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外观质量施工控制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7
/ 2

混凝土外观质量施工控制探析

李剑薇

中国葛洲坝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710077

摘要:在现代建设工程中对于混凝土产品的应用相对较多,由于混凝土使用性能与外观质量密切相关,因而建设企业在施工时通常会对其外观质量进行合理管控。本文以此为出发点,选取混凝土外观质量施工控制探析作为研究题目,概述了混凝土外观质量相关内容,剖析了混凝土外观质量方面的主要缺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较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混凝土;外观质量;施工控制

混凝土施工在现代建设工程中属于一个主要工序,它的外观质量会影响到所建项目的安全性、耐久性、可靠性。从当前实践经验看,在建设项目生产建设中的混凝土施工分部项目中,通常会采用以项目产业链条为准,按部就班的实施混凝土设计质量控制、原材料质量控制、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养护阶段的质量控制等。

1、混凝土外观质量概述

混凝土作为建设工程中的主要材料,发挥着重要作用。从现阶段建设工程项目产品生产建设全过程看,混凝土外观质量与原材料、设计配比、运输管理、进场检验、浇筑控制、养护管理等密切关联。所以,在现代建设工程中的混凝土外观质量施工控制时,一方面会考虑到项目工程对混凝土产品本身的质量要求,另一方面在施工控制中按照科学技术与管理技术两条途径,对其实施全过程指标化管理等。例如,由于混凝土外观质量与后续项目工程施工密切关联,因而,施工企业在混凝土外观质量控制方面,通常会根据蜂窝麻面、漏浆、跑膜与错台、裂纹、脱皮起砂、拌合质量欠佳、模板缝痕、振捣缺陷、颜色不一致、水纹锈斑、气泡、光洁度偏低等主要缺陷,进行精准化控制。

2、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分析

2.1以蜂窝麻面为例

该缺陷产生的原因主要集中在振捣技术应用不当。例如,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振捣密实度不够、振捣过量、漏振会引发蜂窝麻布现象的发生。再如,在混凝土设计配合比不合理时,坍落度、水灰比适用性差,过振时会使其中出现一些气泡。经验表明,掺加外加剂后混凝土的气泡现象比较明显。至于麻面的出现,则主要是漏振、和易性差等情况所致。例如,当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水量较多,或者砂率过大、过小时,均可能造成浇筑完成后、拆模时发现麻面情况。

2.2以漏浆为例

漏浆现象一般发生在接缝位置。从原因方面看,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在模板中的水泥砂浆等于浇筑前未进行清除,导致了浇筑时的漏浆。二是在模板接缝处理过程中,对于螺栓的检查不到位,致使拧紧度没有达到标准要求,从而造成了接缝漏浆现象。三是在模板接缝位置的处理过程中,施工人员对密封胶垫的设置不到位、覆盖不全面,或者没有设置密封胶时,会造成接缝漏浆。

2.3以脱皮裂纹为例

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往往不会单独出现,而是几种缺陷同时发生。以裂缝缺陷与表现脱皮为例,在同时发生时,往往会使混凝土外观质量发生直接影响。导致此类问题的原因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例如,当混凝土浇筑时振捣棒距离模板太近,造成了模板振动,进而会引起表面局部起砂。再如,当拆模时间延后、养护跟进不足时,也会使混凝土外观发生表面脱皮或裂缝现象。尤其是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砂率过大时,不仅会造成麻面,也可能引发表现起砂现象,进一步引发脱皮与裂缝的出现。

2.4其它缺陷

目前,振捣时的漏振、振捣过量也会引发离析、不实现象的发生,从而导致拌合质量变差。施工时在水泥、脱模剂、料石选择时,受到厂家、品牌等方面的影响,也会导致颜色不一致、光洁度不够等问题。尤其是建筑、路桥、水利水电等建设工程中,模板接缝位置的不对应、支撑稳固性较差时,跑膜现象、错台现象极易发生。所以,需要在外观质量管控过程中,按照系统性管理的思路,对其实施全过程质量控制。

3、混凝土外观质量施工控制措施

3.1施工准备阶段

在该阶段,混凝土生产商与施工单位之间做好信息交流,确保混凝土产品的研发设计与在建项目的匹配情况始终保持一致。同时,施工单位为了做好对施工全过程的混凝土质量控制。一方面,应该从产业链思维出发,结合前期建设工程行业改革中的经验,对混凝土产品设计环节、运输环节、进场质检环节、使用环节、养护环节等进行全要素剖析,进而根据施工要素清单,检验与完善现用施工质量控制指标体系。另一方面,应该在建立起“施工生产要素-施工质量控制指标”一一对应的前提下,设置评估表、监督表、激励表,确保进入施工阶段后的专项管理方案能够落实到位。

3.2施工建设阶段

在该阶段,施工单位应该对分部项目进行专项管理。例如,在模板工程中,规格一般宜选择60厘米以上、厚度约在4毫米的钢板,并在拼接方式方面选择无缝拼接方案。完成拼装后,应该在做好表面漆锈、涂抹粘结剂、粘贴无纺布后,按照内径大于12毫米的拉钢螺杆,对模板进行支撑控制。经验表明,将间距控制在1.0*1.2标准范围内,效果相对较好。在细节控制方面则宜做好垫片、松紧度、匀称性、结构稳定性等方面的控制。除此之外,脱模剂的选择也十分关键,应该从颜色控制、光洁度控制等角度出发,选择适用性较好的脱模剂产品,使用时间一般以浇筑前30分钟为宜。

在振捣时,首先,应该根据混凝土等级强度、标准差等,确定对应的搅拌时间,一般以不小于2分钟较好。其次,在实践中控制好水灰比,预防坍落度不足的情况;结合导管控制好搅拌机或罐车的送料速度控制。第三,在振捣时应该将以30厘米左右的厚度为准,将振动棒垂直插入10厘米左右后,开始有规律的进行振捣,一般振捣间距宜控制在20厘米到30厘米范围以内。经验表明选择“快插慢拔”、“梅花型”、“振捣20s”等指标时,控制效果相对较好。至于靠近模板边缘的部分,则应该与模板保持5厘米到10厘米的距离,做好振捣速度控制。由于每层振捣时会产生溅泥现象,因此应该在进行上一层浇筑时先涂抹脱膜剂、清除附着水泥,再开展进行浇筑与振捣。

最后,应该根据浇筑后的跟踪检验,选择适宜的时机开展混凝土维护保养。通常在浇筑后12时时,可以进行浇水、覆盖等养护。建议早期养护中以2小时一次为宜,2天后按照4时一次进行养护。7~14天养护期间应该对混凝土强度进行实时检查,当其小于1.2兆帕时,应该停止养护工作。

结束语

总之,混凝土施工时通常会在外以质量方面引发一些缺陷与问题,通常为了有效处理此类情况,一方面要求施工单位对外观质量缺陷与问题的影响因素及原因进行全面剖析,另一方面则需要在施工全过程实施指标化管理方案,以此保障混凝土施工要素、施工质量控制指标之间的一致性,进而化解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与问题。通过以上实步分析,建议在新时期尽可能利用新思维、新技术、新方法,实施综合化管控。

参考文献

[1]郝哲昕,钱春香,周横一,等.清水混凝土外观质量信息采集与分析方法及其工程应用[J].材料导报,2020,34(z2):233-241.

[2]段薛鹏,王云飞.墩柱混凝土外观质量控制技术[J].公路,2020,65(6):53-56.

[3]王举.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产生原因及预控方法探究[J].居业,2020,17(12):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