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长效机制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5
/ 2


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长效机制建设

韩红娟

周至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村镇建设管理站 陕西 西安 710400

摘 要: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了“农村振兴战略”,明确了“深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扎实推进美丽宜居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各级政府和部门不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高标准农田、农村水利、交通物流、村镇(村)建设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大量公共基础设施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随着农村基础设施竣工数量的逐年增加,如何加强和改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运营和管理,使其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已经成为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长效机制;建设策略

引 言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是非排他性的、非竞争性的农村公益物,与农村发展密切相关,主要由当地农民长期使用。国家城市规划计划规定,市镇公共基础设施应包括六大类:教育、文化、卫生、科学和技术、商业金融、行政和集中市场。还有一些专家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服务分为以下几个领域:农业生产(农田灌溉、农业抗御能力、农产品流通等)。农村生活(道路、能源、饮用水、通信等)。农村社会文化(体育和休闲文化、社会保护、卫生等)。)农村生态环境(废物回收、环境保护等)。

1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现存问题

1.1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结构不合理

农村生计基础设施基本上已经建立,道路和电力通信也很容易获得,但后勤和网络等基本基础设施尚未在大多数农村地区建立。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区域,诸如高速宽带等设施的发展尚未实施,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减少,信息更加封闭,导致该区域的发展速度放慢,贫富差距扩大。在农业生产方面,灌溉设施很多,但建筑质量低,水资源利用率低,造成严重浪费。与此同时,作物抗御风险能力薄弱,落后的农村地区收成好,基础设施薄弱,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现代化的需要。农村地区缺乏社会文化基础设施的情况更为严重:在农村教育和农村保健领域,农村学校和医疗合作社设备不足,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资格与城市工作人员相差甚远,人才储备不足其次,诸如留守儿童中心和社会福利中心等社会保障设施很少。这些因素严重阻碍了建设新的现代农村地区的目标的实现。

尽管农村地区的植被和农林领域多于城市地区,但环境问题不应低估,例如农村地区的废物管理、缺乏适当的人员定期清理、生态和灰尘。此外,对粮食的过度需求导致广大农村地区营养不良,土地恢复负担不起。

总的来说,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更倾向于建设大型基础设施,例如集中建造道路、供水系统和其他低质量项目。与此同时,旨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的投资,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的社会保护方面,很少得到考虑。

1.2供给主体单一导致供给效率低下

一般来说,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政府的事,政府根据自身的职能向公众提供公益物,并在解决外部负面影响、市场失灵等问题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也可能会失败,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方面存在差距,而且有限的问题引起了一系列问题,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质量不安全、建设时间过长和投资成本高,从而因此,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不能完全依赖市场,而必须部分依赖其他行为者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注入新的血液。

1.3农村基础设施管护机制不健全,管护资金不落实

农村基础设施的管理和维护没有明确界定,责任没有协调,责任没有得到适当承担,没有长期的管理和维护机制。州政府面临财政困难,缺乏管理公共基础设施所需的资金。

2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长效机制建设策略

2.1抓重点,明确“管什么”。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包括政府投资、群众自筹和社会捐助的农村水电路气信以及公共人居环境、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等设施,面广、线长、点多,需要理清管护范围和重点。一是摸清底数,建立台账。以村为单位建立台账清单,弄明哪些是各级政府、集体和协会必须要管起来和要管好的;搞清哪些是社会化、市场化行为,要服务好、监管好的。二是分门别类,找准重点。把和广大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设施作为管护重点,比如农村“四好”公路以及农业灌溉设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等。三是系统思维,补短强弱。抓两头带中间,做好重点设施管护同时,把基础设施短板和弱项补齐。

2.2创新多样产权制度,明晰管护责任主体

目前的农村基础设施所有权模式是国家对建设和集体所有权转让的投资。这一模式将持续很长时间,但在尊重公共所有权原则的同时,将加快农村基础设施所有权改革,澄清产权,明确责任,并鼓励所有部门投资于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1)现有的农村基础设施可根据使用功能、影响和可维护性等因素分为公益物和收入类。对于农村公路和卫生设施等不直接有利可图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有必要将固定资产列入资产目录,依法管理资产,明确规定国家和社区负有主要保护责任,保护责任由政府承担,组织对于某些人口群体来说,在流动地区建造并为大型消费者和企业服务的有利可图的基础设施,如山区池塘、灌溉系统和农村供水系统,可以促进以市场为导向的管理和营销,并采取各种形式:分包、合同、合同和合同安排管理权和收益权分别确定了激活产品管理保护的责任主体,保持资产库存活着,明确管理保护主体,加强建设后管理保护,实现良性循环。(2)积极鼓励企业或个人根据自己在农村发展工业中的需要,投资建设与其行业有关的农村基础设施,并鼓励企业和个人根据法律、规章和条例,通过保障所有权、使用权、自主权和盈利能力,建设和管理基础设施除了管理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行外,有关政府不应过度干预基础设施的具体使用。

2.3加快建立政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中央政府考虑到了当地的实际需要和发展需要,增加了一般转让,并根据有关条例将地方补贴纳入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管理,以利于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前革命地区、边境地区等。地方当局应建立一个基于保健服务管理责任、规模和标准的城乡一体化公共预算支出制度,并将国家负担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费用纳入地方政府预算。在条件成熟时,向集体经济薄弱、资金困难的村庄提供适当的补贴。

2.4制定农村基础设施管理办法,

提高管道的保护级别。一方面,必须根据农村基础设施的范围和利益水平确定产权拥有者和使用者,并确定由地区服务、地区服务、乡村服务、乡村服务和乡村服务提供的保健责任。第二,需要提高护理部门的护理速度,延长基础设施的使用寿命。㈢鼓励农村专业合作社广泛参与农村基础设施的管理。

2.5加强宣传培训

第一个是加强培训的方向。加强对各级地方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政策、筹资项目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要求方面的培训。二是推广广告,选择支持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实例,并选择一系列可在国家一级推广的实例。通过印刷、电视和新媒体等传统媒体开展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宣传运动,创造一个广大社会,特别是农民关心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发展的环境。

3结束语

有鉴于此,建立农村基础设施的可持续机制必须以农民自主发展的权利和扩大生产性和盈利性空间为基础,有效鼓励农民投资和更好地利用农村基础设施应成为未来治理的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1]柯善北.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怎样管,如何护?[J].中华建设,2020(04):8-9.

[2].两部委出台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意见[J].农村财务会计,2019(12):49.

[3].关于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J].交通财会,2019(12):80-83.

[4]胡文静.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供给研究[J].学术界,2018(10):171-180.

[5]唐梦文,王晓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路径选择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09):252-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