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涂片检查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1
/ 2

分析涂片检查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

龙洋

广元市中医院 四川广元 628000

摘要:目的:探讨涂片检查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9.9-2020.9月收集的100例标本,首先进行涂片染色检查,之后进行细菌培养,对微生物检出率及不同类型合格标本的涂片微生物检出率进行分析。结果:100例标本中共检出微生物97例,检出率为97.00%(97/100)。100例标本包括44例痰液标本、13例胸腹水标本、20例尿液标本及23例脓液标本,其微生物检出率分别为97.73%(43/44)、92.31%(12/13)、100%(20/20)、95.65%(22/23)。结论:细菌培养其进行微生物标本涂片镜检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提高送检标本的质量,减少结果误差,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临床微生物检验;涂片检查;应用价值


涂片检查是临床应用广泛的一种微生物检验方式,首先对标本进行细菌培养,之后进行涂片检查,能够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但是通常情况下细菌培养的时间较长,通过培养后方可进行涂片检查,可能会导致患者治疗耽误,对病情造成影响。相关临床研究显示,对原始标本进行涂片检查以及细菌培养的结果的准确性较高,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1]。基于此,本研究对涂片检查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9.9-2020.9月收集的100例标本,标本类型:44例痰液标本、13例胸腹水标本、20例尿液标本及23例脓液标本。

    1. 方法

通过压片法进行标本的制备,做好涂片处理工作,通过无菌消毒棉签选择原始标本,将其进入生理盐水,通过无菌针确保标本与生理盐水的混合均匀,通过酒精灯进行加热稀释,将涂片放置在合理环境下自然风干,通过抗酸染色与革兰染色后进行镜检,各涂片观察10个视野,对结果记录。之后在血平板上进行画线接种,温育的时间为18-72h,培养液主要包括蛋白胶水、SC增菌液、GN增菌液等。在37℃的恒温环境下进行培养,时间为23-120h,菌种浑浊生长,存在菌膜后停止。通过VITEK 2 Compact系统对标本中微生物、致病菌及优势菌落进行鉴定分析,将涂片与鉴定相结合,发挥辅助作用。

    1. 观察指标

分析微生物检出率及不同类型合格标本的涂片微生物检出率。

  1. 结果

    1. 微生物检出率分析

100例标本中共检出微生物97例,检出率为97.00%(97/100)。如表1所示。

表1 微生物检出率分析


微生物类型

检出例数

检出率(%)

革兰阳性菌

总计

19

19.59


金黄色葡萄球菌

7

36.84


表皮葡萄球菌

7

36.84


肠杆菌

2

10.53


肺炎链球菌

2

10.53


其他

1

5.26

革兰阴性菌

总计

60

61.86


大肠埃希菌

19

31.67


阴沟肠杆菌

17

28.33


铜绿假单胞菌

14

23.33


肺炎克雷伯菌

7

11.67


其它

3

5.00

真菌

总计

18

18.56


白色假丝酵母菌

10

55.56


光滑念珠菌

5

27.78


其他

3

16.67

      1. 不同类型标本涂片检查结果

    100例标本包括44例痰液标本、13例胸腹水标本、20例尿液标本及23例脓液标本,其微生物检出率分别为97.73%(43/44)、92.31%(12/13)、100%(20/20)、95.65%(22/23)。

    1. 讨论

    涂片检查是病原学诊断的一种主要方式,具有直接、简便、高效的特点,不仅有助于判断标本质量、菌群比例,同时能够及时发现可疑病原菌,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涂片镜检主要指将标本涂成薄片后进行革兰氏染色,通过显微镜直接观察微生物形态,该方式能够有效鉴别诊断细菌类型,提高标本鉴别效果,可应用于临床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通过该方法进行涂片检查,能够对细菌类型进行准确鉴别,之后以细菌类型为依据对患者疾病类型进行判断。例如对痰液标本来说,如果检出葡萄球菌,提示可能为肺结核。因此原始涂片检查对于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在标本各个判定方面,如果标本不合格,可导致微生物检查结果发生偏差,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治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标本不合格需要重新选择材料[2]。通过原始标本涂片检查能够有效提高细菌的鉴定效果,对微生物进行准确鉴定,有效提高细菌鉴别的准确性。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可知,100例标本中共检出微生物97例,检出率为97.00%(97/100)。 100例标本包括例痰液标本、胸腹水标本、尿液标本及脓液标本的微生物检出率分别为97.73%(43/44)、92.31%(12/13)、100%(20/20)、95.65%(22/23)。因此涂片镜检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同时也说明标本培养前涂片镜检与培养结果关系密切,通过上述结果能够及时为临床提供报告,了解患者感染信息,避免疾病治疗的延误,同时对于临床用药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3]。除此之外,因为临床微生物检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通常情况下标本采集至得出具体的检验结果需要2-3d左右,并且其操作流程相对复杂,需要进行病原学诊断、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等,在这一过程中患者的病情可能存在一定的变化情况,所以将标本送检后需要及时对其进行染色镜检,完成检验后及时上报相关结果,为临床医师的诊治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同时还需要对不合格标本进行排除,进而有效提高致病菌检出的准确性,保证检验结果具有良好的时效性,有效改善疾病的治疗效果,有助于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恢复[4]

    综上所述,细菌培养其进行微生物标本涂片镜检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提高送检标本的质量,减少结果误差,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周九英. 涂片检查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观察[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30):66-68.

    [2] 姚艺辉,余晓露,张国强. 涂片检查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研究[J]. 口岸卫生控制,2019,24(6):26-29.

    [3] 张楠. 分析涂片检查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J]. 糖尿病天地,2021,18(7):176-177.

    [4] 王彩珍,邬玉英. 涂片检查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87):181-18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