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监管挑战及应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4
/ 2

金融支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监管挑战及应对

闫萍

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行 天津 300050

摘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应立足于数字经济发展优势积极推动我国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进程,不断强化数字经济与实体产业的融合发展,打造一大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数字经济是依托于数字技术的经济发展模式,持续性创新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在数字技术快速迭代的情况下,持续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已经成为我国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金融支持;数字经济;创新对策

引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与动力。持续创新是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如何推进数字经济创新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和全球竞争的重要课题。在一系列顶层设计推动下,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但在以集成电路为代表的关键核心技术和基础材料方面,仍面临“卡脖子”问题,亟需加快基础核心领域的科技攻关,使数字经济创新成为支撑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

1推行数字产业化,营造核心产业发展优势

为了能够让数字化产业在新的时代环境中展现出更多的发展优势,相关工作人员首先要完成的是强化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积极研究,并充分结合当今社会的实际需要确定自身的发展方向,用于建立新型人工智能使用环境,让相关工作人员能够积极使用自己的碎片化时间积极研究相关先进技术,并将人工智能的先进理念充分融合到统计监测领域工作内容中,促使更多工作人员了解到此种新型技术在市场环境中的应用作用,让整个工作的评价体系都可以得到进一步完善。研究和建立能够适应当前市场发展需求的数据库,能够对各项数据信息进行动态化的检测,并对其中含义进行进一步分析,深层次了解和认识行业发展情况。人工智能数字化技术的使用能够突破人脑计算能力的极限,其学习能够力也是相当优秀的,相关工作人员应该积极使用此种先进技术创造出更多富有智能化特性的终端技术产品,这样能够为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拓展出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让每个工作环节都能够在智能化技术的支持下变得更为简单便捷。推进智能数字化技术的研究是相关工作人员综合素养的提升,此举可以帮助打造更多的先进企业,为数字经济的深度发展奠定基础。

2金融支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引致的监管难题

如前所述,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不能离开金融支持,但资本的逐利性也暗藏着对创新活动的负面影响,甚至对数字经济的持续发展形成重大挑战。资本作为生产要素,在促进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中占有主导性作用。特别是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的资本化能够推进资源配置优化,在提升生产效率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资本一旦进入市场后就有可能出现失序,逐利性的本质就可能推动其向少数变现快的部门集中,从而导致产能过剩,使经济增长缺乏可持续性。实践证明,金融对创新的支持所产生的影响并不全然是正面的。虽然金融市场与银行信贷相比,放松了对稳定现金流的强制要求,但并不意味着股东对企业的业绩没有任何期望。相反,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对企业创新的信息披露更严格,投资者、金融研究人员、社会大众均会关注企业的一举一动。特别是金融研究人员(主要是分析师)对企业短期盈利的关注及预测对企业创新活动可能会带来不利影响,尤其是在股东为个人投资者,或股票流动性强、资金流进流出较快时,投资者更关注企业的短期盈利状况,这迫使企业无时无刻不承担着被抛弃的压力,专注于长期创新的难度加大。这说明,金融支持的逐利本质和短视性对企业创新可能会有抑制作用。尽管已有研究成果关注到金融支持对数字经济创新产生的负面影响,但多集中于金融市场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创新施加的压力。而数字经济创新的特点毕竟不同于工业经济,除金融支持带来的业绩压力外,还可能会引发其他的挑战,这是监管部门必须重视的问题。

3数字金融未来发展的创新思路

3.1运营服务的数字化

数字金融服务不仅在最终结果上以数字化的形式展现,同时在整个服务流程方面也要完全实现数字化服务。从用户提交申请、征信查询、资质审批、协议合同签订等环节都应采用数字化技术,减少线下流程,这样不仅能持续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而且能够更好的避免金融服务过程中存在的权力寻租和腐败问题,使金融服务更加规范严谨。

3.2鼓励企业创新,应用数据经济新技术

培育数字产业新业态。数字经济时代,新技术与新模式不断涌现,打造数字城市,实现数字技术的全面应用,关键在于将数字经济应用产业发展,发挥数字技术的赋能作用。借助直播、电商等平台,构建“数字+就业”、“数字+宣传”、“数字+品牌建设”,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全面助力沈阳市经济发展。其次,数字经济发展需重视专业人才的引入,发挥技术型领导人、“网红领导”的社会网络效应和影响力,带动市民加深数字化观念,掌握数字兴业的方法与路径。沈阳是重要的工业之城,需利用数字技术补短板、强弱项,构建工互联网,打造智能工厂,按照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目标不断完善生产线、生产车间与生产企业。同时,建立企业数字化管理平台,加强数字应用。将数字技术融合到企业管理之中,深化企业业务软件和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实现业务流程的优化、数据驱动的决策分析、资源的整合,变革企业业务流程,提升企业自主创新水平。

3.3监督管理法治化

在数字金融监管法制建设过程中,要准确把握法律与政策的界限。在司法办案过程中,要准确把握法律与政策、犯罪与非犯罪的界限,要依法打击犯罪,维护数字金融安全,同时要坚决打击大企业利用数字金融进行垄断行为,严格区分金融创新与金融犯罪,积极保护金融创新。在需要司法介入的领域,必须提高司法打击的精准度,不断提高司法机关运用新技术开展司法活动的能力。最后,应充分利用法治来解决用户与企业的矛盾,应逐步探索和完善有利于投资者的司法制度,提高办案公信力,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3.4提升金融服务能力

数字普惠金融是数字技术与金融服务的深度融合的产物,商业银行仍然是数字普惠金融的主力军,除此之外,新型金融组织,移动供应商等也是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主要参与者,为了更好地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商业银行、科技企业、移动供应商应加强加深产业合作,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发挥各行业优势,走多元化发展道路,通过数据技术实现批量获客、精准画像、风险评估、信用评分、数据共享等,努力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确保用户信息安全,提高工作效率与服务能力,推动数字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字金融在未来成为金融服务的主要形式,数字金融的快速发展对提高金融服务效率,提高市场经济活力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尽管在初级发展阶段存在着个中问题,但只要从技术上、监管体系和法治建设方面不断加强,将会更好的弥补漏洞,控制风险,确保数字金融健康有序发展,使数字金融服务成为我国市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参考文献

[1]陈劲,阳镇,朱子钦“.十四五”时期“卡脖子”技术的破解:识别框架、战略转向与突破路径[J].改革,2020(12):5-15.

[2]杨仁发.推进数字经济新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国家治理,2020(18):17-20.

[3]张勋,杨桐,汪晨,万广华.数字金融发展与居民消费增长:理论与中国实践[J].管理世界,2020,36(11):48-63.

[4]孟祥轶.数字金融时代的金融教育[J].清华金融评论,2019(6):33-35.

[5]李苍舒,沈艳.数字经济时代下新金融业态风险的识别、测度及防控[J].管理世界,2019(12):5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