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源CT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冠状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1
/ 2

双源 CT 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冠状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探讨

张立

亳州市人民医院 236800

摘要:目的 探讨双源CT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冠状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近年来收治的心率<70次/分,同时心率保持稳定的180例患者,针对其中的85例患者实施回顾性心电门控CT冠脉血管成像检查,并将其归入R组。针对其中的95例患者实施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CT冠脉血管成像检查,并将其归入P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辐射剂量与图像检查质量。结果 通过实验观察,对比两组的辐射剂量,P组明显低于R组(P<0.05)。对比两组图像质量,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针对心率<70次/分,同时心率比较稳定的患者应用双源CT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可以有效减小冠脉血管成像相应的辐射剂量,同时图像质量不会受到影响。

关键词:冠状动脉成像;双源CT;心电门控制技术



此次研究选取我院的180例患者,旨在对双源CT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制技术冠脉成像的可行性加以探讨,现做出如下报告。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2020年6月在我院实施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CTCA检查的95例患者作为P组研究对象,其中包括50例男性,45例女性,患者年龄为40-77岁。另选取2017年3月—2020年3月实施回顾性心电门控CTCA检查的85例患者作为R组研究对象,其中包括45例男性,40例女性,患者年龄为41-7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全部患者在进行检查以前对其体质量值加以计算,同时严格实施屏气训练,在执行扫描操作前的三分钟进行0.5毫克硝酸甘油的舌下含服。经患者右肘静脉应用双通高压注射器对碘海醇对比剂加以注射,使用量为350mgI/mL,采用5.0-5.5mL/s的注射速度,完成注射操作以后进行45毫升生理盐水的追加注射。通过对比剂自动跟踪触发技术,将触发点置于主动脉,在升主动脉CT值上升至100Hu的触发阈值以后,机器延迟6秒的时间自主执行扫描操作。扫描操作的范围是气管隆突下1厘米到患者膈下位置。P组应用准直器的宽度是64.0×0.6毫米,对应的曝光时间窗位71%R-R间期,曝光时间为380毫秒,管电压和管电流结合患者体质量加以调节。R组应用准直器的宽度是64.0×0.6毫米,对应的心电脉冲窗范围是30%-78% R-R间期,同时对心电脉冲窗外管电流进行降低,到标准管电流的4%,螺距结合患者的心率自动加以调节为0.20-0.28,管电压和管电流同样结合患者的体质量加以调节。两组患者重建图像层厚都是0.75毫米,卷积核为B26f。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此次实验研究中的相关数据,以%表示计数资料,实施x2检验;以(618ca6b9a08e9_html_32e2de2f1a1d7d4f.gif ±s)表示计量资料,实施t检验。P<0.05表示存在明显差异,具有一定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P组CT剂量容积指数是(15.43±4.63)mGy,在这其中,针对体质量指数≤25.0kg/m2的患者采用100kV执行扫描操作时,对应的CT剂量容积指数是(12.61±1.71)mGy。而R组的CT剂量容积指数是(36.82±10.77)mGy,两组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P组的有效剂量是(3.33±0.88)mSv,在这其中,针对体质量指数≤25.0kg/m2的患者采用100kV执行扫描操作时,对应的有效剂量是(2.75±0.32)mGy。而R组的有效剂量是(10.20±3.62)mGy,两组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一所示。

表一 两组患者辐射剂量对比

组别

例数

CT剂量容积指数(mGy)

有效剂量(mSv)

P组

95

15.43±4.63

3.33±0.88

R组

85

36.82±10.77

10.20±3.62

P值

-

<0.05

<0.05

P组与R组中分别有1218个与1064个冠脉节段被纳入到实际评估范围中。详见表二所示。

表二 两组图像质量评分情况对比

组别

节段总数

图像质量评分

3分

2分

1分

P组(n=95)

1218

1082

125

11

R组(n=85)

1064

961

96

7

P

-

<0.05

3 结论

对两种CTCA检查方法相应的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加以对比时,应对多重因素的影响予以充分考虑,在这其中不同管电压扫描例数所占据的比例、扫描长度和患者体质量都会对辐射剂量造成比较显著的影响。本次研究在针对患者实施分组以后,以上各相关因素在两组间进行对比不存在明显差异,去除了以上相关因素给辐射剂量与图像质量造成影响的偏倚。P组中99.1%[(1082+125)/1218]节段图像质量相应的评分是优秀与良好,只有0.9%的节段图像质量无法使诊断要求得到良好满足,同R组图像治疗对比并不存在明显差异,充分说明针对心率<70次/分,同时心率比较稳定的患者应用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制技术是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的。在两组患者体质量、心率、心率变异度、扫描长度不存在差异的状况下,P组相应的辐射剂量大幅下降,并显著低于相关报道中传统冠脉造影(8.5±4.4)mSv的辐射剂量。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都采取个体化的管电流与管电压调节,令患者CTCA相应的辐射剂量下降,在这其中P组患者应用100kV管电压的过程中,CTCA对应的辐射剂量为最小值,是(2.75±0.32)mSv。本次研究中,P组的辐射剂量高出相关报道中的(2.51±0.54)mSv,这是因为当时采取的是传统的前瞻性心电门控制相关技术,实际曝光时间是200毫秒,但本次研究应用了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制技术,所用的曝光时间是380毫秒,所以同常规前瞻性心电门控制技术相对比,相应的辐射剂量得到一定提高。

对于双源CTCA,因为探测器所覆盖的范围相对有限,相关检查操作的完成应执行6-7段扫描操作,所以实施扫描处理的时间偏长,针对大范围扫描如桥血管的评价同样会受到相应的限制。针对心率<70次/分,同时心率比较稳定的患者应用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制技术可以使双源CTCA相应的辐射量得到很大程度的降低,并且图像质量不会受到相应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郭强,文正青,余裕珍,严德星,叶薇. 64排CT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心律不齐心电编辑技术应用价值分析[J]. 现代医用影像学,2021,30(06):1085-1087.

[2]唐世龙,程卓,何玲,范晓,朱昆,刘先凡,张官平. 前瞻性心电门控多期相重建在儿童冠状动脉CT检查中的应用[J]. 放射学实践,2021,36(04):529-534.

[3]孙国臣,梁桂芳,王忠. 二代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的应用[J]. 医学影像学杂志,2020,30(11):2041-2045.

[4]陈爱德,刘伟军,段王栋,邹林,胡亚恒,魏文存. 256层螺旋CT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对比剂浓度研究[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9,19(20):3963-3967.

[5]黄婷婷,王亚洲,胡文晖,周银平,王飞.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心电门控技术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比较[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30(18):3189-3190.

[6]章黎思,曹淼,陈翰. 心率对256层CT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J]. 医疗装备,2019,32(16):37-38.

[7]曹希明,郑君惠,钟小梅,巫梓斌,李新云. 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中心率对对比剂强化的影响[J]. 广东医学,2019,40(14):2058-2062.

[8]赵艳红,陈大治,杨利莉,汪芳,张晓文,哈若水,王泽润. 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较高心率患者冠状动脉CT成像中的应用[J]. 宁夏医学杂志,2019,41(07):625-628.

[9]袁知东,冯飞,石桥,曾建奇,范秀松,宋平风,成官迅. 心电编辑移除冠状动脉CTA冠状动脉水平段呼吸错层的应用[J]. 临床放射学杂志,2019,38(06):1132-1135.

[10]刘强. 128层CT评价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动脉硬化程度与左心功能改变的可行性分析[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12):15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