题分析。将是否开展社区护理作为分组依据,把前来就诊的150例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75例。其中,A组男性42例,女性33例;年龄58~84岁,平均年龄(65.41±3.52)岁;病程4~24年,平均病程(14.47±2.48)年。B组男性44例,女性31例;年龄57~86岁,平均年龄(65.38±3.54)岁;病程4~26年,平均病程(14.53±2.52)年。对比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高血压预防指南》[2]中关于“高血压”的相关诊断标准;②患者精神状态正常;③患者和家属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排除标准:①意识障碍患者;②严重慢性疾病患者;③继发性高血压疾病患者;④治疗及护理依从性较差患者;⑤无法全程参与实验的患者。

    1. 方法

在高血压护理中,A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如:指导患者遵医嘱使用相关降压药物;对患者实施高血压健康知识宣教;叮嘱患者按时来院复查等。

在此基础上,B组患者联合开展社区护理,具体内容包括:①制定护理方案:高血压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应及时对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同时还应进行综合评估;定期上门随访患者,并开展血压测量等活动。组织医护人员定期在社区内进行高血压咨询、义诊、健康宣教等相关活动,进一步加大对高血压疾病的宣传力度,有效提高每位患者和家属对高血压的认知水平。②心理干预:长期接受降压药物治疗,容易对高血压患者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从而诱发焦虑、烦躁、抑郁等负性情绪。对此,医护人员应借助心理学知识与合理方式指导患者正确宣泄其不良心理,鼓励患者向医护人员或家属倾诉内心顾虑,举例说明既往的成功病例,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使其能够积极、主动、乐观地接受相关治疗与护理。③加强自我保健教学:引导患者自主学习与高血压相关的自我保健内容,例如运动康复护理、饮食干预等。帮助患者制定符合其实际病情的运动康复计划,主要选择太极拳、慢走、慢跑等有氧运动,尽量避免患者开展剧烈运动,注意把握锻炼时间,每次30 min为宜。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饮食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叮嘱家属合理搭配患者的日常饮食,注意控制其食盐、糖分、脂肪的摄入量,不仅能为患者提供充足的营养,而且可以有效调节其机体免疫力。

    1. 观察指标

护理干预期间,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两组患者坚持运动、饮食控制、主动戒烟或戒酒等情况,从而对比其自我保健意识的变化。此外,还应参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压改善情况。

    1.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对实验所得的最后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在处理过程中,卡方(%)用来检验计数资料(X2),t值用来检验计量资料(61809d1ea92c4_html_4b86adaf8d58c2f3.gif ),若P值<0.05,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变化

B组患者经社区护理后的自我保健意识明显高于A组,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变化比较(n,%)

组别

例数

坚持运动

饮食控制

戒烟

戒酒

A组

75

52(69.33)

49(65.33)

45(60.00)

47(62.67)

B组

75

68(90.67)

70(93.33)

63(84.00)

66(88.00)

X2

--

10.666

17.931

10.714

12.951

P

--

0.001

0.000

0.001

0.000

2.2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压改善情况

B组患者经社区护理后的舒张压水平、收缩压水平明显低于A组,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压改善情况比较(61809d1ea92c4_html_4b86adaf8d58c2f3.gif ,mmHg)

组别

例数

舒张压

收缩压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A组

75

104.25±5.18

94.15±3.42

145.62±3.37

134.42±4.96

B组

75

103.84±5.06

88.17±2.14

145.93±3.41

120.96±3.37

t

--

0.490

12.836

0.560

19.439

P

--

0.624

0.000

0.576

0.000

3 讨论

高血压属于临床较为常见且高发的一种终身性疾病,虽然临床尚未发现能够完全治愈的特效药物,但患者如果能够严格遵照医嘱长期服用降压药物,将血压水平控制在适当范围内,既能阻碍疾病的持续恶化,又能预防或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出现。研究指出,部分患者由于缺乏对自身疾病的正确认知,加之自律性差、饮食结构不合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经常会出现擅自停药、换药等现象,降低其生活质量的同时,还会阻碍药物整体疗效的提升[3]。社区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能够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引导高血压患者逐渐养成遵医嘱服药的良好习惯,戒烟戒酒,合理饮食,坚持锻炼,从而使其得到理想的血压控制效果。

研究结果显示:B组患者经社区护理后的自我保健意识明显高于A组,舒张压水平、收缩压水平明显低于A组,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由此说明,在高血压护理中积极应用社区护理,既能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又能有效控制其血压,具有十分良好的临床效能。

综上所述,社区护理在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增强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提高临床血压控制效果,进而积极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持续推介。


参考文献:

[1] 耿伯春,吴莹,金珠凤,等. 基于个案分析的行为矫正策略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临床研究,2018,31(1):137-139.

[2] 何朝,张艳艳,赵莹颖,等. 基于社区的健康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服药自我效能及血压相关危险因素的影响[J]. 现代预防医学,2018,45(19):3537-3540.

[3] 王心怡,孙瑾. 基于自我效能感评估的家庭访谈对高龄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J]. 山西医药杂志,2019,48(23):3008-3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