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与识图“1+X”证书课程改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5
/ 2

建筑结构与识图“ 1+X”证书课程改革

谭丽霞

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 崇左 532200

摘要:随着我国对职业技术型人才培养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为适应社会的多样化需求,促进多样化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发展,“1+X”证书制度一经推行就受到普遍欢迎,不仅从人才培养方面实现了人才的多技能、多方位发展,提升了人才就业机会,而且从岗位需求方面满足了多样化职业技能的要求,提高了人才利用率,改善了在相关技能需求上人力之间、技能之间难以协调同步的问题。

关键词:建筑结构;1+X证书;改革

一、“1+X”证书背景下建筑结构与识图课程的优势

(一)课程方面

在传统的建筑结构与识图课程中,课程涉及的规范多、范围广、专业性强、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学习时存在一定的难度,“1+X”证书制度下的建筑结构与识图课程,通过多种技能的融合,采用全新的方式在对课程进行理解与实践时,能够更加全面、深入地对课程进行理解,进而对知识进行更好的掌握。其也是在建筑结构与识图课程方面人才比传统技能单一型人才更具有优势的前提条件[1]

(二)人才培养方面

“1+X”证书模式采用学历证书与多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结合的方式,其证书得到社会普遍认可,是全面型技术人才的标志,通过对社会需求的了解以及对课程内容的延展,能够明确技术型人才的发展方向,通过这种证书模式的鼓励,促进人才对各种职业技能等级考评的积极性,能够实现人才能力的多样化发展,不仅能够在专业上提升核心竞争力,而且能够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能力,进而增加人才在建筑工程相关专业的就业机会。

(三)社会需求方面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无论是工业制造业还是建筑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都呈多样化发展趋势,随着“1+X”证书模式的提出,促进多样型人才的发展、实现多样型人才的“全能性”成为一种趋势,多样型人才的运用不仅能够降低对人力的消耗,而且在面对技术要求较高的问题时可以从多方面考虑并进行解决,可以说“1+X”证书模式下的人才是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建筑结构与识图课程的现状

为推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近年来颁布了多项政策法规,对“1+X”证书模式的推行力度不断加大。在传统的建筑结构与识图课程中,结构施工图的识读具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掌握存在一定困难,在实操方面要不断进行实践才能掌握,这些都增加了这门课程的难度,随着“1+X”证书模式的提出,要实现“1+X”证书和建筑结构与识图课程的有机结合,现阶段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一)教学标准失调

在传统的建筑结构与识图课程中,在教学方面是一个标准,但是在专业技能考核中又是一个标准,在现阶段,课程标准与专业标准的不一致造成了学生学习目标不清晰的情况。一般课程标准较低、专业技能要求较高时,会增加学生的学习难度,学生需要通过自行研究学习实现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是教学效率较低的体现,而教学要求高、技能要求低又不利于对技能专业性的评估,要实现“1+X”证书下对“X”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要求,在建筑结构与识图课程的教学标准与技能标准上还需要进一步协调。

(二)学习形式不生动

建筑结构与识图课程由于其课程对象性质较为特殊,造成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传统的课程中,理论知识采取课堂讲解的方式,学生对照课本和课件进行学习,不仅会造成知识局限于理论、在实际操作时难以“对号入座”的情况,而且纯理论学习存在枯燥、乏味让人难以提起兴趣的情况,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

(三)实训课程缺失

在传统的建筑结构与识图课程中,尽管存在实践活动,但是实践活动与理论知识的比例不协调,实践较少,而且部分技能的掌握并不是在实际场景中进行的,,只是在专门的实训室进行,不利于学生对技能的掌握。。而到实际场景中进行学习不仅耗费的时间较长,人力较多,而且课堂整体成本较大,不利于多次进行。

三、基于建筑工程识图“1+X”证书下建筑结构与识图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一)协调课程与技能标准、适应新制度

要实现在“1+X”证书模式下建筑结构与识图课程的顺利进行,需要从课程内容与技术考核两方面进行,,职业技能课程的目的即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课程标准的制定应该为技能掌握服务,在“1+X”证书模式下,学历证书是基础,“X”专业技能证书是关键,所以要改变传统的以理论知识学习为标准的课程标准模式,结合对技能的具体要求和具体情况制定课程标准与技能要求相统一的标准模式,进而确保“1+X”证书模式的顺利推行。

(二)采用现代化教学方式方法

对于理论教学中传统教学方式理论难度过大、教学方式较为枯燥的问题,可以采用“1+X”证书模式进行思考,拓宽教育教学思维,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如将BIM技术应用到建筑结构与识图课程中,可以将枯燥的课程内容立体化,让学生直观了解理论知识的针对对象以及重难点,BIM技术目前在多领域已经得到应用,BIM相关证书也可以成为建筑工程识图“1+X”证书的助力,丰富“1+X”模式内容,进而为实现人才的多样性贡献力量。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方法,不只是对其他技术的采用,还包括通过证书相关课程的融通,促进课程的学习,如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建筑CAD课程、房屋建筑学等,将这些课程以协调统一的方式进行学习,不仅能够实现对建筑结构与识图课程的深入了解,还能促进对其他相关知识的进一步掌握,这也是一种“1+X”思想的体现。

(三)实训课程新方式

针对传统建筑结构与识图课程中实训内容较少的情况,其根本原因主要为实训成本较高、实训方式受限,对此可以采用两条思路:第一,可以采用实训活动集中统一的方式,有针对性地选择一段时间对学生进行分批集中实训,将实训成员安排到实训场地,通过师带徒的方式对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直观掌握,这符合“1+X”制度要求,能促使学生对所需要的技能进行了解,为学生的发展方向起到引导作用。第二,改变实训方式。实训的目的即采用直观的方式对技能进行掌握,通过实践解决问题进而实现技能的熟练掌握,如前文的BIM技术的实行,即弥补了实地实训中存在的问题,还可以通过与IT技术相结合的方式,采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实现施工图识图技能的智能化学习,采用IT技术对课程实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实时指导,进而确保实训的规范化以及准确性与全面性,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实现对技能的锻炼也属于实训课程的一种,是“1+X”证书模式下的新方式、新方法。

对建筑结构与识图“1+X”证书课程进行改革,不仅要从课程的标准制定上进行,还要从授课形式、实训以及考核等多方面进行,要理解“1+X”证书模式的内涵与重要意义,了解该课程教学的具体情况以及教学内容的特征,才能确保课程构建的系统性、科学性与先进性,才能确保课程改革的顺利施行、确保建筑行业多方面人才的培养,进而满足社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陈延东.“1+X”证书制度背景下建筑工程识图课程改革探究[J].山西建筑,2020,46(23):192-194.

[2]宋祥,杨谦.基于1+X建筑信息模型“BIM”证书下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改革研究[J].四川水泥,2020,284(4):301.

[3]邱玲玲,陈丹.1+X证书制度下工程造价实训课程教学改革:以“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课程为例[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2):94-97.

[4]林晓庆.关于构建高职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课程混合教学模式的探索[J].广东教育(职教),2019(1):49-50.

[5]陈丽红,刘粤.融合现代信息技术,激发结构识图课堂活力:“建筑结构施工图识读”精品课程改革实践[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9,374(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