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不均衡运输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8
/ 2


城市轨道交通不均衡运输研究

常永生 陈荣锦

福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福建 福州 350004

摘要:现如今,在轨道交通的运行管理中采用了不均衡运输的运营管理方式,对既定运力资源进行优化时空分配,以满足高峰阶段的运力需求,从而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并实现降低满载率以及节能降耗的目标。因此应结合各城市实际情况,加强对城市轨道交通不均衡运输的研究,积极探索更加高效优质的轨道交通运营模式,推动我国城市的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不均衡运输

引言

城市轨道交通大小交路开行方案在固定编组方案和停站方案的情况下,基于大小交路模式,确定各时间段内的列车开行对数,一方面可促进客流与运能匹配,另一方面可节省列车资源,在列车保持合理负荷的情况下提高服务水平和乘客满意度。

1城市轨道交通不均衡运输分析

1.1城市轨道交通中应用不均衡运输方式的优势分析

与其他城市轨道交通运输方式相比,采用不均衡运输模式是对运输组织理念的重大创新和改进,突破了传统上下行线路均采用均衡运输方式的束缚,提高了运能分布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更好的满足了满足客流峰值期间集中出行需要,从而使节能降耗和客流疏导目标均得以实现。同时,采用不均衡运输方式不需要对既有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以及列车数量进行改动,能够在不改变原设计的基础上通过运输组织方式的创新优化行车间隔,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行的安全性和顺畅性。不均衡运输模式不仅可以作为节假日等特殊时段的运输组合方式,而且也可以作为城市轨道交通日常运输组织工作的常态化组织方式,通过这种相对简便易行的运输组织操作方式有效缓解城市居民工作日早晚高峰期间的集中出行需求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压力,以实现为乘客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公共出行服务的目标。此外,不均衡运输方式通过利用系统编图等功能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有效利用线路配置,使列车运行图的编制更加灵活高效,降低了临时加开所带来的安全风险,也减少了人为因素对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影响,利用同步优化等先进技术减轻了工作人员的操作难度以及工作强度,使城市轨道交通的运作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不均衡运输组织方式的应用对于有效控制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维成本和牵引成本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从而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的实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2概述城市轨道交通不均衡运输研究

所谓不均衡运输指的是在不改变交路的基础上通过对部分方向列车的抽取以及采用中途折返等方式使列车数量在指定运行方向实现局部增加的运输管理调度方式。在不均衡运输模式下,依靠对原有运能分布时间的前后移以及方向上的调整促使运力分配更加科学合理,从而提高运能的利用率,以满足城市轨道交通在上下班等客流高峰期的运量需求。在实际应用不均衡运输模式时开益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基础运营安排上增加单向超高峰时段的设置,优化既有资源的配置,在客流较为集中的方向上保证乘客出行需要,从而达到增强大客流方向运输保障能力,有效控制满载率以及客流压力,提高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质量的目的。

2问题描述

2.1规划和建设的启动时间不合理

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相关企业的规划和建设的启动时间是非常关键的。如果启动规划和建设时间过早,那么就会造成业务的需求不能支撑整个信息系统,导致有些业务模块缺少,更严重的话会造成整个系统被推倒。如果启动规划和建设时间过晚,流程和业务的管理资金消耗多,又因为较大的业务效果不明显,将大大降低信息系统的实施效果。

2.2信息系统的建设定位不明确

信息系统的建设技术主要的是利用各项数据帮助并服务于领导者、管理者和操作者,使他们的决策于管理更加高效且合理,从而对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而不是单纯将各类数据加起来。第一,为管理者传输的只不过是八个重要功能的相关数据图。管理应该时刻把握工作进度和详细的完成情况以及重要的时间节点上合理运营乘务、维保等岗位工作人员的状况。其中包括了有关乘务管理的出勤、里程以及自助配餐;站务管理的排班、服务、日况以及数字化巡视;维保管理的检测和动态管理等。第二,为相关领导人员按时发送有关运营生产的管理数据图。实际上,相关领导者想看到的是清晰而且准确的数据报告和任务进展。通常情况下,可以有效利用上班坐车的时间阅览一天的行程安排和前一天的状况,在十点的分析故障会议中,就可以及时地了解到各处的故障点和处理情况。在下午两点就把相关的故障汇报给管理人员,及时做出相应的安全预警工作。在下午四点的决策讨论会议上,可以将防汛故障及时推送给管理者,做到安全预警;在下午16点决策分析会上,详细地阅读到决策所需要的相关数据。

3城市轨道交通不均衡运输应用实践研究

3.1应用不均衡运输方式优化该城市轨道交通

根据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客流特点,在早晚高峰阶段均进行了超高峰的设置,其时长均为1h左右。同时在早高峰阶段将运力集中抽调至上行线方向,而在晚高峰时段则将运力集中抽调至下行线方向,并利用其两端的停车场以及车辆段来实现列车的退出以及返回。

3.2不均衡运输在该城市轨道交通的应用效果分析

通过不均衡运输模式的应用,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运能提高了越18%,使早晚高峰时段的列车满载率有了明显的下降,对客流尖峰的削峰效果十分显著,有效的提高了流传运行的正点率以及平均兑现率,为乘客提供了更加高效便捷的轨道交通服务。

3.3建立优化模型

以现状轨道交通运行情况为立足点,结合贯通运营经验,认为在郊区线与中心线间增设贯通运营列车较为合适。此外,快慢车模式的可行性较低,在此条件下为切实提高模型的可操作性,可对列车的运输工作做出特定的约束,即采用的是固定编组、站站停的模式,由此形成相应的模型,仅考虑列车交路方案和发车频率两项重点内容。在建立优化模型时可参照如下方法:

(1)A、B线路间具备采用贯通运营模式的条件;两条线路沿线各车站的站间OD客流为已知参数,同时该部分乘客所表现出的到站规律可以满足均匀分布的要求。

(2)引入固定编组模式,停站方案采取的是站站停模式,乘客可根据自身需求挑选能够满足其OD直达需求的列车,若并不存在可供选择的直达车,则挑选满足最短出行时间要求的方案。

(3)全面满足沿线各OD的客流需求,交路运行的列车总量具有合理性,换言之,其能够满足沿线各乘客所提出的运输需求;已经明确各交路区间的运行时间,随着贯通运营列车的持续行驶,当其到达B线后,能够与所在新线列车的各项运行参数保持一致,形成协同运行的关系;此外,车底周转方式为各交路独立运用。

结语

为了充分利用既有城市轨道交通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方式,解决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量在特定时段的集中增加问题,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公共出行服务,必须要结合城市轨道交通的实际运能以及运力需求,积极应用不均衡运输等先进的运输管理模式,以满足城市居民的出行需要。因此必须加强对城市轨道交通不均衡运输的研究,并通过总结实践经验进一步优化不均衡运输的配置管理方式,解决目前在不均衡运输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全面提高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管理的水平和质量,促进我国城市交通的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姚恩建,张金萌,郇宁.效率与公平导向下城轨大小交路开行方案优化[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8(5):41-48,57.

[2]张星宇,肖为周,秦菲菲.城市轨道交通列车交路开行方案优化研究[J].森林工程,2020,36(1):96-102.

[3]蒋琦玮,蔡适,陈维亚,等.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控制决策模型[J].系统工程,2017,35(9):9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