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龋齿的预防与护理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7
/ 2


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龋齿的预防与护理疗效分析

任秋艳

四川口腔医院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龋齿的预防与护理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行口腔检查的98例患儿,分为49例一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口腔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一年后龋齿发生率,家属掌握的健康知识,患儿养成的卫生习惯、饮食习惯三项评分,以及患者家属的总满意度。结果:一年后观察组龋齿发生率仅为6.12%,小于对照组的28.57%,且观察组家属及患儿健康知识、卫生习惯、饮食习惯三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总满意度为97.96%,大于对照组的81.63%(p值<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儿及家属的健康理念,从而降低龋齿的发生率,并提高家属的满意度。

关键词:综合护理;小儿龋齿;预防与护理


前言:龋齿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口腔炎性疾病,发病群体多为低龄儿童,病因主要有摄入蔗糖类食物过量和细菌侵入感染,导致牙齿硬组织损害[1]。龋齿的发作可引起牙齿疼痛,降低患儿进食、咀嚼和消化功能,进一步进展可诱发牙髓炎等疾病,甚至出现患牙缺失的问题,最终激发颌骨与牙槽间的炎症反应[2],影响到患儿颌骨的发育。为了有效预防龋齿的发生,需要提高家属及患儿的口腔健康知识,并采取更加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本次研究旨在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龋齿的预防与护理疗效,研究主体为我院98例进行口腔检查的患儿,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方法

    1. 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4月~2019年8月进行口腔检查的98例患儿,按照“电脑数字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人。对照组有男性患儿24例,女性患儿25例,年龄范围2~10岁,平均年龄(5.75±1.36)周岁;观察组有男性患儿27例,女性患儿22例,年龄范围2~11岁,平均年龄(6.09±1.64)周岁。

两组基础资料无显著差异,p值>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口腔护理干预,包括定时清洗牙齿、饮食干预等;

观察组在常规口腔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包括:(1)健康宣传教育。教育对象包括患儿及其监护家属,方式有发放健康教育手册、自制动画手册、播放健康科普视频、组织健康教育讲座等,告知家属及患儿正常的口腔构造和功能、诱发口腔疾病的因素、龋齿的具体危害和预防措施,并教导患儿掌握正确的刷牙姿势;(2)生活饮食干预。对患儿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进行干预,帮助患儿养成早晚刷牙、饭前洗手、饭后漱口的好习惯,并为患儿制定健康、合理、营养充足的饮食计划,控制患儿糖分和零食的摄入,定量摄入鱼虾、鸡蛋、牛奶等食品,指导患儿父母增加饮食种类,保证营养供给均衡;(3)氟化泡沫防龋。在患儿牙托上涂抹氟化泡沫,可选择清香、蜂蜜、水果等口味,让患儿心理上更容易接受,取下氟化泡沫后注意清理口腔;(4)由于小儿牙齿生长较快,叮嘱患儿家属每半年进行一次检查,对1年后的检查结果进行归纳统计。

1.3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1年后的龋齿发生率;

(2)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对两组家属及患儿掌握的“健康知识”,患儿养成的“卫生习惯”、“饮食习惯”三项内容进行评分,每项10组问题,总分值设为0~30分,分数越高说明相关的护理质量越高;

(3)对比两组家属的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将结果分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计算总满意度(总满意=满意+较满意/总人数)。

1.4统计学

文中计数(X2检验)、计量(t检验)资料用SPSS20.0软件处理,P<0.05表示对比数据有很大差别。


2结果

2.1龋齿发生率

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一年后两组患儿龋齿发生率分别为:对照组14(28.57%)例,观察组3(6.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²=8.6115,P=0.0033)。

2.2护理效果

观察组家属及患儿健康知识、卫生习惯、饮食习惯三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两组护理效果对比(`x±s

组名

例数(n)

健康知识

卫生习惯

饮食习惯

对照组

49

12.36±2.17

18.41±3.57

14.38±3.05

观察组

49

23.29±4.08

26.98±4.43

24.13±3.36

T值

-

16.5564

10.5441

15.0402

P值

-

0.0001

0.0001

0.0001

2.3家属满意度

观察组家属总满意度为97.96%,大于对照组的81.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两组家属护理满意度对比[n(%)]

组名

例数(n)

不满意

较满意

满意

总满意

对照组

49

9(18.37)

23(46.94)

17(34.69)

40(81.63)

观察组

49

1(2.04)

25(51.02)

23(46.94)

48(97.96)

X²值

-

-

-

-

7.1273

P值

-

-

-

-

0.0076


3讨论

龋齿属于一种非传染性疾病,多发于牙颈部[3],病情初期无明显症状,随着口腔细菌的侵蚀,牙齿上会出现黑色的龋洞,龋洞的扩大可能导致牙周炎等疾病,并且为口腔内病灶的生存提供了特定空间[4],因此对儿童的口腔健康有着较大的影响。该病除了应该及时治疗,还需要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减少龋齿的发生率。综合护理干预是一种全面、有效的预防干预措施,其干预重点在于帮助患儿及家属掌握一定的疾病知识,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并定期对口腔进行复检,从而极大降低了龋齿的发生率。

研究数据显示,一年后观察组龋齿发生率仅为6.12%,小于对照组的28.57%,且观察组家属及患儿健康知识、卫生习惯、饮食习惯三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说明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儿及家属的健康理念,从而降低龋齿的发生率。此外,观察组家属总满意度为97.96%,大于对照组的81.63%,进一步说明综合护理能够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具备临床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计翠.护理干预联合氟泡沫对小儿龋齿的预防效果观察[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31):94-95.

[2]郭文娟.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龋齿的预防效果[J].当代医学,2018,24(14):180-181.

[3]郑静雅,张秀珍.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龋齿的预防与护理效果观察[J].全科口腔医学杂志(电子版),2018,5(17):43-43.

[4]隋肖会.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小儿龋齿的效果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杂志(电子版),2019,6(12):9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