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2
/ 2

分析 "订单式 "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张雅娴

海南科技职业大学 海南省海口市 570000

摘要: 近年来,我国教育水平不断的上升,人才竞争也在不断的加剧。但是从根本上来说,我国的人才结构发展的不够均衡,很多行业都缺乏高精尖人才。尤其是一些理工类专业,学生在专业选择时会考虑到就业缺口等方面的问题。例如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工作选择上的针对性较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有良好的理论知识基础,还要有实践操作能力,很多企业在人才的聘用时更加注重人才的工作经历。针对于这样的情况,高职学校和企业应采取合作培养“订单式”人才培育方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渠道,便于学校培养出更多社会需要的专业性人才。本文对“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运行过程进行简要的分析,阐述了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前提和培养过程中需要面临的问题,并对建筑工程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取得的实际效果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希望能够为企业和高职院校的合作带来一些启发。关键词: 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建筑工程技术;培养模式

  1. 建筑工程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前提

(一)选择合适的建筑企业

想要成功的进行订单人才培养,高职院校务必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合作企业。在企业选择的过程中,要选择一个与高职院校合作意愿较强、能为高职学生提供稳定就业保障的建筑企业。要确保企业能够和高职院校进行长期稳定合作,能够协助高职院校进行实践教育活动,以及能够顺利履行“订单”。

(二)订单人才和订单企业的双向选择

对人才进行“订单式”培养,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并且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性人才。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多数选择的培养对象都是高职院校或高等院校的学生,并且根据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和专业能力给予不同培养方案,订单企业在进行人才选择时也会根据人才的实际情况提供相应的待遇。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对订单企业的工作待遇、工作环境以及发展前景方面进行考量,决定是否留在订单企业进行工作。

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问题

(一)企业以强制服务期限作为订单人才培养的前提条件

很多企业在和高职院校进行合作时,以强制人才的服务期限作为与学校和做的前提条件。因为企业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付出很高的时间成本和培训成本,就会要求学校进行资金方面的投入或者强制的要求学校为学生制定服务期限。究其原因是因为很多建筑企业想要降低人才培训的成本,以达到自己追求经济利益的目的。当然,也有一些企业由于对人才的需要,而自发的与高职院校进行合作,但这样的企业数量较少,难以真正的满足订单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订单式人才培育形式化,没有考虑到学生的长期发展需要。

在“订单式”人才培育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对自己专业技能和知识全面的掌握,还应该根据企业的需要掌握一些特殊技能。一些学校为了让校企合作更加的顺利,盲目的顺从订单企业的需求,打乱原本的专业教学机会是不可取的。很多订单企业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中对人才的培训不到位,导致人才技能掌握的不够全面,以此来降低学生的工作待遇也是不道德的行为。在校企合作培养订单人才的过程中,学校务必要占据主导地位,以保障学生的基本权益为前提,以促进学生的长期职业发展为目标,和企业进行及时的沟通,对与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反馈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干预,寻求解决的方案。让校企合作培养订单人才模式真正的取得成效,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三)学校对于企业进行订单人才培育的吸引力度不够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致使社会对于高新技术和实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的增加。在进行订单人才培育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要进行积极的行动,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培育出更多社会需要的实用性人才。高职院校应对就业市场进行严格的分析,帮助学生进行订单企业的筛选,并不断的完善校企合作制度,为学生的技能培育和就业选择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目前我国教育部对订单人才培育模式高度的认可,在国家的倡导下学校应该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很多学校在与企业进行合作的过程中的吸引力度不够,难以真正的发挥出订单人才培育模式的优势,导致订单培育人才政策难以有效落实。

三、建筑工程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取得的成效

  1. 人才培养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对建筑工程专业人才的培育,不仅要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进行全面的培育,还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岗位技能的培育。现阶段,我国建筑水平不断提升,建筑企业在人才选择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为建筑企业提供了更多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在学生毕业进入企业时能够很好的掌握岗位工作的要领。学校在订单人才培育的过程中也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未来发展需要进行科学的课程调整,与建筑行业的专家学者一起对课程的内容和课时进行合理的研究,保障了学生在专业能力提升的基础之上与企业岗位进行良好的衔接。经过了订单人才培育的过程,很多优秀的学生在加入企业不久之后能够成为高级技术人员,这意味着订单人才培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人才培育的质量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1. 人才培养方案以及专业课程体系得到了全面优化

一般来说,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之中,是有学校和相关的教育部门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很多企业在招聘之后还需要对人才进行专业的岗位培训。但通过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可以和企业进行紧密的合作,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甚至可以设置“订单人才班级”针对企业的需求对人才进行专业化的岗位培训,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的达到企业的实际需求。

  1. “双师型”队伍数量不断扩充

学校和企业之间开展紧密的合作,有利于学校“双师型”队伍数量的扩充。学校和企业在协商合作的过程中共同制定出高职学校教师时间教学活动培养的详细机会,利用企业现有的资源不断的提高中青年教师的专业实践教学水平,也可以聘请建筑企业的一些优秀管理者和高级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理论和实践指导。让企业的技能教师指导学校的专业教师,了解最新的专业技术和最新的工艺以及行业产品,不断的提升专业教学队伍的实践能力水平,丰富专业教师的实践经验。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进行“订单式”人才培育,最重要的途径就是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仅得到教育部门的高度认可,还在实践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进行建筑人才的订单式培育,需要校企双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根据现有的合作案例进行有效分析,当下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模式以及初步成熟,但是在实施和开展的过程中也应该注重对合作企业的选择,避免人才培育工作的形式化、短期化、片面化。学校和企业要提高对于订单式人才培育的认识,企业要认识到专业人才培育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高职院校也应该在维护学生权益的前提下,加强对订单企业的吸引力度,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助力学生的职业发展。为提高我国建筑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水平、扩充双师型教学队伍、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满足企业对实用型人才需要打下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蔡云凤, 魏慧敏, 闫志利.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效应分析与风险防范[J]. 当代职业教育, 2014, (01):51-54.

  2. 张毅, 王小博. 应用型本科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r——以西京学院数控技术人才培养为例[J]. 大学教育, 2017, (01):145-147.

  3. 焦宇鸿, 葛金龙, 王传虎,等.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 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 2018,(03):16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