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患者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9
/ 2

心理护理干预胰岛素抵抗 2型糖尿病患者效果分析

徐建

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 内分泌 . 血液科 445000

【摘要】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胰岛素抵抗和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到本院诊治的2型糖尿病90例患者资料,随机分两组,均以胰岛素抵抗治疗,对照组45例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45例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5.56%比对照组82.22%高(P<0.05);研究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h血糖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胰岛素抵抗和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较好,能改善患者的血糖指标。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效果

临床上认为2型糖尿病主要是胰腺代谢发生异常,不能对血糖情况进行有效的控制。伴随国内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国内2型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临床治疗该疾病的药物主要是胰岛素,且对患者的血糖进行控制,虽具有一定的效果,但胰岛素抵抗治疗有一定限制,会降低患者的依从性,所以需配合有效、优质的护理干预[1]。本文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到本院诊治的2型糖尿病90例患者的资料,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胰岛素抵抗和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到本院诊治的2型糖尿病90例患者资料,随机分成两个组,对照组患者45例,男性22例,女性23例,年龄在40-63岁,其平均(51.46±5.12)岁;研究组患者45例,男性21例,女性24例,年龄在41-64岁,其平均(52.48±5.15)岁,两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给予胰岛素抵抗治疗:患者每天餐前的半小时进行皮下注射适量的门冬胰岛素(丹麦诺和诺德公司Novo Nordisk A/S,国药准字J20150073);每天注射三次,一次0.5-1.0U·Kg-1。同时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护理:对患者进行生活、饮食、用药等指导。研究组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①开展相应的健康宣传教育,给患者讲解相关的疾病知识、注意事项等。按照患者的心理情况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掌握患者烦躁、焦虑等问题,加强患者和护理人员的交流, 评估患者的身心情况,并对其进行疏导,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进行解答。②指导患者放松心情,如果患者的情绪出现波动,护理人员应从语言方面对其进行激励,使患者感受温暖、亲情,进而增强面对疾病的信心。③护理人员应一对一给患者讲解使用胰岛素的方法、注射的位置和深度、胰岛素的用量等知识,增强患者注射胰岛素的能力。

1.3观察的指标及评定

①观察两组干预效果:显效:患者的症状改善、血糖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的症状有所缓解、血糖基本正常;无效:患者的症状、血糖没有改善;②比较两组血糖指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h血糖。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SPSS21.0软件统计分析,均数标准差“6189c7d94567c_html_401ef342726f1166.gif ±s”表计量资料,t行组间、组内比较;百分比(%)表计数资料,6189c7d94567c_html_2663756e392570dd.gif 行组间比较,P<0.0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显效25例、有效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56%;对照组患者显效21例、有效1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2.22%,两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P<0.05,6189c7d94567c_html_2663756e392570dd.gif =4.050)。

2.2两组血糖指标对照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h血糖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糖指标对照(6189c7d94567c_html_401ef342726f1166.gif ±s)

组别

空腹血糖(mm0l/L)

糖化血红蛋白(%)

餐后2h血糖(mm0l/L)

研究组(n=45)

5.34±0.32

6.37±0.42

7.95±1.41

对照组(n=45)

7.78±0.53

7.93±1.53

10.46±1.39

t

26.438

6.596

8.504

P

0.001

0.001

0.001

3.讨论

糖尿病难以治愈,从生活方式、饮食调节、口服降糖的药物等对其血糖进行控制。若患者的血糖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则会导致患者产生各种并发症,对患者全身的器官造成损害,临床需加强护理干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5.56%比对照组82.22%高,说明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胰岛素抵抗和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较好。究其原因,给予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进行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效果,胰岛素可控制血糖指标,患病早期即可使用,能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相应的改善。但是胰岛素治疗需长期用药,会使患者产生一定的并发症,进而影响患者的依从性。所以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尤其重要,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消除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且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更好地面对疾病[2-3]。心理护理干预从患者病情发展情况、心理、性格等方面实施护理服务,进而给患者提供全面、有效、针对性的护理,使患者的血糖指标得以有效控制,提升临床疗效[4]。且研究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h血糖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胰岛素抵抗和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血糖指标,可能是心理护理干预按照患者不同需求,制定合理的心理、饮食护理计划,增强患者对疾病的了解,从而更加自觉、积极参与血糖控制过程,防止出现盲目的降糖行为,进而增强治疗效果[5]

总而言之,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胰岛素抵抗和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指标,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与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任翠萍,李芳.心理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及血糖控制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4):17-19.

[2]关军霞.心理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及血糖控制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23):4508-4509.

[3]于菲.2型糖尿病患者行心理护理干预对其心理状态与血糖控制的影响[J].心理月刊,2019,14(22):82.

[4]王影.时效性激励原则干预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行为及自护能力的初步研究[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0,7(1):41-43.

[5]于爱红.以时效性激励理念为中心的延续性护理对老年 2 型糖尿病病人健康行为、自护能力及自我效能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8,9(35):4390-4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