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为中心开拓城市治理新境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5
/ 2

以人民为中心开拓城市治理新境界

薛莉莉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2020级 MPA研究生,上海市 200030

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也对城市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城市治理带来了新的任务和新的挑战。

首先,城市治理的复杂性逐渐增强。在当代中国,城市化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城市,人们希望在城市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人生价值,寻求生活机遇的持续改善。新生力量源源不断的输入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活力,但由于人口聚集性的急剧增强和人口流动性的日渐频繁,也使我国的城市治理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诸如公共卫生条件的改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流动人口管理等多个方面,当代中国的城市都在感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城市治理的复杂性正在变得越来越强,而这种复杂性也成为了所有城市治理工作者们必须认真对待的第一个严峻挑战。

其次,城市治理的不少历史遗留问题开始集中显现。改革开放使全世界见证了中国的经济奇迹,正是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的城市迅速发展。但不容回避的是,我国的城市管理水平并未能够及时地跟上城市发展的步伐,过去的粗放型城市管理模式积累起来的若干历史问题正在当前集中显现。以笔者从事的违法建设拆除工作为例,城市里拥有不少建于20世纪80、90年代的老旧小区,这些老旧小区的住户普遍存在着非常严重的违建、乱建现象,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聚集性不断增强,这些老旧小区的土地与空间因为违法建设变得越来越紧张,而拆除这样“年深日久”的违章建筑却又绝非易事。毫不夸张地说,类似的历史遗留问题正在当前阶段集中地涌现出来,惟有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回应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最后,人民群众对于城市治理提出了更多的期待和更高的标准。随着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城市在人们的生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城市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同样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西谚有云:“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而在现代社会中,城市治理的能力和水平更是直接影响着人们能否过上幸福舒适的生活,因此,人民群众也对城市治理提出了更多的期待、更高的标准。举例来说,人民群众希望通过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提升,为他们带来更清新的城市空气、更洁净的城市用水、更便捷的城市交通……一句话,人民群众期待着城市治理不仅服务于他们的基本需要,更应努力为他们创造出一个更加美好、舒适的生活环境,让他们不仅可以在城市当中生活,更要有机会在城市之中生活得十分美满、幸福。

面对城市治理的新任务和新挑战,迫切需要城市治理打开新的局面、开拓出新的境界。笔者认为,中国的城市治理能否走出这样一条新路的关键之处即在于能否真正地始终坚持和落实以人民为中心。主要理由如下:

第一,城市治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国《宪法》同样庄严地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在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具有至高位上的地位,对于人民的推崇与信仰既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所决定,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大鲜明特征。与之一脉相承的是,我国的城市同样属于人民,人民是城市的主人,因此,城市治理需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城市治理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人民,应当努力通过城市治理,为人民在城市中实现幸福生活创造出一个舒适、美好的生活环境。

第二,城市治理务必始终坚持依靠人民群众。在我国,人民不仅是城市的主人,更是城市治理必须始终予以依靠的中坚力量。作为城市的主人翁,人民群众在城市建设、城市治理和城市发展等方方面面始终发挥着无与伦比、无可替代的作用。笔者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得出的一个越来越深的感触,就是破解当前中国城市治理困境的关键正在于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充分彰显人民群众的治理主体地位。只有依靠人民群众,相信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监督、管理各个环节中的作用,才能够使城市治理有效地运转起来。

第三,城市治理的成果必须由人民共享。城市治理为了人民,城市治理依靠人民,因此,城市治理结出的丰硕果实也应当由人民来共享。随着我国的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当前社会的一个突出矛盾已经转化为发展成果不能由全体人员充分共享,城市作为人们美好生活愿望的寄托,应当在促进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中做出积极的表率,换言之,要切实保障城市治理结出的累累硕果最终由城市的真正主人——人民共享。具体言之,城市治理的成果应当转化成为人民群众各个方面生活条件的实质改善,即为人民提供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惬意的生活环境,等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破解当前城市治理诸多问题,不断开拓城市治理新境界的重要思路,而如何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真正地贯彻落实在城市治理的实践当中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要真正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治理理念。理念和观念是行动与实践的先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治理,首先就要在理念层面真正牢固地树立起人民的中心地位,如此才有可能在实践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的能力和水平,真正做到城市治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使城市治理更好地围绕满足老百姓对美好生活品质的追求而有条不紊地运转起来。

(二)要将城市治理的重心下移至基层。“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作为政府管理与公共服务的第一线,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最切近,基层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跳动,因此,将城市治理重心下移至基层,既能够迅速地听取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也能够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回应和满足人民群众的不同需求。具体言之,将城市治理的重心下移,一是要将城市治理的人、财、物等方面的资源尽可能向基层倾斜;二是不断壮大和夯实城市管理队伍中的各个街道中队的队伍和力量;三是赋予各个街道中队更多的自由裁量权,扩大容错纠错的空间;四是要不断完善对基层城市治理工作的体制机制保障。

(三)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新格局。面对大量的民生问题和城市治理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还需要积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新格局。具体措施包括,一是要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二是要更重视各类社会力量的参与,鼓励和支持企业、社会组织等力量积极参与基层民生服务和基层治理,特别是要注重发挥居民在城市治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三是要不断拓宽渠道,为社会力量和居民参与治理提供更便捷的渠道、开拓出更广阔的空间,尤其是要注意运用新兴的治理手段,如:建设各类城市治理APP平台,以广聚民声、广汇民智,从而让人民群众的声音能够在城市治理过程中发得出、听得见。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