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力变电站运行安全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8
/ 2

浅谈电力变电站运行安全管理

傅裕挺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忻州供电公司 山西 忻州 034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电力事业的蓬勃发展,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20》统计,截至2019年底,初步统计全国电网35 kV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194万km,比上年增长3.4%;全国电网35 kV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65亿 kVA,比上年增长7.6%。在电力系统中,电力变电站是其运行过程中最关键的部分,直接和间接影响着人民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因此,电力变电站的安全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其安全稳定的运行不仅能够确保电力资源安全输送,还能够为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电力变电站;运行;管理;安全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变换电压、接受和分配电能、控制电力的流向和调整电压的电力设施,它通过其变压器将各级电压的电网联系起来。电力变电站作为整个电力系统的核心部分,对输配电的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该文首先介绍了电力变电站运行安全管理的内容,然后提出了电力变电站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就此提出了提高运行、管理安全性的几点建议。通过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和专业技能,进而提高电力变电站的安全性。

1 电力变电站运行安全管理内容

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对于电力系统的管理也愈来愈规范化、系统化,相关部门要根据电力变电站运行安全管理的要求对管理内容和质量不断地进行完善和改进。电力变电站的安全管理运行工作有很多方面,首先是变电站的工作人员(包括服务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维护人员等等)进行统一的安全管理培训,然后是优化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技术,从各方面消除电力资源在传输和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尽量避免安全事故的产生,从而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在现阶段,我国的电力变电站基本上都已经进行了运行安全管理工作,相关的国家部门已经制定了相关的安全运行规范和管理制度,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安全管理模式,并且有效地避免了很多电力变电站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安全问题。尽管如此,我国电力变电站的安全运行管理中依然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需要国家的相关部门继续加强安全管理运行的工作,健全和完善相关的各项管理制度与规定,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和人民生活生产活动健康有序。

2 电力变电站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1 心理不安全因素

对我国电力变电站安全运行的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很多安全问题都是由于相关技术人员或者管理人员的不当操作引起的。其根本原因就是电力从业人员安全意识薄弱,从而导致在工作过程中因一时疏忽引起安全事故的产生,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虽然变电站对于每项工作业务有严格的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但是由于工作人员存在侥幸、从众和取巧心理,贪图方便,进而省略某些关键步骤,从而引起一些事故。还有逞能和无知心理,对于不熟悉的电气设备胡乱操作,逞能蛮干,凭经验工作,无视相关的工作规定与流程,不能及时有效地识别和判断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造成变电站安全问题的产生。

2.2 规章不执行

在电力变电站的安全运行过程中,安全管理制度是电力变电站安全运行的前提,虽然相关的规章制度还存在不足,但是从业人员也必须严格遵守现有的规定,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和《电气操作导则》规定,“两票”是允许在作业点工作的书面命令,也是明确安全责任和范围,实现安全措施的重要依据,故而必须认真地填写“两票”。但在日常工作中依然有很多工作人员不能规范填写,还有些值班人员不认真审核工作票,不能及时发现并且纠正工作票中的错误,从而为以后设备的正常运行留下隐患。此外,还有些工作人员使用不合格的操作票,不按照规定发受倒闸操作指令等,这些不按照规章制度执行的操作,都可能造成一定的安全事故。

3 电力变电站安全运行的几点建议

3.1 调整管理结构,优化管理模式

电力变电站运行安全管理工作开展时应依照区域用电需求设置安全管理目标,形成完整的安全管理业务体系,包括管理制度、管理模式和责任机制等。

3.1.1 管理制度

依照电力设备功能、结构、性能形成完整的日常管理规章制度,由专业人员按照说明书、操作规范等合理开展巡检、定查等。日常巡检中主要包括重点设备点检、一般设备巡检两部分内容,以保证设备能够安全、稳定运行 ;定期检查则按月开展,对电力变电站设备、线路逐区域全面大检查,确定关键零部件状态、设备运行状况等是否达到安全标准,消除隐蔽风险。

3.1.2 管理模式

以全周期管理模式为基础,设置集运行管理、交接管理、安全台账等于一体的综合管理体系。运行管理中主要针对人为因素、管理因素、环境因素等开展设备检修和维护,及时更换老化、破损设备,升级变电软硬件系统,提升电力变电站的安全系数;交接管理主要包括2个部分,即技术交接、安全交接,需做好交接结果确认和交接工作核查,确保电力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 ;安全台账则针对以上工作形成全天候记录,包括设备状态数据、问题数据、处理方案等,为后续管理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3.2 构建智能系统,改善管理成效

电力变电站常见故障主要包括变电技术故障、变电设备故障和变电管理故障三部分。为保证变电站运行安全管理效益的最大化,需从上述三方面内容出发构建智能诊断系统,由数据采集、专家诊断、智能分析等为核心,快速评估变电站风险系数。

采用传感器、热敏元件、无人机等采集电力变电站中重要设备、线路等的运行状况,确定其电压、电流、局域温度、湿度等数据。通过无线传输、局域网等将其传输到智能诊断系统数据库中,形成完整数据支撑。由专家数据、网络数据、案例数据等生成符合电力变压器运行安全管理需求的知识库。在开展安全管理时通过知识库中的案例数据、状态数据、知识网络等形成可靠的诊断结果,确定电力变压器安全运行风险系数、风险区域等。根据数据库中的历史数据、诊断结果(包括故障位置、健康状态范围等)生成合理的电力变压器运行安全风险处理方案,并将该数据作为安全管理的参考,有效消除变压器运行中的安全风险。

3.3 强调用电安全,做好切实保障

做好操作安全保障提升电力变压器运行效益的关键。在电力变压器运行管理过程中应根据变电技术、变电设备、用电管理中的各项风险开展重点安全防护,即 :1)变电保障。根据倒闸操作、变压器操作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事故设置操作规范,明确各操作中的要点和关键点。设置倒闸防护、变压器运行防护等,如通过继电保护装置避免过流、闭锁装置避免违规倒闸等。而在直流回路中则需要做好相间短路防护、投切联动保护等,从根本上减少变电操作引起的变压器安全事故。2)设备保障。可根据电力变压器运行环境设置相应保护装置,如在潮湿区域可设置通风装置、干燥装置等,避免出现相间闪络;容易积尘区域应定期吹扫,设置防尘罩、防尘网等;对电容器、断路器等设备可结合具体情况设置监测装置,一旦出现异常及时更换,避免电容击穿或分合闸事故。

3)可视化管理。IP 数字视频的方式对各变电站的有关数据、环境参量和设备图像进行远程监控成为可能。因此,相关单位可通过对电力变电站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加强变电站在安全生产、火警监控和防盗保安等其他方面的综合管理水平,保证人员规范操作、安全用电。

4 结语

电力变电站的运行安全管理工作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其工作环境和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也不是短时间内能够改变的,需要各部门共同长期努力坚持,健全完善变电站的运行安全管理制度,将“安全第一”的生产方针贯彻落实下去,所有从业人员积极工作,努力提升变电站的运行安全性,努力避免安全事故的产生。

参考文献

[1]范万祥.电力变电站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5.

[2]刘宇,尹晓慧.电力变电站的安全技防措施分析[J].集成电路应用,2018,35(5):87-89.

[3]屈文博,辛岳芃,楚玉建.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0(7):116-117.