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检验方法对梅毒不同时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2
/ 2

不同检验方法对梅毒不同时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析 

万志佳

重庆市沙坪坝区妇幼保健院 400030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检验方法对梅毒不同时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2020-1~2021-1我院收集健康人员44例作为常规组,再抽选梅毒患者44例作为实验组,比对不同方案检测价值。结果: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检测敏感性94.12%与特异性96.30%高于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敏感性88.89%与特异性82.35%、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敏感性88.89%与特异性82.35%、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特异性=9.736,P特异性=0.000,χ2灵敏度=15.464<0.05,P灵敏度=0.000<0.05)。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与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互比,无差异性(χ2特异性=0.000,P特异性=1.000>0.05,χ2灵敏度=0.000,P灵敏度=1.000>0.05)。结论: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对梅毒均有较高检出率,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敏感性与特异性更高,可大批量检测,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梅毒不同时期;不同检验方法;敏感性;特异性

梅毒是通过梅毒螺旋体引发的性传播疾病,可通过母婴、血液及性接触等方式传播,尽早发现梅毒,及时对疾病进行干预,可控制传染源,还可保证患者预后[1]。由于我国环境的变化,社会经济的发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梅毒疾病发生率递增,对疾病做好防控非常重要[2]。因此,本次就针对不同检验方法对梅毒不同时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2020-1~2021-1我院收集健康人员44例作为常规组,男性22例,女性22例,最小年龄27岁,最大58岁,平均年龄(47.65±0.81)岁,再抽选梅毒患者44例作为实验组,男性24例,女性20例,最小26岁,最大年龄58岁,平均年龄(47.23±0.76)岁;Ⅰ期梅毒17例,Ⅱ期梅毒27例;各组基线数据比对,无差异性,(P>0.05)。

1.2方法

抽取患者静脉血5ml,静置,当血液处于凝固状态后实施离心处理,转速为每转4000min,离心时间10min,放在-20°C环境中,在24h内将标本检测完毕。对标本实施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应用配套试剂,根据说明书进行操作,并在质量监控下完成。

1.3观察指标与诊断标准

分析不同检测方法对梅毒疾病检查率情况。

Ⅰ期:生殖器出现感染与溃疡,女性阴部溃烂,男性龟头、阴茎或冠状沟发生结核性溃疡;

Ⅱ期:生殖器溃疡,皮肤黏膜受损与淋巴结节肿大;

Ⅲ期:存在Ⅰ期、Ⅱ期症状,并伴有心脏、肾性、耳鼻等受累与树胶肿等。

1.4统计学处理

以SPSS 25.0为统计学软件,计数、计量资料数据以(%)、(618dbdaddd633_html_c2537665a869c10b.gif618dbdaddd633_html_cc566163015babe1.gif ±s)形式表示,行χ2t检验。对比结果差异显著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不同检验方法检测血清梅毒抗体的比较

Ⅰ期梅毒、Ⅱ期梅毒血清梅毒抗体均高于常规组,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不同检验方法检测血清梅毒抗体的比较(n%

小组

例数

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

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常规组

44

0(0.00)

0(0.00)

0(0.00)

观察组

44




Ⅰ期梅毒

17

14(82.35)

14(82.35)

16(94.12)

Ⅱ期梅毒

27

24(88.89)

24(88.89)

27(100.00)

χ2


59.083

59.083

71.000

P


0.000

0.000

0.000

2.2 不同检验方法对梅毒不同时期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比较

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检测敏感性94.12%与特异性96.30%高于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敏感性88.89%与特异性82.35%、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敏感性88.89%与特异性82.35%、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特异性=9.736,P特异性=0.000,χ2灵敏度=15.464<0.05,P灵敏度=0.000<0.05)。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与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互比,无差异性(χ2特异性=0.000,P特异性=1.000>0.05,χ2灵敏度=0.000,P灵敏度=1.000>0.05)。具体见表1

表2不同检验方法对梅毒不同时期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比较(n%

小组

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

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特异性

88.89

88.89

96.30

灵敏度

82.35

82.35

94.12

3 讨论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发的一种慢性、系统性的性传播疾病,危害性较大。临床中,多选择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对梅毒进行检验,但不同方案所达到的检验效果存在差异性[3]

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检测稳定性较强,不易因病情变化而发生变化,但在检测免疫标志物上无法有效区分,而且医疗费用偏高。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操作过程较为复杂,是通过生物红细胞做抗原载体,吸附梅毒螺旋体粉碎物做抗原,易发生自凝情况,假阳性率偏高。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通过双抗原夹心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通过基因工程合成抗原,通过酶的放大效应,提高检测特异性与灵敏度,而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操作过程较为简单,可大批量标本同时检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与普及性[4]。通过本次研究结果也可充分表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应用优势。

综上所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梅毒疾病检出率、特异性与灵敏度均为最优,充分突出其临床检测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征,区晓雯,夏勇.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测定法、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及ELISA三种梅毒血清型诊断方法的比较[J].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20,48(5):15-18.

[2] 迟延芳. ELISA联合TPPA检测诊断梅毒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析[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0,26(6):850-852.

[3] 李晓龙. 不同检验方法对梅毒不同时期敏感性及特异性的临床意义[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9,30(11):1343-1345.

[4] 李爱丽,黄丽芳,刘昊虹. 酶联免疫吸附法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法在梅毒检验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20,27(2):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