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分制的1+x证书课程体系改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0
/ 2

基于学分制的 1+x证书课程体系改革

赵越 李双

菏泽家政职业学院菏泽卫生学校 山东菏泽 274000

摘要:“1+X”证书制度改革是国家结合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为了更好的促进和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优化和改进现行职业教育模式而提出的一项新的改革制度。借助这项制度的实施,能够改变当前职业院校教学现状,将职业院校教学活动,能够与国家职业证书制度结合起来,使学校的教学内容更加适应社会需要。本文结合对“1+X”证书制度的实施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此项制度实施的新意蕴,新内涵和新实践。

关键词:学分制;1+X;课程体系改革;

引言

2019年2月,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通常称为“职教20条”),提出从2019年开始,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借鉴国际职业教育培训普遍做法,制订相应的工作方案和具体管理办法,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中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将进一步发挥好学历证书作用,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基础,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一、实施“1+X”证书制度改革带来的新意蕴

目前职业院校是我国数量最多的教育机构,每年招生人数已经突破了900万大关,在各级职业院校接受教育的学生人数也已经超过了2,600万,这就充分说明职业院校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社会对职业院校毕业生的需求量也很大。经过多年发展,我国职业教育的规模已经跃居世界首位,这也意味着我国职业教育将迎来最好的发展时机。尽管我国职业院校目前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但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并未取得理想的效果,集中体现在低端人才数量庞大高技能人才不足。这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因为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目前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科技含量也在不断提升,因此在人力资源市场上出现了明显的供需矛盾,一方面企业对高技能人才有着旺盛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无法满足制造业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所以这在当前已经成为严重制约职业院校教育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如果这一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未来职业院校面临的发展困境,将会越来越大。所以借助“1+X”证书制度的全面推行,有利于改变目前职业院校的教育现状,更好的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1+X”证书制度体系下学历教育教学管理方式

早期高等教育为学历教育,采取的是以读满规定的学习时数和学年、考试合格为毕业标准的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又称学年学时制。实行学年制的高等学校,其学年和学时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各有不同的规定,既规定一定的修业年限,又规定一定的教学时数。每一学年的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门类和教学时数,都有严格的规定。优点是整齐划一,便于管理,有利于保证一定的培养规格和质量;缺点是课程多,学生负担重,不利于因材施教,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前,高校大多以学分制作为学历教育下学生毕业的标准。学分制被更多高校接受并实施,是因为其有特殊优点:学分制以选课为基础,以选课代替排课,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安排个人学习计划,甚至可以更换专业;学分制以选课为基础,因此更能够增强教师的竞争意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自主选课制度下,学校可以把选课的人数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标准,从而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1+X”证书制度体系下的课程体系改革方向

(一)推行1+X证书制度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开始推行1+X证书制度,即“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力求深化复合型技术人才的培养,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在1+X证书制度不断推进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学业预警制度将发生明显变化。在新制度下,职业教育培训组织将作为职业技能证书的考核和办理单位,决定职业技能评价标准,高职院校已经不再是唯一主体。在培训主体和培训内容不断增加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应积极加强与职业教育评价组织的合作,明确各自职责,构建明确的教学标准和评价标准,推动高职院校学业预警制度创新,使其满足新环境下的新要求。职业技能证书成为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评价内容,它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认证,也是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认证,职业技能证书可以成为新模式下学业预警制度评价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职院校除了需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学习成绩等,还应将职业技能证书纳入到评价内容中,对学生的证书获得情况作出预警。

  1. 要认真做好改革的政策设计

“1+X”证书制度改革涉及很多政府部门,需要各个部门积极参与其中,出台相应的政策来促进“1+X”证书制度的实施,尽管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国务院相关部委联合下发了通知,但是相关政策的落实还需要地方各级政府部门不断加大合作,共同出台全面促进“1+X”证书制度改革的相关政策以此来促进改革活动的全面推行。要借助完善的政策设计来不断加强对职业院校“1+X”江苏制度改革推行过程中的质量监控,提升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为促进相关改革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制度保障。

  1. 教师队伍建设

“1+X”证书制度更加强调职业技能的培养,因此需要教师在具备较高理论水平的基础上,具备更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教师要有能力对实践教学活动做到了然于心,与时俱进地更新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案。职业院校原有的“双师”标准相对于这个要求略显不足,目前职业院校中多数教师还是“从学校中来,到学校中去”式的学术派教师,即使各高职院校对教师每年都有企业实践锻炼的工作任务要求,但这种实践方式和完全就职于某企业还是差别很大的,专业教师无法通过短期实践锻炼获得系统性较强的技能。为了适用新的职业技能培养要求,国家对职业院校教师入职条件进行了调整,将不再在应届毕业生中招聘专业教师,转而从既具备一定学历学术水平,又具备一定企业经验的工程师、技师等从业人员中选择教师,这将极大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1. 明确学业预警制度构建原则

第一,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相结合。推动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相结合,既要严格执行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也要采用人性化策略,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既要落实对学生的学业水平要求,也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第二,加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合作。学校和家庭合作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多方联动,保证帮扶效果。通过构建共同的督促机制,帮扶学习困难或其他有学业问题的学生。第三,静态管理和动态管理相结合。一方面要做好静态管理,包括建立学生档案、健全学生预警机制。另一方面要做好动态管理,包括加强对预警工作效果的跟踪、评价和反馈,实现对学生的有效监管。

结束语

“1+X”证书制度改革涉及了方方面面的问题,所以职业院校要不断加大教学反思力度,详细了解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根据需求来灵活调整课程设置,建立起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此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丹.“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研究[J].品位·经典,2021(18):93-96.

[2]沈霞.“1+X”证书新形势下的多方协同育人模式研究与探索[J].商展经济,2021(18):119-123.

[3]季东军,孙福才,杜丽萍.基于学分制的“1+X”证书课程体系改革[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1,24(18):209-210.

[4]梁辰.高职学分制课程模块化的思考[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4(02):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