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康复理念在体外循环心脏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6
/ 2

快速康复理念在体外循环心脏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价值

王美龄

赣州市人民医院 江西 赣州 341000

【摘要】目的:分析快速康复理念在体外循环心脏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价值。方法:本文总共有75例研究对象,全部都是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进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治疗的患者,根据奇偶数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n=37)与实验组(快速康复理念护理,n=38)。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指标,统计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在PCL-L量表评分上,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在重体验、回避/麻木以及警觉性增高的阳性率上,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采用快速康复理念的效果显著,临床可进一步推广运用。

【关键词】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术期护理;快速康复理念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在临床比较常见,其主要通过心肺转流,使患者的血液不用经过心脏,便可维持机体的血液供应,能够在直视下对患者进行心脏缺损修补[1]。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操作过程比较复杂,且手术危险性较高,对围术期的护理配合要求极高,护理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手术效果[2]。快速康复理念是围术期常用的护理模式,其通过综合多种护理措施来降低患者的身心创伤,促使患者尽早康复。鉴于此,本文将75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进行分析,试探讨快速康复理念对患者的影响,报告详细内容请看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例数有75例,研究时间在2019年1月-2020年1月,研究对象是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依照奇偶数法分为对照组(37例)、实验组(38例)。对照组中男女的比例为20:17;患者年龄集中在23岁至73岁,平均(48.53±2.14)岁。实验组中男女的构成比为21:17;患者年龄分布在24岁-74岁,平均(48.65±2.17)岁。对比分析两组的各项信息,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围术期护理。

实验组开展快速康复理念干预,详细措施为:①术前加强健康教育和情绪疏导。详细将疾病知识、手术方法及注意事项讲解给患者,结合患者病情的制定针对性的细致护理方案。护理人员在工作时,应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言行要柔和亲切,及时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安抚缓解。②加强术中护理。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为患者遮住手术切口以外的皮肤,做好保暖工作;术中注意监测各项体征,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做好引流处理。③加强术后护理。通过心理疏导、分散注意力、采用镇痛药物等方式来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加强对患者的康复锻炼;协助患者进行早期肢体锻炼;术后1-2天鼓励患者开始室外活动,时间为20-30min。术后保证患者充足的营养量。

1.3 观察指标

①术后随访3个月,统计症状改善情况,症状改善评估标准参照组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表平民版(PCL-L)量表,该量表从重体验、回避/麻木和警觉性增高三个方面、17个项目进行评估,每个项目计为1-5分,总计17-85分,分数≥43分,评定为阳性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3]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得数据均录入至Excel 2010中予以校对,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处理。(619363d5b780f_html_4b6de43e75c9e3db.gif ±s)表示计量资料,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计量资料用t检验,而计数资料用卡方(x2)检验。P评定检验结果,P>0.05提示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有统计学差异。

  1. 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症状改善情况的差异

经术后1周、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后,在PCL-L评分上,实验组(27.48±5.23)分、(22.11±5.01)分、(18.56±4.1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2.01±6.34)分、(28.85±5.47)分、(23.85±4.29)分,对比差异较大(t1=3.379,t2=5.567,t3=5.454;P1=0.001,P2=0.000,P3=0.000)。

2.2分析两组术后症状阳性率的差异

经观察发现,实验组重体验、回避/麻木和警觉性增高的阳性率各自为2.63%(1/38)、5.26%(2/38)、2.63%(1/38),对照组重体验的阳性率为10.81%(4/37),回避/麻木的阳性率为16.22%(6/37),警觉性增高的阳性率为13.51%(5/37),实验组低于对照组(x12=5.337,x22=6.265,x32=7.978;P1=0.021,P2=0.012,P3=0.005)。

3.讨论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是心脏病患者的重要治疗方法,可有效挽救患者的生命。但是在手术过程中,患者容易发生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影响手术治疗效果,故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常规围术期护理是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常用护理模式,但是其不具备系统化,不注重心理与疼痛护理等,导致临床护理效果不理想

[4]。而快速康复理念是近年来外科手术常用的护理模式,其以医学循证为依据,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善预后情况,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5]。本次研究也发现,实验组经快速康复理念干预后,其临床治疗与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采用常规围术期护理的对照组,说明快速康复理念的护理效果更好。追其原因是:快速康复护理坚持“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根据患者的差异性实施制定优质的围术期护理,促使患者尽早进行康复训练,确保患者早日康复。

综上所述,快速康复理念用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的效果显著,在改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可减少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的阳性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玲. FTS理念的护理干预在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体外循环下心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 黑龙江中医药, 2019, 48;No.308(06):263-264.

[2]肖淑立, 林慧君, 李清月,等. ERAS理念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19, 017(006):560-563.

[3]李宝兰, 张琪. 快速康复理念在体外循环心脏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 饮食保健, 2019, 006(048):155-156.

[4]张秀荣.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民康医学, 2019, 31(02):141-143.

[5]丁惠娟. FTS理念的护理干预在高龄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 000(013):P.174-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